区卫林;许洁娜;李启祥;尹合坤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胃溃疡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83.78%),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发生了轻微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为2.70%,与对照组(18.92%)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评分、精力状况评分、生理机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依次为(64.55±4.53)分、(67.47±4.86)分、(61.88±3.58)分、(64.93± 4.11)分,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43.76±4.12)分、(46.18±4.39)分、(44.73±3.26)分、(42.19±3.79)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胃溃疡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能够改善生活指标,增强治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利于患者改善预后情况,值得借鉴.
作者:陈伟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及其受体(PAF-R)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以2014年12月~2015年7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记为观察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6例健康体检者(记为健康体检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上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的表达,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现,观察组血浆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111.03±3.76)μg/l较健康体检者(76.98±1.42)μg/l显著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观察组单个核细胞上PAF-R阳性细胞比例(42.56±5.32)%、PAF-R表达荧光道数(212.12±10.38)分别均较健康体检组(16.89±3.45)%、(135.18±8.89)显著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浆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高,在单个核细胞上血小板激活因子阳性细胞比例及其受体表达荧光道数较健康体检者均显著高.
作者:罗伟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eCEA组48例和pCEA组4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使用抗生素例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预后情况进行综合比较.eCEA组的手术时间为88.38±20.56min,短于pCEA组的115.37±28.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EA组的术中失血量、使用抗生素例数、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较pCEA组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eCEA术式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降低住院时间上更具有潜在优势,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进行手术方式的优化选择.
作者:尹勇;余少雄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测在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确诊治疗的子宫疤痕妊娠患者77例,依据疤痕妊娠类型分为孕囊型35例和包块型4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检测,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子宫疤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情况.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检测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符合率分别为84.42%、68.8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测诊断孕囊型和包块型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测在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中具有更为良好的符合率,且可有效提高对疤痕妊娠的鉴别准确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冬玲;刘奕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的心律,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灿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70例双腔留置导管患者,依照护理措施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双腔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中双腔留置导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作者:程善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分析研究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抽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62例在我院行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硬膜组和全麻组,各31例.全麻组通过单纯全麻进行麻醉,硬膜组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手术情况.通过对比研究得知,硬膜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全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行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能显著降低苏醒期躁动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学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社区门诊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门诊治疗和自我管理)和观察组(社区金科医生的持续社区管理干预)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以及患者的完全依从率分别为97.14%、91.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6.54,7.92;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6.58±1.16)mmol/L、(7.65±1.93)%、(4.09±0.75)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2.83,9.63,13.57;P<0.05).社区全科医生的干预能够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更清楚认识自身疾病,从而达到更优良的血糖控制效果和目标.
作者:胡忠满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联合物理治疗对促进产后抑郁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产后抑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3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20~40mg/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音乐治疗和穴位按摩治疗,1次/3d.两组患者均治疗4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d和治疗后10d、20d、30d和40d的EPDS评分、PQSI评分、HAMD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EPDS评分、PQSI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帕罗西汀联合物理治疗产后抑郁效果显著,疗效更佳.
作者:谢利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将收治的68例异常妊娠大出血产妇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各为36例和32例,A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急救护理干预,B组仪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平均分娩时间、分娩过程中出血量、分娩前后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值以及产后恶露天数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进行临床急救护理干预可明显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同时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朱慧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中采用急诊床边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的重症药物中毒患者30例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使用常规的内科抢救手段进行治疗的重症药物中毒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对照组22例治愈,8例死亡,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3.33%和26.67%,治疗组28例治愈,2例死亡,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3.33%和6.6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昏迷时间、住院天数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情况.床头血液灌流在抢救重症药物中毒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符秋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观察并探讨肾衰合剂联合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将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给予治疗组患者肾衰合剂联合高位结肠透析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药用炭(口服),并进行8w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UN、Ccr、UA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肾衰合剂联合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何文婷;杨雄华;叶东梅;王翩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单用和氯吡格雷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等.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氯吡格雷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在保护受损神经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确切.
作者:程贺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研究组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结肠黏膜NF-κB、TNF-0α、COX-2浓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6.8%,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25.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少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8例前列腺增生合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对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后进行经尿道同期电切术,对患者治疗进行进行观察和分析.经过治疗,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5.45±4.85分改善为6.35±4.36分、残余尿量(PRV)由159.65±64.52ml改善为19.59±10.23ml,测量大尿流率(MFR)由7.26±4.21ml/s改善为19.13±4.95ml/s,治疗前后比较存在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13个月的跟踪访问,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前列腺增生合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经尿道同期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情况,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于患者相对安全,因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冯辉;杨海生;赵玉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9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自入院起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缩短,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路径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 意度.
作者:曾莹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危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胃肠营养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并作相关性研究.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蛋白摄入量、胆固醇量等都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状态好,住ICU时间均减少.对于危重患者,胃肠营养膳食护理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ICU住院时间,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李凤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对主动脉内血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多家医院联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120例疑似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对患者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发生部位、Stanford分型、MSCTA表现进行观察,并与MRI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结果 120例疑似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中,有107例患者被确诊为主动脉壁内血肿,包括39例Stanford A型患者、68例Stanford B型患者.MSCTA的诊断敏感性为98.13%,特异性为92.31%,准确性为97.50%,MRI的诊断敏感性为88.04%,特异性为60.71%,准确性为81.67%,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林明;朱新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腹膜透析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概率以及腹透液培养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腹透液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合理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罹患腹膜炎的概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子阳;曹迅;陈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我院出生的100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均人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注射、保温处理、预防感染处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进行输氧,对于干预组的早产儿医护人员要配合家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干预内容包括进行运动训练、肌肉按摩以及一些早期教育等等,而常规组的50例早产儿则采用常规的喂养方法,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发育情况.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患儿1岁时,干预组仅1例早产儿出现脑性瘫痪,发生率为2.0%,而常规组有4例早产儿出现脑性瘫痪,发生率为8.0%,对比可知,干预组脑性瘫痪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早产儿2岁时发现,干预组2例脑性瘫痪患儿均属于轻度脑瘫,而常规组的4例脑性瘫痪患儿有2例属于为轻度,1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早期综合干预对于早产儿脑性瘫痪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黄子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