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勇;余少雄
选取我院2015年2月~12月收治的的更年期尿失禁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物理治疗,给予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性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的盆底肌肉张力、尿道功能指标以及尿失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治疗联合性激素替代治疗妇女更年期尿失禁,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铧文;宁伶俐;吴永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总结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贫血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5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选择同一时间段内健康体检的80例非贫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不同人员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在MCH以及MCV方面,对照组高于其余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RBC、Hb以及RDW方面,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以及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RBC、RBC/MCV方面,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以及对照组之间有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检验血液中的不同指标可明确诊断贫血,同时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区分鉴别不同的贫血类型,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中采用急诊床边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的重症药物中毒患者30例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使用常规的内科抢救手段进行治疗的重症药物中毒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对照组22例治愈,8例死亡,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3.33%和26.67%,治疗组28例治愈,2例死亡,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3.33%和6.6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昏迷时间、住院天数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情况.床头血液灌流在抢救重症药物中毒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符秋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作用.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45例.按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分为两组,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低血糖症发生情况及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工作能力.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低血糖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工作能力明显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品管圈活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低血糖症发生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潘炜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内机械性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NIHSS得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得分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得分情况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可迅速改善患者血流状况,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胡赞;康友根;曾瑛;方志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住院患者中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后凸成形术.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高度减少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无显著差异,应当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沈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腹膜透析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膜透析,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概率以及腹透液培养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腹透液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合理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罹患腹膜炎的概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子阳;曹迅;陈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对我院自2009年6月~2015年6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2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Ⅰ ~Ⅳ型)共3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其中DHS组20例,PFNA组19例.本组39例患者中,都获得随访.与DHS相比较,PFNA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愈合快,下地活动早.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DHS组83.9±5.4%,PFN-A组优良率86.7±5.8%.DHS与PFNA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好方法,但是动力髋螺钉(DHS)内同定系统对于不稳定型骨折难以牢固固定,而且加压造成肢体短缩,不宜使用.PFNA内固定系统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副发症少,对于老年伴骨质疏松性患者可首选.
作者:张洪刚;陈卫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分析研究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4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全部通过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手术之后的治疗情况,其中包括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后缘高度压缩率,通过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对患者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的脊髓损伤情况实施分级,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0例患者后凸畸形矫正效果佳,没有发生椎体高度降低患者,患者的椎间隙情况良好,没有出现螺钉断裂以及错位现象,其中3例患者螺钉发生轻微松动现象;手术之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后缘高度压缩率以及矢状面Cobb角显著好转;患者治疗之后脊髓损伤分级情况与治疗之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方式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椎体高度得到恢复,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提高脊柱稳定性,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荣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对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急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胺碘酮进行治疗,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降低(P<0.05).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过程中,胺碘酮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比较低,安全有效,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吴轶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辅助性治疗老年肺炎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对象来自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88例,以双盲法为原则将88例患者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辅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用量为30mg,研究组用量为150mg.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老年肺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的94.4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老年肺炎疗效确切,特别是大剂量应用可以有效发挥出溶解黏液的作用,安全性高,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陈顺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单用和氯吡格雷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等.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氯吡格雷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在保护受损神经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确切.
作者:程贺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择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脓毒症休克病患,按照使用的不同药物分组:以抗菌素、复苏液体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加用参附注射液的4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研究组的循环功能改善效果及其他相关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参附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病患的循环功能,提高复苏几率,可谓是脓毒症休克病患临床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艾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胆道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1.5±2.6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3.5±3.5min;观察组患者术后结石残余率为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镜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治疗过程中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结石残余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铁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分析对比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效果.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掌骨骨折患者110例,将其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研究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8.18%(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与克氏针相比,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疗效更为肯定,可以有效提高手功能恢复效果,促使骨折快速愈合.
作者:董灵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消化科就诊的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患者,针对其治疗后的护理工作进行安全隐患探讨、分析,并制定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比较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后护理工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的情况.观察组患者出现护理差错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培养临床护士对护理安全的认识度,从各方面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朱小英;洪丽华;徐红玲;陈弋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0例青光眼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青光眼,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视力损伤程度越严重,生存质量评分越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健康教育越系统,生存质量评分越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女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应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其生存质量.
作者:付建辉;邓跃华;王长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将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70例幽门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以患者内镜直视联合X线引导下放置金属内支架治疗,对照组仅对患者予以X线引导下放置金属内支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内镜直视联合X线引导下放置金属内支架治疗幽门梗阻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并且该联合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及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还能够完全覆盖病变位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区卫林;许洁娜;李启祥;尹合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贲门癌患者采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98例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采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49例患者采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病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观察组患者24h总反流次数和大于5min的反流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贲门癌采用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治疗,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减少了患者的临床痛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戴金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对主动脉内血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多家医院联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120例疑似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对患者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发生部位、Stanford分型、MSCTA表现进行观察,并与MRI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结果 120例疑似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中,有107例患者被确诊为主动脉壁内血肿,包括39例Stanford A型患者、68例Stanford B型患者.MSCTA的诊断敏感性为98.13%,特异性为92.31%,准确性为97.50%,MRI的诊断敏感性为88.04%,特异性为60.71%,准确性为81.67%,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林明;朱新进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