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孙进仓

关键词: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联合用药, 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
摘要: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Fugl ̄Meyer 评分, Barthel 指数、VAS 评分以及脑梗死进展率和复发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Fugl ̄Meyer评分, Barthel指数、VA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脑梗死进展率为5.77%,明显低于对照组进展率28%,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相对于单纯阿司匹林用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

    将2012年2月~2014年9月70例小儿川崎病病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常规剂量治疗,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G浓度指数(16.33±4.50)g/L,明显高于对照组(7.71±1.82)g/L(P<0.05);观察组淋巴结肿大、发热以及黏膜充血等急性期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更早(P<0.05);观察组术后冠脉病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在小儿川崎病治疗早期给予大剂量单剂丙种球蛋白经静脉滴注可收到满意疗效,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应予以推广。

    作者:刘仁颂;黄胜奇;曾俊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自2014年1月~10月来我院就诊的132例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以甲硝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经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远高于对照组72.7%,且复发率仅为3.0%,远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3.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经甲硝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还是联合使用克林霉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保护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付廷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皮肾镜治疗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对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皮肾镜治疗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肾脏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 A组采取经皮肾镜治疗术进行治疗;B组采取传统的输尿管或肾脏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尿液转清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尿液转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常见并发症上相比较,试验组患者各型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相关数据上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输尿管或肾脏切开取石术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经皮肾镜法对肾脏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降低各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整体上提高疗效和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许东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镜与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探讨常规胃镜与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62例。入选患者均符合《消化道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内镜诊断及治疗规范试行方案2009年》中的诊断标准及手术适应症,无禁忌症。将患者分为常规组(普通胃镜组)及无痛组(无痛胃镜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复查内镜,评定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疗效。观察术中的不良反应:呛咳、流涎、恶心、呕吐、躁动等;观察术前10min、术中10min、术后10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的变化;检测术前1w和术后1w肝功能变化。结果无痛胃镜组总有效率达98.9%,明显高于常规胃镜组的(P<0.01)。无痛组不良反应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无痛组术中HR减慢,SBP及DBP降低(P<0.01),而常规组术中HR加快,SBP及DBP升高(P<0.01),但两组术中HR、SBP、DBP值仍然在正常范围之内。术后两组HR、R、SBP、DBP值恢复正常。SPO2及R值术前、术中及术后均正常且无明显变化。无痛组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采用无痛胃镜下套扎治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术中不良反应较少,对术中HR、SBP、DBP、SPO2及R影响较小,对肝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进展。通过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再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予以综述分析。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中医、西医及中西结合三种方式。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治,应根据患儿状况及病情程度,合理选取药物治疗、给药方式及剂量,往往中西结合的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庞智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普瑞巴林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红光照射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9w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红光照射进行治疗具有非常不错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发生率、VAS评分和HAMD评分,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洁华;吴晓红;叶圣章;叶伟;李伟雄;聂金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支持性心理护理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将73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预后,两组HAMA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两组患者的GQOLI ̄74评分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QOLI ̄74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性心理护理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行为改善和心理康复有利,能够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现代诊断与治疗》第六届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种植牙骨量不足的处理方法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口腔科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及其疗效,从而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30例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65组,观察组采用骨组织引导再生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上颌窦提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0d的手术愈合情况、术后4个月义齿修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0d的手术Ⅰ期愈合率为98.46%(64/65),对照组为89.23%(58/6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为100.00%(65/65),对照组患者术后4个月义齿修复率为93.85%(61/6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口腔科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采用骨组织引导再生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能有效诱导种植牙骨量不足患者骨组织的再生,并对缺损的骨组织进行重建,从而有效促进新生骨组织与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性愈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永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比索洛尔、螺内酯治疗,共治疗12w。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脏彩超相关参数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Ds、LVEDd显著下降,LVEF显著增高(P均<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是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MSCT诊断

    目的:认识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MSCT表现,以有效地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常规X线(CR及DR)平片均未明确显示骨折线病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中位年龄43岁,均行16 ̄MSCT检查,分别于横断位、MPR、3D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所选58例病例DR均未明确显示骨折线,经MSCT扫描诊断为四肢骨关节骨折47例,其中肩关节10例、肘关节6例、髋关节7例、膝关节12例、踝关节5例、腕关节7例。排除骨折11例,阳性率达81%。结论对于隐匿性骨折,MSCT能作出明确的诊断,并帮助临床提供正确的诊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作者:廖茂超;黄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地西泮与苯巴比妥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热性惊厥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施行地西泮与苯巴比妥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实施苯巴比妥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起效时间、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患儿复发情况、起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9%,对照组为6.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患者进行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起效迅速,复发率低,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患儿2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在儿科护理中临床效果满意,可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明确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其中采用胸腔镜进行治疗的有45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的有4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情况方面,两组病例在根治率以及淋巴结清除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带管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情况上,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上能够达到同传统开胸手术一样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同时不会对心肺功能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减少了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仇丽敏;柏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缺血修饰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连续的受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TIA组和急性脑梗死组,实验室检测血清IMA和NSE浓度;根据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序列(DWI),把有急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者分为TIA组和急性脑梗死组。结果正常对照组22例,TIA组45例,急性脑梗死组31例。TIA组IMA浓度(19.34±8.67u/mL )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急性脑梗死组NSE浓度(13.09±5.23ng/ml)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有急性神经功能功能障碍症状的前提下,联合检测血清IMA和NSE,有助于区别TIA和急性脑梗死。

    作者:邓燕;刘云诗;陈首名;李莉;钟海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尿微量蛋白(Albu)及N ̄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尿Albu、NA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较观察组更明显(均P<0.01)。结论血液灌流可较明显缓解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减轻肾脏损伤。

    作者:袁婷婷;张锐锋;封东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肽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肽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2例)与ACS组(98例),按冠脉病变的支数将ACS组划分为单支组(32例)、双支组(40例)、三支组(23例)、左主干组(3例)。采用 ELISA 法测定所有患者发病后0~3h、3~6h、6~12h的血浆肽素水平,分析肽素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ACS组肽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CS组在0~3h内的肽素检测水平高,与6~12h肽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组肽素水平高于单支、双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主干组肽素水平高于与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肽素水平能够反映ACS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心肌缺血的状况,可以作为诊断及评估ACS病情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骁;陈然;程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血流突然急剧减少或完全被阻断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小板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ACS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现对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在AC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贵荣;刘连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美罗培南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美罗培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收治的90例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感染、纠正缺氧、酸碱及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静脉滴注治疗,14d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对照组有效率为71.11%,细菌清除率为66.12%;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细菌清除率为84.6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美罗培南治疗VAP的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面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面瘫患者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红外线联合普通针刺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6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8,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患者(u>ua,P<0.05)。结论脑卒中面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谭荣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