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晶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术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经皮肾镜组和输尿管镜组,分别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和1个月后的结石清除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中输尿管穿孔人数、术后感染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和术后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病例数。结果经皮肾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均大于输尿管镜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经皮肾镜组患者术后3d和术后4w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0.56%和91.67%,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组患者的66.67%和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术中输尿管穿孔、术后感染和血红蛋白下降发生情况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但经皮肾镜组术后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率为8.33%,明显低于输尿管镜组的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简单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可首选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可首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
作者:罗怀景;陈建德;林超禄;余丰;陈钦棋;黄旭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总结13例发生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加患者基础护理、术后专科护理、疼痛管理及出院后安全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安全护理的重要性,掌握安全护理知识和方法。本组患者未发生皮肤压疮、假体脱位等并发症,基本恢复行走能力。
作者:杨玉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观察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沐舒坦治疗老年肺气肿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住院治疗经确诊为肺气肿感染的老年患者66例,按照所使用药物的不同,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沐舒坦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痰热清、头孢呋辛钠与沐舒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有效率高、安全性好,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肺气肿感染老年患者的治疗,在传统用药(头孢呋辛钠+沐舒坦)基础上加用痰热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明显,应广泛采用。
作者:张勇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86%,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43%,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可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64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21例,给予卡马西平治疗;B组22例,给予托吡酯治疗;C组21例,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治疗均连续1年,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71.43%,B组总有效率77.27%,C组总有效率76.19%,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明显低于A组(28.57%)和C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疗效性均较为显著,但差异不明显,其中托吡酯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其他两种药物稳定。
作者:陈朱莹;徐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78例复发性早期流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剂肌注,治疗至妊娠12w。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孕酮和β ̄HCG水平变化和保胎成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孕酮和β ̄HCG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孕酮和β ̄HCG 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酮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复发性早期流产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保胎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本院皮肤科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77%(21/26),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25/26),两组数据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5/26),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科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该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有效降低患者由于服用西药带来的临床不良反应,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世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7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术前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痛胃镜术中应用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缩短内镜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郁;程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取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手外科收治的患者58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健康宣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55%)较对照组(72.4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在手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2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以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8.13%(141/160),对照组为75.00%(120/160);观察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3.75%(150/160),对照组为85.63%(137/1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1例(6.88%),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且能有效促进溃疡愈合,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岳青;罗迪君;叶惠玲;朱秋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造成影响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取早期胃癌患者159例。对其临床病理因素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0例完成手术后于临床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设为A1组。将无淋巴结转移者设为A2组。实施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体积、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及脉管侵犯程度同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 A2组5年总体存活率为93.53%(130/139),A1组为75.00%(15/20),A2组明显高于A1组(P<0.05)。结论肿瘤体积、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及脉管侵犯程度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针对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需要研究有效方法给予临床干预。
作者:王本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及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Wlaa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腰椎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记录手术过程中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于术前及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VAS、ODI及JOA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ODI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及随访过程中均未见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周冬长;梁春祥;黄阳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传统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应用经PCI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参照组(74.42%),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无患者复发,其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有1例发生前臂血肿,2例发生皮肤荨麻疹,并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董永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将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骨科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护患的沟通,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小儿水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结果研究组的热退时间、结痂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水痘患儿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能有效改善发热症状与缩短结痂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宁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行阿奇霉素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并对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症状作观察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门诊接收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共观察68例,按照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其中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为对照组,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症状进行观察并做详细记录、比较。结果经对记录的结果进行总结发现,联合用药下治疗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良好。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行阿奇霉素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对于有年纪特殊性的小儿患者来说使用价值较高。
作者:薛洁;阮梦然;徐倩;张中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诊断的临床意义,了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0例发病在48h以内的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期5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hs ̄CRP水平。分析研究组hs ̄CRP水平改变与ACI病情程度的关系,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s ̄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中,hs ̄CRP水平随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 ̄CRP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hs ̄CRP水平改变对ACI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罗劲松;秦汝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机选取在我院经系统治疗后出院的230例脑卒中患者,对其中115例患者应用品管圈进行护理干预,设为干预组,依据品管圈运行原则,选取科室护士长、康复护师、主治医师等6人,组成品管圈 ̄“幸福圈”,针对患者在出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讨论和记录,确定主题,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2年;另115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品管圈管理模式下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圈员全程跟踪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敏;汪友兰;刘蕾;杨沙;杨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针对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方案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进。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高血压治疗模式,观察组100例接受个性化方案。分析比较两组的生活方式和服药依从性状况。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后,观察组体重、饮食结构、生活质量及用药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个性化方案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在社区整体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云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取在我院血透室治疗的84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治疗组心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依从性好38例,依从性差4例,依从性为90.48%;对照组患者中依从性好24例,依从性差18例,依从性为57.1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在我院血透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梅利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