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陈丽;李特;汤子孝
目的:探讨火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方法采用本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火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火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火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35例治愈,2例基本康复,仅3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采用火针治疗后,27例治愈,3例基本康复,10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飞雄;曾科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胃溃疡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用药方案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观察组用药方案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治疗总有效率以及Hp转阴率,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更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Hp阴转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胃溃疡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临床可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徐良峰;李万海;郭万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择研究对象为我院60例接受治疗的妇科急腹症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组处理,将应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诊断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30例应用经腹部超声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3.3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10.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6.67%,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显著(P<0.05)。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诊断方式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作者:高魏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收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186例慢性咳嗽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20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被动凝聚法对血清MP-lgM抗体的检测,统计两组MP-lgM抗体阳性的患儿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阳性率35.48%(66/186)显著高于对照组12.62%(26/2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慢性咳嗽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我们应积极寻找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依据。
作者:郑申健;胡俊;张莉娅;邓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同时比较手术前后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大尿流率等指标。结果56例患者手术时间28.23±10.22min,术中出血量78.85±30.50ml;并发症发生率17.86%。另外,手术前后IPSS(27.02±2.54)vs(7.02±3.62)分、Qmax(8.12±2.06)vs(15.33±2.59) ml·s-1]及RUV(87.09±19.32)vs(16.00±4.21)ml比较差异显著(P<0.01)。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良好等特点,可作为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江伟东;曾志宇;朱黎;曲仕浩;廖国龙;文航;夏金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小球肾炎采用黄葵胶囊、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与对照组(厄贝沙坦治疗),各40例。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治疗后的BUN、Cr及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黄葵胶囊、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侯敬涛;汪翩;刘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差异,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郑巧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6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钼靶X线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技术,对照组采用外科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对比两种穿刺活检技术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组一次性成功取出活检标本30例,成功率100%,对照组一次性成功取出活检标本26例,成功率86.67%,治疗组成功率高出对照组1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检查后均为恶性率100%,无漏诊。钼靶X线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能够一次性取出活检标本,成功率高,诊断率高,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邓树芳;冉慕光;刘林;胡宁东;胡国洪;李炳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职业性铅中毒患者,给予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历1次疗程患者17例,2次疗程患者62例,3次疗程患者70例,4次疗程患者28例,5次及以上疗程患者8例,疗程4.5±0.3次;治愈率高达79.46%;治疗过程中共发生6例不良反应,其中头晕3例,恶心呕吐2例,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经对症处置后症状改善消失,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通常需要维持多个疗程治疗,同时注意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
作者:王治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氯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氯沙坦治疗方法。治疗前、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SCr、BUN、UAE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SCr、BUN、UAE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HOL、TG、HDL-C、LDL-C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前列地尔联合氯沙坦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有效调节患者各项血脂指标,临床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施勇芳;廖铁军;廖浩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降低血压,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黄耀选;邓凌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通过比较各种终止早期妊娠的方式,寻找适合在基层医院妇产科门诊开展的终止早期妊娠的方式。收集自愿在门诊药流后立即行负压吸引清宫术终止妊娠患者800例纳入A组;选取同期自愿在住院部要求药流+无痛清宫终止妊娠者762例纳入B组;选取自愿在门诊要求以负压吸引人流者786例纳入C组及要求以药流终止妊娠患者636例纳入D组对照组,比较各组的效果。结果:(1)B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留观时间、总费用高于A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人流综合征、NRS疼痛水平,明显低高于A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吸宫/清宫不全、明显高于A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流后立即行负压吸引清宫术终止早期妊娠,成功率均较高、损伤小、疼痛较轻,无麻醉风险,术后观察时间短,对人员、设备依赖较少,费用低廉,快速安全,适合在基层医院妇产科门诊开展。
作者:周文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所收治的92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预后、清醒所需时间、SEP表现方式、是否手术、受伤机制、性别、年龄进行分析。结果SEP分级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清醒所需时间之间显著相关(P<0.05),患者的分级过高以及昏迷时间过长均会导致其预后效果差,体感诱发电位对清醒预测的错误率为10.87%,准确率为78.26%,特异率为75%,敏感性为80.77%。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对其进行SEP分级,不仅可以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而且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清醒机会。
作者:阮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将我院符合标准的慢性肾脏病患者25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C.E.R.A.)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Hb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维持患者Hb水平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41.1%(53/129)与对照组42.6%(55/129)相接近,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安全性结果与患者的基础疾病相关。CKD透析贫血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C.E. R.A.)皮下注射治疗,有效的维持了患者的Hb水平,总体耐受良好。
作者:李苒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随访,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操作过程简便,手术切口较小,损伤程度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君;宋昕;马际春;任仲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恶性胸腔积液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导管内引流并胸腔内化疗、对照组给予胸腔穿刺抽液术和化疗,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化疗副反应和生存期加以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受益率(96.77%)、总有效率(80.65%)以及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化疗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恶性胸腔积液导管内引流并胸腔内化疗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娇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30例男性不孕且需经尿道分泌物取样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采用无痛型尿道拭子和传统尿道拭子分别进行取样。将两种方式取得的样本均进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并询问患者取样时的疼痛情况。结果无痛型尿道拭子组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36.67%、56.67%、6.66%、0%,传统尿道拭子组依次分别为0、20%、36.67%、43.33%,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无痛型尿道拭子组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33.33%,传统尿道拭子组为40%,两组之间无差别(P>0.05)。在男性患者尿道分泌物取样中应用无痛型尿道拭子可有效的减轻疼痛,且能达到与传统尿道拭子相同的检测效果。
作者:张丽珍;卢雨前;杨乙;张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我院收治的4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0岁,BMI≥25,TG≥1.7,患有静脉曲张的研究组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70岁和TG≥1.7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重视高龄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适当给予预防性的抗凝治疗,从而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贾星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本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并按等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甲泼尼松、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甲泼尼松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23例患者的病情完全缓解,4例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高达88%,3例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复发,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雷公藤多苷与激素的联合治疗方案对治疗肾病综合症患者有着良好的疗效,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情复发率,在临床治疗肾病综合症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叶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足月初产妇100例(ASAⅠ~Ⅱ级),依据自愿和随机原则分为无痛分娩组(试验组)和常规分娩组(对照组),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分娩前准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自然分娩方式,试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可行走式无痛分娩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分娩方式、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4h内出血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基本相似(P>0.05);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SBP和HR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第一产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第二产程、胎儿Apgar评分、产后24h内出血量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走式无痛分娩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缩短第一产程,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明;陈业松;陈振明;李立伟;黄景纯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