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啶对老年全麻骨科手术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杭建飞;田先平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老年骨科手术, 围拔管期, 心血管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老年全麻骨科手术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麻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低剂量组(D1组),右美托咪啶高剂量(D2组)及对照组(C组),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拔管前(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降压药物使用率。结果:D1、D2组T1、T3时的HR、SBP、DBP变化明显大于T0,D1、D2组T1、T3时的HR、SBP、DBP变化明显低于C组(P<0.05)。D1、D2组的苏醒时间和D2组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明显长于C组,D1、D2组的降压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全麻老年骨科手术能减轻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年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封闭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肛周瘙痒症60例

    肛门部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局限性神经机能障碍性皮肤病[1],原发性瘙痒症病因不明,症状顽固,不易治愈,约占全部瘙痒症的45%[2]。我们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60例患者采用长效麻醉剂肛周封闭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锡峰;陈金明;陈吉林;赵炳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22例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相比传统手术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指征把握不严、检查不完善、操作不规范,易导致术后复发。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激光治疗353例(395条肢体),术后复发22例(24条肢体),现分析如下。

    作者:沈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臭氧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颅脑外伤后颈源性头痛58例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颅脑外伤后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颅脑外伤后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颈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治疗(n=62),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n=58)。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头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1个月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颅脑损伤后的颈源性头痛,近期疗效优于单一的神经阻滞疗法。

    作者:赵新华;陈春有;郑璘;王宝仁;刘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瑞通立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系指血液因多种原因的影响,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3千万~6千万人患病,可并发下肢肿胀、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后遗症,严重可引起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我们于2013年1月-2013年4月,采用瑞通立联合尿激酶治疗下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mTOR、p-p70S6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p-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TOR通路蛋白p-mTOR、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mTOR、p-p70S6K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关系。结果:p-mTO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3.3%)高于正常黏膜(17.5%),p-mTOR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mTOR表达阳性率(70.5%)高于单发组(31.4%),复发组(70.5%)高于未复发组(31.4%,P<0.01);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阳性率(25.9%)高于正常膀胱黏膜(7.5%,P<0.05),p-p70S6K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p70S6K表达阳性率(45.9%)高于单发组(17.1%),复发组(30.3%)高于未复发组(17.4%,P<0.01);肿瘤分级、分期、数目及p-mTOR表达分别是膀胱肿瘤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TOR/p-mTOR/p-p70S6K通路的激活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mTOR可以作为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预后因子。

    作者:陈业刚;杨拓;刘鹏;王建民;孙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923例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学变迁及中西医结合诊治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学变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923例急性肠梗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粘连性肠梗阻始终占据病因第一位,肿瘤性肠梗阻比例明显增加,嵌顿疝比例增加。肠梗阻患者平均年龄增长,手术率、治疗有效率提高,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成功率降低。结论:腹腔粘连是引起肠梗阻的首要原因;复杂性肠梗阻数量增加,肠梗阻诊断、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提高了疗效,改善了预后。

    作者:张楠;周振理;徐斌;罗连城;殷铭;李伟;姬志伟;杨强;陈鄢津;王光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前列消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30例

    目的:观察前列消颗粒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其对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前列消颗粒,对照组30例口服舍尼通片,共30 d,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NIH-CPSI)、尿流率、盆底肌肌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明显降低,平均尿流率、大尿流率、盆底肌肌电图比值参数均明显提高,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消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其松弛与缓解后尿道平滑肌及盆底肌痉挛可能是疗效机制之一。

    作者:李松涛;安立文;金敬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超声诊断及超声造影特点,提高辅助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超声表现及造影特点。结果:5例病灶均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偏高回声团,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表现为乏血供,呈缓慢不均匀偏低增强。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造影能显示病灶内部的血供情况,可提供一定信息与其他肾上腺病灶相鉴别。

    作者:李艳萍;张正贤;彭成忠;李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0例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BO)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反应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2007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使用电针方法治疗4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勇刚;雷澍;江荣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复发23例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复发的原因、再手术的适应证、术式选择以及操作要点。方法:23例复发患者中,1例行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融合手术治疗,22例采用微创后入路椎板开窗、椎管探查术治疗,采用Nokana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游离髓核未取净或残留髓核再突出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占44%。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术作为再手术的治疗方法,优良率达8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前、后VA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只要不出现椎管内广泛粘连或腰椎失稳、滑脱,小切口椎板开窗是理想的再手术术式。

    作者:曾宪帆;宋东辉;张蔚然;杨杰;王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疏肝利胆中药对胆总管结石ENBD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中药对胆总管结石ENBD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选取入选条件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各20例,于手术中、术后第5 d、第10 d分别以酶比色法、重氮试剂法、免疫比浊法测定胆汁中TBA、TBIL、UCB,TC、Ca2+、IgA、IgG浓度。结果:术后5 d中药组TBA(1076.5±117.3)umol/L、TBIL(660.7±74.6)μmol/L、胆汁引流量(598±106)mL分别高于对照组(893.3±108.4)μmol/L、(532±160.2)μmol/L、(421±86)mL,(P<0.05)。术后10 d中药组TBA(1242.3±136.5)μmol/L、TBIL(57.78±6.15)μmol/L、胆汁引流量(542±96)mL也分别高于对照组(950.4±142.4)μmol/L、(504±132.4)μmol/L、(437±76)mL,(P<0.05);但UCB(57.78±6.15)mmol/L、TC(1.25±1.04)mmol/L、Ca2+(0.82±0.15)mmol/L、IgG(0.599±0.32) m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143.42±13.12) mmol/L、(1.73±1.07) mmol/L、(1.72±0.68) mmol/L、(0.991±0.688)mmol/L,(P<0.05)。结论:疏肝利胆中药可以促进肝脏分泌正常胆汁,增加胆汁排出量,快速减少术后胆汁中细菌,去除胆汁成石性因素。

    作者:沙盈盈;冯寿全;梁超;王雄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消化道液体灌注测压技术

    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症状无特异性,缺乏有效的诊疗手段。消化道灌注测压可反映消化道动力性疾病的生理病理改变情况,准确反映消化道腔内基础压力及其压力变化的频率、幅度、动力指数等,对胃肠运动功能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价值。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道动力监测的临床及基础试验中,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及胃肠外科术后消化道运动功能的评价有很大帮助作用。

    作者:李楠;尤胜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偏光显微镜诊断早期尿石病

    目的:尿石发生早期难以确诊,本研究对有临床症状但影像学阴性的肾内微结石探索早期的诊断方法。方法:用乙二醇制作大白鼠草酸钙尿石动物模型,用偏光显微镜对模型动物的尿沉渣和对30例已确诊尿石患者的尿沉渣进行比较,观察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管型和晶体类型,找出其中相同的组分作为诊断指标;尿石患者用叶金胶囊治疗。结果:模型动物及尿石患者的尿沉渣中多数有晶化红细胞、少数有晶体管型,并伴有大量晶体。动物模型晶体可见一水、二水草酸钙晶,十字型晶或无定型尿酸晶。尿石患者晶体特点同时有微晶、亦可见晶体铸型。30例尿石患者口服叶金胶囊,其中有8例排出小结石或镜下结石。结论:用偏光显微镜诊断早期尿石病,方法简单可靠,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永岚;王维民;王由;张亚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保留皮桥开窗引流术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52例

    马蹄型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病情较重、感染范围较大的一种类型,传统手术采用单纯性切开旷置术,对肛门功能损伤较大,术后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复发,且易发生肛门畸形、肛门移位等后遗症。我们于2012年1~12月采用保留皮桥开窗引流术[1]治疗5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伯岩;侯松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Boxer骨折3种外固定方法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3种不同外固定方法治疗Boxer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7例Boxer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问号”形状铝板外固定(A组85例)、掌侧石膏托外固定(B组28例)、掌骨夹板外固定(C组24例)治疗,记录复位前、后平片成角,愈合后成角, MCP屈伸活动度,抓握力及上肢功能丢失评分等相关数据。结果:3组均获随访1~4个月(平均3.1个月),头干角复位后及愈合后A组平均数值接近于正常头干角,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问号”形铝板外固定治疗Boxer骨折,在维持复位后头干角方面优于石膏托及掌骨夹板,复位固定可靠,功能及外形愈合良好。

    作者:方敏;李海波;万春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创面移植治疗大鼠烧伤

    目的:观察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到大鼠烧伤创面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烧伤皮肤缺损造模组和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治疗组,治疗后计算表皮细胞在纤维蛋白膜上佳接种密度,观察移植后的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伤口的收缩比例等。结果:在纤维蛋白膜上接种表皮细胞的佳密度为5×104/㎝2,烧伤皮肤缺损造模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平均22.3 d,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治疗组为18.1 d,造模组创面收缩率为(70±5)%,移植组为(20±5)%(均P<0.05)。结论: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可用于覆盖大面积烧伤造成的皮肤缺损,预防创面伤口瘢痕化的形成,减轻创面收缩率,加速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速度。

    作者:陈子英;王晓晔;崔华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胃癌治疗新进展

    手术、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胃癌单纯手术的疗效是有限的,晚期病人或术后复发或转移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和放疗。生物靶向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的新方向。胃癌的治疗要采取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

    作者:吴长安;赵三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不同中医证型炎症指标比较

    目的:观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湿热下注证患者炎症指标与血瘀证炎症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0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湿热下注证和30例血瘀证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散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生物酶法测定检测脂蛋白(α)(LP(α))水平。结果:湿热下注证Hs-CRP高于血瘀证患者(P<0.01),IL-1、TNF、LP(α)与血瘀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湿热下注证的微观辨证参考。

    作者:许永楷;赵波;陈柏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贴脐结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

    目的:观察中药贴脐配合125I粒子植入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贴脐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生存质量积分、KPS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贴脐配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可扶正补虚,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楠;吴毅伟;王长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