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透室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

梅利平

关键词:血透室, 优质护理, 效果
摘要:选取在我院血透室治疗的84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治疗组心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依从性好38例,依从性差4例,依从性为90.48%;对照组患者中依从性好24例,依从性差18例,依从性为57.1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在我院血透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缺血修饰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连续的受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TIA组和急性脑梗死组,实验室检测血清IMA和NSE浓度;根据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序列(DWI),把有急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者分为TIA组和急性脑梗死组。结果正常对照组22例,TIA组45例,急性脑梗死组31例。TIA组IMA浓度(19.34±8.67u/mL )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急性脑梗死组NSE浓度(13.09±5.23ng/ml)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有急性神经功能功能障碍症状的前提下,联合检测血清IMA和NSE,有助于区别TIA和急性脑梗死。

    作者:邓燕;刘云诗;陈首名;李莉;钟海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16例产后出血的孕妇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研究

    回顾性分析116例产后出血产妇,为产后出血组,同时选择同期116例无产后出血产妇,为无产后出血,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流产病史、产后出血史、巨大儿、缩宫乏力及前置胎盘在产后出血患者与无产后出血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流产病史、产后出血史、巨大儿、缩宫乏力及前置胎盘均是孕妇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加强孕妇产前保健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温丽娥;黄奕辉;戚艮有;陈尚轩;陈凤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种植牙骨量不足的处理方法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口腔科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及其疗效,从而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30例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65组,观察组采用骨组织引导再生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上颌窦提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0d的手术愈合情况、术后4个月义齿修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0d的手术Ⅰ期愈合率为98.46%(64/65),对照组为89.23%(58/6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为100.00%(65/65),对照组患者术后4个月义齿修复率为93.85%(61/6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口腔科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采用骨组织引导再生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能有效诱导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骨组织的再生,并对缺损的骨组织进行重建,从而有效促进新生骨组织与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性愈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永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辅助治疗对老年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的作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辅助治疗对老年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的作用效果,以制定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老年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5%),经χ2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EF变异率、FEV1、SaO2等各项监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辅助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标,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李贞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肽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肽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2例)与ACS组(98例),按冠脉病变的支数将ACS组划分为单支组(32例)、双支组(40例)、三支组(23例)、左主干组(3例)。采用 ELISA 法测定所有患者发病后0~3h、3~6h、6~12h的血浆肽素水平,分析肽素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ACS组肽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S组在0~3h内的肽素检测水平高,与6~12h肽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组肽素水平高于单支、双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主干组肽素水平高于与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肽素水平能够反映ACS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心肌缺血的状况,可以作为诊断及评估ACS病情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骁;陈然;程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镜与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探讨常规胃镜与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62例。入选患者均符合《消化道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内镜诊断及治疗规范试行方案2009年》中的诊断标准及手术适应症,无禁忌症。将患者分为常规组(普通胃镜组)及无痛组(无痛胃镜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复查内镜,评定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疗效。观察术中的不良反应:呛咳、流涎、恶心、呕吐、躁动等;观察术前10min、术中10min、术后10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的变化;检测术前1w和术后1w肝功能变化。结果无痛胃镜组总有效率达98.9%,明显高于常规胃镜组的(P<0.01)。无痛组不良反应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无痛组术中HR减慢,SBP及DBP降低(P<0.01),而常规组术中HR加快,SBP及DBP升高(P<0.01),但两组术中HR、SBP、DBP值仍然在正常范围之内。术后两组HR、R、SBP、DBP值恢复正常。SPO2及R值术前、术中及术后均正常且无明显变化。无痛组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采用无痛胃镜下套扎治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术中不良反应较少,对术中HR、SBP、DBP、SPO2及R影响较小,对肝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利培酮治疗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

    选取治疗的64例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碳酸锂治疗,对照组加用氯氮平,观察组加用利培酮,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HAMD、BRM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TESS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和BRMS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可以显著改善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美罗培南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美罗培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收治的90例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感染、纠正缺氧、酸碱及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静脉滴注治疗,14d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对照组有效率为71.11%,细菌清除率为66.12%;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细菌清除率为84.6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美罗培南治疗VAP的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尿微量蛋白(Albu)及N ̄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尿Albu、NA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较观察组更明显(均P<0.01)。结论血液灌流可较明显缓解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减轻肾脏损伤。

    作者:袁婷婷;张锐锋;封东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肾内科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41例,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a(TNF ̄a)的水平,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22例)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19例)。治疗24w后检查TG、TC、Hs ̄CRP、IL ̄6和TNF ̄a。并设20例健康者作对照比较。结果(1)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TG、Hs ̄CRP、IL ̄6和TNF ̄a显著高于健康者(P<0.01);(2)治疗后24w,辛伐他汀治疗组TG、TC、Hs ̄CRP、IL ̄6和TNF ̄a的水平均有所下降,辛伐他汀治疗组Hs ̄CRP、IL ̄6和TNF ̄a下降的水平与治疗前及非辛伐他汀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作者:林建;崔惠敏;菅宏蕴;吴素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婴儿唇裂修复术中心率变化和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行唇裂修复手术的全麻患儿给予不同剂量芬太尼,探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患儿心率变化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进行唇裂修复术患儿3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随机分组进行不同剂量的给药测试,给药剂量分别为芬太尼2μg/kg(A组)、4μg/kg(B组);6μg/kg(C组)。采用静脉麻醉诱导,保留自主呼吸,七氟醚维持。观察心率变化及几个时间点中HR和MAP数据。结果随着芬太尼剂量的上升,HR呈现下降的趋势,术中外部刺激可以导致患儿HR和MAP的上升。4μg/kg剂量的芬太尼麻醉对呼吸抑制小且苏醒迅速,出现术后不良反应的患儿较少。结论在小儿唇裂修复术中,4μg/kg的芬太尼经临床实践得到良好反馈,可以在确保麻醉效果的情况下使副作用降至低,降低手术麻醉风险。

    作者:康伟;雷蕾;岑金燕;罗秋英;张锡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开腹与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156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31.04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9.266,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42.967,t=14.89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χ2=18.743,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吕孝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明确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其中采用胸腔镜进行治疗的有45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的有4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情况方面,两组病例在根治率以及淋巴结清除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带管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情况上,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上能够达到同传统开胸手术一样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同时不会对心肺功能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减少了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仇丽敏;柏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诊断的临床意义,了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0例发病在48h以内的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期5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hs ̄CRP水平。分析研究组hs ̄CRP水平改变与ACI病情程度的关系,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s ̄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中,hs ̄CRP水平随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 ̄CRP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hs ̄CRP水平改变对ACI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罗劲松;秦汝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血流突然急剧减少或完全被阻断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小板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ACS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现对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在AC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贵荣;刘连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纳美芬联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估纳美芬联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均在发病后6h内接受治疗。将其随机分为纳美芬联合GM1治疗组、GM1治疗组和对照组。预后判断由经过培训的神经科医生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w评价NIHSS、Barthel Index。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任何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40例患者(治疗组46例,GM1组48例,对照组46例)均耐受,未出现不良反应。46例患者接受纳美芬联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与对照组比较,入院后2w BI≥60的患者比例(69.6%VS65.2%)无显著差异,NIHSS减少无显著差异(65.2%VS65.2%);与GM1治疗组比较,入院后2w BI≥60的患者比例(69.9%VS64.6%)无显著差异,NIHSS减少无显著差异(65.2%VS62.5%)。结论尽管纳美芬联合GM1安全的,但是未见其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

    作者:张林峰;郑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白虎汤降低光动力抑制恶性肿瘤副作用的研究

    根据收治的6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光动力疗法(PDT),并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术后根据患者情况服白虎汤加减;对照组28例采用西药疗法,术后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及消炎治疗。对照组发热13例,发热率为46.43%;疼痛27例,疼痛率为96.43%。出现光敏性皮炎7例,发生率为25%。局部水肿28例,发生率为100%。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为(11.2±1.86)×109/L。治疗组发热11例,发热率为27.50%;疼痛33例,疼痛率为82.50%。出现光敏性皮炎5例,发生率为12.50%。局部水肿28例,发生率为100%。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为(14.7±2.61)×109/L。两组对比,治疗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白虎汤加减对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具有降低治疗副作用的效果,可于临床重点推广。

    作者:姜恩平;王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比索洛尔、螺内酯治疗,共治疗12w。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脏彩超相关参数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Ds、LVEDd显著下降,LVEF显著增高(P均<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是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支持性心理护理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将73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预后,两组HAMA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两组患者的GQOLI ̄74评分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QOLI ̄74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性心理护理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行为改善和心理康复有利,能够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银杏达莫辅助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取诊治的脑梗塞病人5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静滴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实施银杏达莫与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和81.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脑梗塞患者实施银杏达莫辅助治疗,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曾坚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