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志
目的:探讨采用盆底功能康复联合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观察组产妇在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进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7d内及14d内症状改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盆底功能康复联合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阮莉妮;董玉楠;冷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5例,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PBCA评分及血清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9个月PBC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PB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水平均有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抑制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郭冬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偏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颅痛定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养血清脑颗粒,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为62.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的出现,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治疗患者偏头痛时,使用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显著疗效,且使用较安全,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钟少;邝素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于脓毒血症患者心脏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脓毒血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功能、心肌酶及心肌蛋白值。结果观察组心率、收缩压及心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改善脓毒血症患者心脏功能,改善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指标,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梁福攸;张宗绵;叶文华;梁伟灿;曹凤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测定小儿急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的炎症指标及分析病情、转归、预后,探讨合并脓毒症对肺炎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将72例小儿急性肺炎患儿按病情的不同分为脓毒组和非脓毒组,入院24h内测定两组患儿静脉血中C-反应蛋白和TNF-a含量,给予患儿抗生素和积极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小儿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死亡发生情况。结果脓毒组患儿住院时间、MODS和死亡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组患儿C-反应蛋白和TNF-a含量显著高于非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炎症反应指标处于高水平,病情较差,治疗后MODS及死亡发生率较高,可作为小儿急性肺炎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作者:骆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所收治的92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预后、清醒所需时间、SEP表现方式、是否手术、受伤机制、性别、年龄进行分析。结果SEP分级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清醒所需时间之间显著相关(P<0.05),患者的分级过高以及昏迷时间过长均会导致其预后效果差,体感诱发电位对清醒预测的错误率为10.87%,准确率为78.26%,特异率为75%,敏感性为80.77%。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对其进行SEP分级,不仅可以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而且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清醒机会。
作者:阮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ECT联合X线在早期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终确诊为肺癌早期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X线检查,观察组行ECT联合X线检查,观察两组方法病变部位表现特点并比较阳性检出结果。结果 X线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状病灶为主,呈颗粒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不同类型的肺癌病灶患者进行X线检查得出其征象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CT下周围性肺癌病理形态表现发生肺癌骨转移;观察组行ECT联合X线检查的检出率为80.0%(36/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27/45)(χ2=4.29,P<0.05)。结论 ECT联合X线在早期肺癌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将其作为在早期肺癌诊断的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罗洪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晚期产前出血患者9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发生妊娠晚期产前出血孕妇97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并发症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在妊娠晚期出现产前出血,会引发自身及婴儿多种并发症,提高发生率,妊娠结局较差,需给予重视。
作者:尹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原因,总结其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血管介入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痉挛预防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防效果,总结血管内介入术中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原因与处理对策。结果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高达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5例患者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2.5%,术后3~4d 1例,5~8d 4例;对照组14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占35.0%,术后3~4d 2例,5~8d 9例,9~14d 3例;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在降低血管内介入术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林培坚;李福祥;周伟坤;殷万春;李淦诚;林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设为试验组,再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其血脂水平,并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374.5±99.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212.4±74.5μmol/L),且试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脂、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及其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患者体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较高,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做出诊断。
作者:黄雪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南海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乳牙龋病患者88例,根据其就诊的时间顺序,2013年6~12月就诊的分为观察组,2014年1~6月就诊的分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只进行预防性树脂充填术,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并且进行预防性树脂充填术联合窝沟封闭术,实验进行的时间为12w。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乳牙龋病预防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龋齿发生率为14.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龋齿发生率为21.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龋齿发生率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窝沟封闭剂2年完整保留率分别为90%,81.7%,对照组窝沟封闭剂2年完整保留率分别为86.9%,78.5%,观察组防龋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树脂充填术联合窝沟封闭术在治疗乳牙龋病预防中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麦玉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入选120例心房颤动患者,按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因给予对症治疗,试验开始前2w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华法林治疗,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用量,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随访12个月,以治疗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后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高于对照组的2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治疗后终点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张贵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胃溃疡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用药方案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观察组用药方案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治疗总有效率以及Hp转阴率,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更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Hp阴转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胃溃疡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临床可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徐良峰;李万海;郭万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措施。选取收治的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中给予急救护理,随机分组,试验组39例采用急救综合护理,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试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6.6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治疗中给予综合急救护理,可给予迅速抢救,密切观察期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汉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将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40例(26.02%),糖尿病肾病135例(25.09%),慢性间质性肾炎99例(18.40%),高血压肾损害25例(4.64%),其他(紫癜性、狼疮性、痛风性肾病等)43例(7.99%);CKD3~4期有292例,其中首位病因为糖尿病肾病(87,29.79%);CKD 5期有246例,其中首位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5,30.49%)。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但与糖尿病肾病构成比较接近。CKD 3~4期慢性肾功能衰竭首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
作者:李林峰;陈杏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评价康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效果。接受治疗的肾功能不全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36例)各比较,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肾颗粒,对比分析两组总体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血红蛋白(Hb)、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可明显看出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7.78%(P<0.01)。康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作者:高敏;陈丽;李特;汤子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我院收治的4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0岁,BMI≥25,TG≥1.7,患有静脉曲张的研究组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70岁和TG≥1.7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重视高龄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适当给予预防性的抗凝治疗,从而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贾星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择择期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患儿70例,ASA I~Ⅱ级,将其随机分队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的通气方式,试验组采用喉罩通气。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入气管通气/喉罩通气前(T1)、插入气管通气/喉罩通气后即刻(T2)、插入气管通气/喉罩通气后10分钟(T3)、拔管后即刻(T4)、拔管后10分钟(T5)这6个时间点两组患儿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并监测患儿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压力、潮气量(VT)、拔管和复苏时间。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对照组T2与T4时间点上的HR、DBP、SBP比T0时显著上升(P<0.05),两组间相比较,对照组T2与T4时间点上的HR、DBP、SBP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其它时间点上HR、DBP、SBP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麻醉用药量、拔管和复苏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左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探讨微创双管置入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选取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单纯脑室引流治疗,观察组进行微创双管置入联合尿激酶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血块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0%,对照组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双管置入联合尿激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黄林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择螺旋CT检查诊断为结肠癌患者34例,分析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与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确诊结果比较。结果34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诊断为结肠癌,且均经结肠镜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CT对结肠癌的诊断准确率为100%;34例结肠癌患者包括15例升结肠,10例降结肠,5例横结肠,4例乙状结肠;结肠癌CT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肠壁增厚、癌性溃疡、肠腔肿块及狭窄、肠梗阻以及肠套叠等。不同类型结肠癌的CT表现不同。螺旋CT检查可以对结肠癌做出准确诊断,且无创安全,可以作为结肠癌术前常规检查推广使用。
作者:赵恒宇;王莉娜;雍敏;庞然;孙建男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