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运动功能与中药干预

郭振武

关键词:胃肠道, 运动功能, 中药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机体很多疾病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又会导致很多疾病甚至成为疾病走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因素.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周围支脉冲射频联合注射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反复发作的剧烈性疼痛,可由正常刺激,例如吃饭、洗漱等所诱发[1].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高龄病人更为多见.2008 年1 月-2010 年6 月,我们对40 例老年病人分组观察,施行三叉神经周围支的脉冲射频联合局部注射法,现将其报道如下:

    作者:雷龙;赵文华;丁玲芳;张宏利;倪云健;肖旺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探查无异常46例

    胆总管探查是胆道外科常见的术式之一.我院普外科在2000 年8 月-2010 年8 月对186 例胆囊切除病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其中46 例探查结果无阳性发现,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吉林;陈金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51个病灶)乳腺病变患者的MR T1WI、T2WI、DWI(b值=800 s/mm2)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对病灶信号强度、ADC值和增强幅度、TI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51个病灶中,TIC I型曲线,良性19个,恶性1个;II型曲线,良性4个,恶性7个;III型曲线,良性2个,恶性12个;IV型曲线,6个病灶均为良性病变.病灶的ADC值>1.22×10-3 mm2/s的30个(其中良性27个,恶性3个);ADC值≤1.22×10-3 mm2/s的21个(其中恶性17个,良性4个).结论:MRI动态增强TIC联合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IC类型和ADC值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光炎;金琼英;沈巨峰;楼英英;叶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11例中西医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1例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取中药辨证内服加局部外治,配合早期切开、清创引流、高压氧疗、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治愈9例,截肢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切开减压、清创引流、中药内服加外治及高压氧治疗,是治疗坏死性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严豪杰;王军;矫浩然;马红莲;徐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SLIPA喉罩通气对烧伤病人行切痂植皮术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烧伤病人通常需要进行反复切痂植皮手术,取皮和植皮面积很大,一般常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术,而多次全麻插管易给患者带来咽喉部的损伤和不适.喉罩式咽部气道通气管(streamlined liner of thepharynx airway,SLIPA)是一种新型无充气套囊的能够密封咽喉的声门上通气道.

    作者:耿武军;罗旭;唐红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成人小网膜腔内巨大淋巴管瘤1例

    患者女,57 岁.上腹部不适1 个月,查体:腹部膨隆,无明显压痛,未触及包块,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彩超及CT 示肝胃间及上腹部巨大囊性占位(见图1).诊断:上腹部囊性肿瘤.

    作者:陈立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普通电切镜下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的疗效.方法:对75例前列腺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TUEP组),11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TURP组).结果:TUEP组术中出血量(前列腺重量<0 g)、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TURP组(P<0.05),增生腺体切除重量明显高于TURP组(P<0.05).术后12个月,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EP术与TURP术相比较,TUEP手术安全性更好,术中出血量少(前列腺重量<0 g)手术时间快、切除增生腺体更彻底.

    作者:杨龙;崔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补片与传统修补法治疗腰疝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补片与传统修补法治疗腰疝的优缺点.方法:对15例腰疝病例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传统修补法组(n=9)和补片修补法组(n=6),观察2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早期及远期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方面2组无显著差异,远期并发症补片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由于采用了无张力修补的原则,补片方式避免了对原有已薄弱组织的依赖,减少了复发的几率,术区不适感明显减轻,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朱敏;周冰;崔乃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双荷包缝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横断疝囊并游离至颈部后行高位结扎术.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我们在实践中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进,即切开疝囊后不横断、不游离,经疝囊内行双重荷包缝合高位结扎术,共施行15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武枫;赵宏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手段.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大、切口长、恢复慢、术后并发症较多等不足.为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 年1 月-2011 年4月152 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钱峻;应晓江;吕银祥;刘纪炎;单剑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 顾性分析31例行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临床数 据.结果:31例均成功行腹腔镜手术,27例术前与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评分(1.10±0.18与0.91±0.12,P<0.01)、术前与术后 胸骨后疼痛评分(0.38±0.04 与0.36±0.03,P<0.05)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体质量指数(21.32±1.26与20.47±1.34,P<0.05)及生 活质量指数(85.69±7.78与80.43±9.19,P<0.05)明显优于术前.结论: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对 于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大勇;秦鸣放;赵宏志;邹富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术(D1或D2)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3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10)、年龄(P=0.013)、肿瘤部位(P=0.042)、有无合并溃疡(P=0.001)、浸润深度(P <0.0001)、有无脉管癌栓(P <0.0001)有关,合并有溃疡(P=0.012)、浸润至黏膜下层(P=0.008)及有脉管癌栓(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P=0.007)及大小(P=0.010)有关,肿瘤直径> 20 mm(P=0.041)是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有溃疡、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时,建议行淋巴结清扫(D2)术;肿瘤直径>20 mm黏膜内癌也要考虑行淋巴结清扫(D2)术.

    作者:杨磊磊;戴岳楚;董米连;杨秀英;叶甫波;廖伟;梅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在颈神经丛阻滞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颈神经丛阻滞术中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颈神经丛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均分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A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B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地佐辛150 μg/kg,观察手术进行5 min、10 min、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与镇静、镇痛评分.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中BP、HR比较平稳,R和SpO2无明显变化,镇静镇痛作用完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遗忘作用好,90%病人对手术麻醉满意.结论:地佐辛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颈神经丛阻滞行镇静、镇痛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张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对老年患者结肠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根治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II-III级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L组),手术结束后分别进行切口局部浸润.结果:术后4hVAS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8 h、12 h和24 h VAS评分,B组均显著低于L组(P<0.05);B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L组(P<0.05);嗜睡发生率L组高于B组(χ2=7.025,P=0.00836).结论:布托啡诺可有效延长局麻药切口局部浸润的作用时间,减轻老年患者结肠癌根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作者:何焕钟;胡晓斌;单汉民;郑照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肠道运动功能与中药干预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机体很多疾病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又会导致很多疾病甚至成为疾病走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因素.

    作者:郭振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治疗不同程度软骨退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关节镜对不同程度软骨退变的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镜检后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术前根据Kellgren-Lawrence分级法进行分级,术后随访半年~3年,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I~III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例术后近期与远期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IV度关节软骨退变病例术后远期优良率明显低于近期(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II度及III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较好的中远期疗效,但对于对于IV度关节软骨退变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灌洗清理术的远期疗效不理想.

    作者:牟广韬;闫永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参一胶囊联合化疗对胰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水平及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一胶囊联合化疗对胰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水平及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66例Ⅲ~Ⅳ期胰腺癌患者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参一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比较两组的血液学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细胞免疫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对照组免疫能力下降(P<0.05);治疗组血细胞计数无明显下降,毒副反应较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参一胶囊可作为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的辅助用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马少军;张洁;单丽珠;张鹤;王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16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内镜、B超和CT或MRI检查诊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结果:肿瘤直径2.5~12.0 cm,平均6.2 cm.低度恶性潜能2例,中度恶性潜能8例,高度恶性潜能6例.1例失访,1例术后15个月死于肝转移,14例已健康存活6个月~10年.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应根据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外科手术切除是首选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厉学民;张家敏;毛根军;俞世安;许龙堂;吴荣进;郑樟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癌第7版TNM分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胃癌第7版与第6版TNM分期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第6版及第7版TNM分期标准分别进行分期,并分析各期5年生存率.结果:两版TNM分期在同一期之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版Ⅰ期、Ⅱ期、Ⅲ期、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4.2%、49.9%、17.8%、0.0%,4个分期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A期、ⅢB期、ⅢC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32.2%、28.2%、5.0%,3个亚期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第7版TNM分期更加细化,并对患者预后做出科学的评估.对不同分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意;付蔚华;李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展和前景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是被实践证实了的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中西医结合外科是集中、西医学在治疗外科疾病方面的优势而相互融合形成的独特的外科学新体系,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发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癌、脾功能亢进症等方面,均显示出优良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屈振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