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乾荣;肖绍文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聚维酮碘冲洗切口,并拭净切口;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和抗生素进行切口冲洗,并拭净切口。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感染情况以及切口的愈合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为11.1%,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31.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使用聚维酮碘冲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且不良反应较小,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计敏利;涂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随访3个月,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3.0%(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效果确切,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曹辉琼;马松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牙科收治的30例后牙锁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我院自行设计的改良垫矫治器矫正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所有患者矫正时间为2~4(3.4±0.8)个月,所有患者后锁解除,且均建立了良好的覆盖和覆关系;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侧面头颅X线头影各测量指标比较,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SNB角、ANB角、6 ̄MP、PFH、AFH、PFH/AFH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改良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效果显著,且具有牵引方向灵活,支抗稳定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3年3月~2104年5月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疗程8w。利培酮初始剂量1mg/d,大剂量为6mg/d;奥氮平初始剂量为5mg/d,1周内增至10~15mg/d,大剂量25mg/d;所有患者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PANS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总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性症状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利培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失眠、肌强直、体重增加及震颤。奥氮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静坐不能、嗜睡及体重增加。在失眠、肌强直、体重增加方面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均轻微,奥氮平对于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侯占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所收治的15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回顾性调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发生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选取的15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患者中年龄不超过50岁的患者感染率为2.60%,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感染率为26.32%;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感染率3.45%,未用抗生素的患者感染率13.51%;伤口有异物的患者感染率20.00%,伤口无异物的患者感染率3.28%;手术时间在2.5h以内的患者感染率5.13%,手术时间超过2.5h的患者感染率9.26%;Ⅱ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感染率4.26%,Ⅲ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感染率14.29%;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19.35%,非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2.63%,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抗生素有无使用、伤口有无异物、手术时间长短、手术的切口类型、有无糖尿病与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术后感染相关,临床手术时理应多加注意并预防。
作者:唐安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使用GElog9三维超声诊断仪对60例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进行诊断,同时以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孕妇进行超声图像的重建。仔细观察脐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胎心率、羊水及胎动指标对超声结果进行诊断。结果胎动异常、胎心率作为鉴别指标可以判断胎儿缺氧情况及其缺氧程度;胎儿宫内窘迫多因羊水、脐带异常的影响而发生。三维超声检测胎儿脐带血管解剖结构的图像重建十分清晰,与二维超声相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三维超声显示脐带血管解剖形态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其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符合率为100%。临床应用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可以预防宫内窘迫的发生,提高提高胎儿存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言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86分正常人血清标本,分别在室温下保存1、3和6h,对所有标本进行生化8项检查,观察比较不同的保存时间对其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室温条件下保存1h的血清标本生化检验结果较未放置前的标准值有所变化,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保存3h、6h后的GLU检验结果较未放置前的标准值降低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保存3h、6h后的血清标中ALT、AST、K+、Na+检验结果略高于未放置标本,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保存1h、3h后的BUN、TBIL、DBIL结果较未放置标本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6h后BUN、TBIL检验结果出现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采集后,除有特殊需要外,应尽量在2h内对标本进行检测,长时间的放置可能会导致标本检测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导致临床诊疗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医疗事故。
作者:余德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5例角膜病变患者。均因角膜皮样瘤、眼外伤等引发,病灶范围在3mm×3mm以下。均行小植片板层的角膜移植手术。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患者的植床和植片之间应用生物粘合剂进行粘合;对照组患者的植床和植片间则采用10-0缝线进行缝合固定。术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角膜愈合时间,植片水肿程度、创面及其疤痕的愈合情况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3.3±5.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92.7±7.9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二者在角膜愈合方面用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痊愈及好转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小植片板层的角膜移植手术中使用纤维蛋白的粘合剂进行粘贴,可以有效缩短手术、角膜愈合的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的水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肖琛辉;曾广川;廖武;李瑜明;谭叶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以门诊复查的康复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癌症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心理痛苦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及一般资料的测评工作。结果共有102例癌症患者参与本研究,男33例,女69例。女性疼痛症状重于男性(P<0.05)。有转移的癌症患者受经济影响程度大于无转移的癌症患者(P<0.05)。早期癌症患者躯体功能更好(P<0.01);腹泻症状更轻(P<0.05);受经济因素影响更小(P<0.05)。焦虑、抑郁、心理痛苦程度得分越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康复期癌症患者受病情和情绪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加强癌症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同时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康复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陈颖高;郭斌;胡存梁;王凤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302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1例。两组产妇给予同样的分娩方式,对照组仅给予缩宫素,观察组则给予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400~600ug一次性纳入直肠,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妇恢复情况、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复旧好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直肠纳入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分娩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雷火灸与泛昔洛韦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泛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1w后,观察组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皮肤愈合时间及止痛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1w后,观察组的愈显率为80.65%,对照组为75.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w后,治疗组为93.55%,对照组为82.7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雷火灸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可以缩短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皮肤愈合时间及止痛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晓芳;雷成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32例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同样例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β ̄HCG变化及手术和预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β ̄HCG恢复时间、月经来潮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联合宫腹腔镜监测行刮宫术治疗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具有临床疗效高,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短,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思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2月我院2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出血原因,总结护理要点。结果经研究分析可知,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主要的原因为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宫缩乏力与胎盘因素为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强化产前检查,结合患者自身特点对产后出血量实施正确地评估,基于此采取有效且合理的抢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确保产妇的安全,使其顺利生产。
作者:袁选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73例急性期湿疹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派瑞松软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损的严重程度指数、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6%,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中药芒硝外敷治疗急性期湿疹,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治疗疗效,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在我社区康复中心随机抽取60名椎体压缩性骨折并采取高粘度骨水泥治疗的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并将患者治疗的效果予以记录,同时对比分析康复中心以往没有采取高粘度骨水泥治疗的60例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在这60名患中,成功治愈4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对于采取高粘度骨水泥治疗的患者要比以往未接受高粘度骨水泥治疗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并且较为明显的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
作者:朱伟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本社区实施社区治疗与管理的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实施前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变化、血压控制率、体重控制率、舒张压与收缩压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社区治疗与管理后,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明显降低,相较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后血压控制率与体重控制率明显提高(P<0.05),而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与实施前相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治疗与管理,可明显改善吸烟率与饮酒率,同时降低血压水平,改善体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余华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56例在我院行肾盂肿瘤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电切镜下辅助常规切口治疗,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联合电切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少于对照组(25.00%),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复发和转移率为21.43%明显高于对照组(3.5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镜辅助肾盂肿瘤根治术可有效减小患者创伤,临床中得到广泛认可,联合腹腔镜术治疗可进一步减小创伤,但对肿瘤有效清除不如传统手术。
作者:黄建团;欧永跃;林耀彬;黄建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87例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大部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通气时间、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胆囊切除术较大部胆囊切除术安全性高,并发症低,对胆囊切除难度较大患者有显著优势,对医生技术要求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灿;沈雄山;李卫民;邱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62例中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和B组各31例。A组接受PFNa治疗,B组接受DHS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内所发生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25.84%,B组为6.46%,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同时术前两组各项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手术6个月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P<0.05)。 PFNa治疗可有效的改善中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小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治疗优良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钢板内固定方案可有效促进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愈合,与常规切开复位固定方案相比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俊枢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