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控镇静术在消化道内镜诊疗中的应用

刘志学;马浩南;余剑波

关键词:自控镇静术, 消化道内镜, 丙泊酚
摘要:目的:探讨自控镇静术在消化道内镜诊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行经口消化道内镜诊疗的病人指导推注PCS注射器的方法及时机,记录术中各时间点病人BP、RR、P、SpO2及BIS变化, PCS次数、内镜治疗所需时间.结果:本组病人的SBP、DBP、HR在手术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但无明显临床意义.SpO2在手术开始和以后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BIS在术中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S的个体化给药,病人自主参与,镇静深度适当,使得经口内镜诊疗更安全.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治则中药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模型的成石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清胆胶囊和养肝利胆颗粒对C57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成石的影响和差异.方法:应用C57BL/6J雌性10周龄小鼠建立胆固醇结石模型(n=15),并设立正常对照组(n=10)、清胆胶囊组(n=13)及养肝利胆颗粒组(n=13),观察各组动物的成石率、血清胆固醇、钙离子及肝脏丙二醛(MDA)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组动物成石率分别73.33%、0%、23.08%及30.77%(P<0.001).模型组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异常,而清胆胶囊和养肝利胆颗粒组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二者在改善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明显差异(均P<0.01).两种中药相比,清胆胶囊更能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P<0.05),而养肝利胆颗粒更能增强肝脏SOD活性(P<0.05).4组间血清Ca2+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疏肝清热利胆中药清胆胶囊和养肝柔肝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均可降低小鼠胆固醇结石模型成石率,改善与成石相关的血清及肝脏等生化学异常,二者均呈多靶点作用,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养肝利胆颗粒在增强肝脏SOD活性方面优于清胆胶囊.

    作者:张静;梁晓强;顾宏刚;章学林;朱培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26例骨盆骨折的病人,前环应用经皮耻骨上支拉力螺钉固定术,耻骨联合拉力螺钉固定术;后环采用经皮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固定术.术前了解骨折表面及内部的细节,明确骨折情况.采用体表定位结合C臂引导手术.结果: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1周.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等.结论: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吕荷荣;何治勇;李国;王艮存;张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双入路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

    目的:探讨单入路与双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入路组和双入路组.单入路组16例,经皮伤椎单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单枚球囊于伤椎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双入路组36例,经皮伤椎双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在双侧分别放置球囊于伤椎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52例患者均未发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背痛缓解程度、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入路与双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相似,单入路较双入路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

    作者:顾晓晖;张喆;吴健;吕军;吴向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部术后宽肠理气汤灌肠对Ghrelin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宽肠理气汤术后灌肠对胃肠功能及对Ghrelin表达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患者分为胃肠手术组、肝胆手术组,每组随机分为应用宽肠理气汤术后灌肠的中药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 d 观测Ghrelin、EGG主频(DF)、正常慢波百分比(N%)变化以及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各组术后DF和N%均较术前下降,但中药组较对照组恢复快并且第5 d时更接近正常值.术后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肝胆组比胃肠组恢复快.Ghrelin与胃肠功能恢复正相关.结论:宽肠理气汤术后灌肠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并与调节内源性Ghrelin的水平关系密切.

    作者:林元邦;刘恒;王欢;薛承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ASAⅡ~Ⅲ级老年痔35例

    2007年7月-2008年7月,我院使用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35例ASAⅡ~Ⅲ级老年痔,疗效满意.

    作者:吴彬;林晖;孙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坐骨直肠窝及骨盆直肠窝脓肿挂线术式探讨

    目的:探讨改良虚挂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两种Ⅰ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72例肛周脓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改良虚挂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术后疗效.结果:改良虚挂引流术组较切开挂线术治愈率高,且肛门轻度失禁发生率、术后疼痛发生率均低,但二者创面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改良虚挂引流术疗效满意,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周戎二;高聚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输尿管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同期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和针灸.结果:治疗组排石率80%,对照组排石率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程旭;查二南;沈林兴;裴再军;闵桂清;方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及MRI表现

    目的:探讨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依术中所见分为两组: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组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比较两者的X线及MRI表现.结果:72例破碎型椎间盘疝出组有48例椎体骨质增生,21例病变节段椎间盘内低信号,5例出现椎间盘上下终板信号异常,35例病变椎间盘上下椎体信号异常.38例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有34例椎体骨质增生,32例病变节段椎间盘内出现低信号,12例病变椎间盘上下终板信号异常,12例病变椎间盘上下椎体信号出现异常.采用两组χ2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及MRI中T2加权像对区分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价值,从而更好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作者:杨雪;马信龙;马剑雄;王涛;孙晓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17例(179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股部小切口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810 nm激光治疗仪行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中药消痔灵曲张静脉局部注射.结果:患者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静脉完全闭塞.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美观、疗效确切优势.

    作者:王春雨;闫五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损伤控制理念用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83例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病,而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有较高的死亡率[1].2002年1月-2008年6月,我们依据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病情严重度作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量化评分,并进行分级处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军;陈铁炯;胡国治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注射术与结扎术治疗直肠脱垂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术与结扎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26例直肠脱垂患者注射术治疗16例,结扎术治疗10例.结果:注射术治疗的16例痊愈12例,结扎术治疗的10例痊愈7例.两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注射术与结扎术治疗直肠脱垂安全,创伤小,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以注射术为好.

    作者:田英;王立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在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

    骨折术后骨不连在临床并不少见,发生率为骨折患者的5%~10%.治疗方法包括外固定、内固定、骨与骨髓移植、物理疗法、生物疗法等,约90%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2003年以来,我院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3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勇;贾乐生;胡丰根;胡奇志;周文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垫底缝合对口引流术治疗肛瘘127例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肛肠痔瘘专科(昆明 650101) 我们于2006-2008年,采用垫底缝合及对口引流术治疗各类型肛瘘12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熊亚星;贝立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云南白药和凝血酶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55例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黏膜缺损超出黏膜肌层,溃疡侵蚀周围血管可引起出血[1].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用云南白药、凝血酶加常规药物治疗55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康德;吴华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一种慢性胰腺炎.自SarlesH 等[1]报道1 例伴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胰腺炎后,自身免疫机制在慢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这种疾病曾被病理学家、临床医师、放射科医师命名为不同的病名,应用较广泛的有慢性硬化性胰腺炎、淋巴细胞增殖性硬化性胰腺炎、导管损坏性慢性胰腺炎.1995年,Yoshida首先提出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概念[2].

    作者:顾俊平;王劭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颅外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现状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卒中的70%~80%,颅外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和常见的原因,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腔内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曾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佳方案.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的发展,经皮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正逐渐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又一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黄梅;李俊海;张秀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丹参酮IIA对人胃癌MKN-45细胞整合素β1、基质金属蛋白酶-7表达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IIA对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对整合素β1、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IA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的影响; RT-PCR法测丹参酮IIA作用后人胃癌MKN-45细胞整合素β1、MMP-7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丹参酮ⅡA各浓度组(4 μg/mL、8 μg/mL、16 μg/mL、32 μg/mL、64 μg/mL)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 0.05),其24 h、48 h、72 h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42.5 μg/mL、19.4 μg/mL和7.4 μg/mL.PCR半定量分析表明丹参酮IIA作用后整合素β1和MMP-7 mRNA的表达受到抑制,抑制程度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丹参酮IIA能有效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生长,并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丹参酮IIA可能通过降低人胃癌MKN-45细胞整合素β1和MMP-7 mRNA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叶再元;叶平;杨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夏枯草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23例

    目的:观察夏枯草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2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用口服夏枯草胶囊联合吲哚美辛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沉、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23例中治愈21例,显效1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夏枯草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曹羽;陈建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

    肩关节周围炎为临床常见病,大多可以自愈,亦有部分病人疼痛较剧,甚则痛而彻夜不眠.2006-2008年,我们应用腹针治疗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峰;宣丽华;徐勇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纤维胆道镜在胆管结石术中及术后的应用

    目的:评价纤维胆道镜在胆管结石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306例中术中联合纤维胆道镜检查32例,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检查274例.结果:术中发现结石18例,取石成功16例.术后发现胆道残石79例,取石成功69例.结论:纤维胆道镜是胆管结石手术和术后的必要诊治方法.

    作者:黄海;徐海滨;郑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