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观察

邓丽娟;胡怡勇;邓文娟

关键词: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钙, 氢氯吡格
摘要:将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伐他汀钙与氢氯吡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斑块面积及IMT(颈动脉内 ̄中膜的厚度)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的斑块面积、斑块厚度以及血脂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在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产妇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观察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改善情况和分娩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后,S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阴道分娩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产妇焦虑心理反应,改善分娩结局,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燕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药穴位敷贴对妇科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研究

    选取我院2014年6月~9月收治的100例进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穴位敷贴进行干预。结果试验组采用中药穴位敷贴的总有效为90.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总有效为70.0%。且试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穴位敷贴可促进妇科手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效果良好。

    作者:区悦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精细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各自护理方法后的护理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出现意外事件与并发症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拥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临床护理神经内科患者中辅以精细化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提高临床疗效,推动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谌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三七总皂甙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干预的临床研究

    61例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加黄芪注射液20ml和血塞通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4w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踝/肱动脉压比值及血清ET ̄1、CRP、MMP ̄9 含量水平。治疗组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3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踝/肱动脉压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无明细变化;治疗组血清ET ̄1、CRP 及MMP ̄9 含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黄芪注射液联合三七总皂甙治疗能明显改善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降低血清 ET ̄1、CRP 及MMP ̄9 含量水平有关。

    作者:宋发友;况月怀;杨光勋;宋涛;文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自2014年1月~10月来我院就诊的132例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以甲硝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经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远高于对照组72.7%,且复发率仅为3.0%,远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3.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经甲硝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还是联合使用克林霉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保护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付廷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黄体酮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复发性早期流产临床疗效

    回顾性分析78例复发性早期流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剂肌注,治疗至妊娠12w。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孕酮和β ̄HCG水平变化和保胎成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孕酮和β ̄HCG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孕酮和β ̄HCG 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酮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复发性早期流产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保胎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MSCT诊断

    目的:认识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MSCT表现,以有效地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常规X线(CR及DR)平片均未明确显示骨折线病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中位年龄43岁,均行16 ̄MSCT检查,分别于横断位、MPR、3D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所选58例病例DR均未明确显示骨折线,经MSCT扫描诊断为四肢骨关节骨折47例,其中肩关节10例、肘关节6例、髋关节7例、膝关节12例、踝关节5例、腕关节7例。排除骨折11例,阳性率达81%。结论对于隐匿性骨折,MSCT能作出明确的诊断,并帮助临床提供正确的诊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作者:廖茂超;黄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Fugl ̄Meyer 评分, Barthel 指数、VAS 评分以及脑梗死进展率和复发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Fugl ̄Meyer评分, Barthel指数、VA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脑梗死进展率为5.77%,明显低于对照组进展率28%,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相对于单纯阿司匹林用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孙进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重性精神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识别技术与干预

    目的:重性精神患者在社区防治与管理中,强化其危险行为早期识别和紧急医疗处置,防止疾病复发,大限度降低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和减少患者年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方法选择国家卫计委686项目江西示范区城市(南昌市东湖区)与农村(上饶市信州区)两个示范点截至2012年6月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城市、农村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干预组用自制的《精神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识别评定表》进行定期评估,并对不同评估级别进行不同形式的医疗干预,将两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年住院次数及年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中的危险行为等级明显降低,与干预管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重性精神患者管理中,定期进行危险行为早期识别与评估,并早期配合相应医疗干预,可有效减少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率,同时可减少患者年均住院次数和年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此研究为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近静;余雪虎;陈宪生;方美华;王谋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表面激素吸入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必可酮(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治疗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亦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秦汝丽;罗劲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治疗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安理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7.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评估量表评分(23.53±3.14),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63.85±6.71),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安理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可靠,有效改善患者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及语言行为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政;王玉祥;倪浩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利培酮治疗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

    选取治疗的64例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碳酸锂治疗,对照组加用氯氮平,观察组加用利培酮,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HAMD、BRM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TESS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和BRMS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可以显著改善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疗效分析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64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21例,给予卡马西平治疗;B组22例,给予托吡酯治疗;C组21例,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治疗均连续1年,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71.43%,B组总有效率77.27%,C组总有效率76.19%,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明显低于A组(28.57%)和C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疗效性均较为显著,但差异不明显,其中托吡酯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其他两种药物稳定。

    作者:陈朱莹;徐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

    回顾性分析本院皮肤科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77%(21/26),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25/26),两组数据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5/26),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科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该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有效降低患者由于服用西药带来的临床不良反应,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世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8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与SDS评分改善明显,临床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临床依从性,改善SDS与SAS评分,行之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尚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对手外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分析

    选取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手外科收治的患者58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健康宣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55%)较对照组(72.4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在手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术中的应用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7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术前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痛胃镜术中应用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缩短内镜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郁;程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慢性肾炎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10mg/d,联合缬沙坦160mg/d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20mg/d,联合缬沙坦160mg/d治疗,疗程24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尿蛋白及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总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高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方面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在降低尿素氮(BUN)和发生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可使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阻断RAS系统,更好地使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保护。

    作者:柯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种植牙骨量不足的处理方法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口腔科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及其疗效,从而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30例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65组,观察组采用骨组织引导再生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上颌窦提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0d的手术愈合情况、术后4个月义齿修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0d的手术Ⅰ期愈合率为98.46%(64/65),对照组为89.23%(58/6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为100.00%(65/65),对照组患者术后4个月义齿修复率为93.85%(61/6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口腔科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采用骨组织引导再生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能有效诱导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骨组织的再生,并对缺损的骨组织进行重建,从而有效促进新生骨组织与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性愈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永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将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骨科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护患的沟通,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