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肺密度测定在肺气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吴天文

关键词:螺旋CT, 肺气肿, 诊断, 应用, 体会
摘要: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行胸部CT检查的60例不同病理类型肺气肿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人员设为对照组。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肺密度的测定以及对不同类型的平均肺密度差别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CT吸气相全肺密度(ML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中平均肺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类肺气肿的正常肺密度比率和异常肺密度比率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不仅能够准确测试出患者肺气肿的肺密度,并且能够有效的按照肺密度进行肺气肿类型推论,能有效的对肺气肿进行定性及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逆行胆囊切除术和大部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87例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大部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逆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通气时间、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胆囊切除术较大部胆囊切除术安全性高,并发症低,对胆囊切除难度较大患者有显著优势,对医生技术要求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灿;沈雄山;李卫民;邱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302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1例。两组产妇给予同样的分娩方式,对照组仅给予缩宫素,观察组则给予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400~600ug一次性纳入直肠,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妇恢复情况、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复旧好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直肠纳入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分娩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治疗体会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8例肺部压缩程度<20%,全部治愈。32例肺部压缩程度≥20%,30例治愈,2例死亡。总治愈率达95.00%。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特点并不十分明显,可以借助X线和CT检查诊断,及时实施有效治疗是挽救患者性命,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周俊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自体阔筋膜兜带联合术矫正重度失张性下睑外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7年1月~2013年1月应用自体阔筋膜兜带联合术矫正重度失张性下睑外翻17例21眼,其中老年性眼睑外翻6例10眼,麻痹性眼睑外翻11例11眼,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21眼重度失张性下睑外翻患者,术后随访观察3~7月,依照评价标准,治愈5眼,显效13眼,一般3眼,无1例失败,总有效率85.71%。阔筋膜增加了对睑板的支持作用,睑板及轮匝肌的缩短可使松弛的眼睑得到根本的解决,应用自体阔筋膜兜带联合术矫正重度失张性下睑外翻,外观改善明显,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采用。

    作者:林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解剖锁定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锁定型钢板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8~25个月后,观察组36例患者治疗效果好,优良率高达90%,而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5%,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有8例,两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手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降低,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罗晓嘉;夏暴权;陈穗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比较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牙体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金属桩核组56例和玻璃纤维桩组6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牙体缺损修复效果和患者对修复情况满意度。结果玻璃纤维桩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8.44%明显高于金属桩核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纤维桩组患者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金属桩核组8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相比,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效果更好,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凌红玲;严伟浩;陈贵丰;刘斌;李泽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对78例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DWI序列及T2WI序列扫描,可根据病情需要增加其它序列的扫描并对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超急性11例病例中,T2WI扫描均为阴性而DWI序列除1例外其余10例均表现为高信号,阳性率为90.9%;在急性期67例中DWI均为高信号,阳性率100%,而T2WI序列的阳性率为89.5%。 DWI技术对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周婷;白艳;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粘度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在社区康复治疗的分析

    在我社区康复中心随机抽取60名椎体压缩性骨折并采取高粘度骨水泥治疗的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并将患者治疗的效果予以记录,同时对比分析康复中心以往没有采取高粘度骨水泥治疗的60例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在这60名患中,成功治愈4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对于采取高粘度骨水泥治疗的患者要比以往未接受高粘度骨水泥治疗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并且较为明显的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

    作者:朱伟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通心络治疗42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包括降血压、抗心绞痛、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通心络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脂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观察组心电图检测总有效率为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头晕,对照组出现3例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在常规抗心绞痛、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通心络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梁永;游东;敖小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7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显著(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显著,且手术创伤小,对胃肠道干扰小,患者能快速康复,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偏高,需要临床上不断改进,从而增强该手术的可行性。

    作者:赵炳端;许湘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疤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患者,将所有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一时间收治的首次行剖宫产患者7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术中情况:观察组50.0%患者原剖宫产切口有粘连,17.1%患者可见子宫肌壁愈合不良,27.1%原切口处肌壁较薄,2例患者发生子宫破裂,而对照组仅1例1.4%患者见轻度粘连,其余患者腹腔状况良好,解剖结构清晰;(2)术后情况: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疤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术中情况复杂,并可增加术后并发症,整体危险性比较首次剖宫产者高。

    作者:卢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

    回顾性分析98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年龄分为≥35岁组(n=37)和<35岁组(n=61),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35岁组患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5岁组患者(P<0.05);≥35岁组患者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的发生率及早产率明显高于<35岁组患者(P<0.0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高龄生产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均较差,需加强围产期保健。

    作者:刘发莲;许梅;常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不同胎龄呼吸窘迫征新生儿疗效分析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胎龄28~33w者30例,34~37w者34例,>37w者28例。全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不同胎龄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恢复情况及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结果胎龄>37w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其它两组的80.0%和85.7%(P<0.05);治疗后24h,胎龄为>37w的新生儿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28~33w及34~37w,胎龄34~37w的PCO2和OI显著低于28~33w(P<0.05);胎龄为>37w的新生儿CAPA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儿(P<0.05)。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促进肺功能恢复,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这一效果在胎龄为>37w的新生儿中为显著。

    作者:许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30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牙科收治的30例后牙锁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我院自行设计的改良垫矫治器矫正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所有患者矫正时间为2~4(3.4±0.8)个月,所有患者后锁解除,且均建立了良好的覆盖和覆关系;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侧面头颅X线头影各测量指标比较,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SNB角、ANB角、6 ̄MP、PFH、AFH、PFH/AFH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改良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效果显著,且具有牵引方向灵活,支抗稳定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手术与保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实施保守治疗后有效率为80.0%,溃疡复发率为35.0%,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0.0%,溃疡复发率为10.0%,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保守治疗而言,手术治疗对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它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溃疡复发概率,另一方便,它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效果显著,应广泛运用于临床。

    作者:孙大华;陈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序贯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都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入点,对照组继续采用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改为无创性双水平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插管率,VAP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各项指标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序贯通气有效减少了有创通气时间和总通气时间,减少了患者治疗时间和医疗费用;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频率等,是非常理想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蒋丰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查结果的影响

    选取86分正常人血清标本,分别在室温下保存1、3和6h,对所有标本进行生化8项检查,观察比较不同的保存时间对其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室温条件下保存1h的血清标本生化检验结果较未放置前的标准值有所变化,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保存3h、6h后的GLU检验结果较未放置前的标准值降低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保存3h、6h后的血清标中ALT、AST、K+、Na+检验结果略高于未放置标本,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保存1h、3h后的BUN、TBIL、DBIL结果较未放置标本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6h后BUN、TBIL检验结果出现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采集后,除有特殊需要外,应尽量在2h内对标本进行检测,长时间的放置可能会导致标本检测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导致临床诊疗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医疗事故。

    作者:余德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检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并记录,而后采用胺碘酮治疗方案,并对服药后30、90、180d后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将治疗前、治疗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服用胺碘酮后第30、90d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值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于服用胺碘酮后第30d时逐渐上升,于服药90d后,TSH、FT4值上升达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50例患者服用胺碘酮治疗后测定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甲状腺球蛋白(TG)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副作用,应注意服药时程,并定期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

    作者:邓世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重度病毒性肝炎组各40例。另选取同时期4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通过比较4组患者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差异探析其在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结果随病情加重,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升高,血小板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随病毒性肝炎病情加重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降低,患者凝血功能明显下降。病毒性肝炎会引发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改变,并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可作为临床疾病诊治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明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80例肺癌气管镜检查临床体会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气管镜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检查,11例为管内增殖型,12例为管壁浸润型,2例为管外压迫型,35例为混合型,2例为正常型,根据组织学作为分类依据,出现了先从高往低依次为鳞癌、小细胞癌、腺癌、未分型癌和其他癌症。气管镜检查可作为肺癌病理诊断中重要的一项检查,可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义,帮助正确分型。

    作者:吕锐;陀子能;冯亦伟;郭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