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析

侯敬涛;汪翩;刘山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 黄葵胶囊, 厄贝沙坦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肾小球肾炎采用黄葵胶囊、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与对照组(厄贝沙坦治疗),各40例。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治疗后的BUN、Cr及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黄葵胶囊、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康肾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评价康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效果。接受治疗的肾功能不全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36例)各比较,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肾颗粒,对比分析两组总体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血红蛋白(Hb)、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可明显看出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7.78%(P<0.01)。康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作者:高敏;陈丽;李特;汤子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甲氨喋呤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单纯甲氨喋呤与甲氨喋呤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比较。10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甲氨喋呤静脉给药配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用甲氨喋呤静脉给药。定期监测血β-HCG及B超监测包块退缩情况。试验组治愈率为87.5%,对照组为20.0%;试验组血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时间、包块退缩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甲氨喋呤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副反应小。

    作者:龚丽英;朱树清;徐海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不同年龄段糖尿病并发下肢感觉异常的临床疗效比较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年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发下肢感觉异常患者,依照患者的年龄分为三组,即A、B、C组,采用硫辛酸注射液600mg/d静脉注射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期4周,待疗程结束,比较不同年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感觉异常A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为36%,B组为26.7%,C组为25.7,A组明显高于B、C两组(P<0.05);A组的总有效率为88%,B组的总有效率为86.7%,C组的总有效率为82%,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硫辛酸注射液适合应用于每个年龄阶段,其中低年龄存在明显的优势,能够较佳的对临床症状加以控制。不过对于糖尿病引发下肢感觉异常,及时发现并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欧汝奋;郑小清;周秋仁;杨世春;黄如伦;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评价艾塞那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脂、降压等药物治疗,治疗组联用艾塞那肽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TG、TC、L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艾塞那肽配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有改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庆隆;朱咏瑶;周敏华;姚淑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安慰剂口服治疗。经2个月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4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40/54),两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溴甲酚绿法检测尿液治疗后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变化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出现了更多的轻微副作用。结论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高,可以改善预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开门在脊髓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抽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椎管原发性肿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咬除椎板和单开门2组,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行综合分析,了解两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分级以及远期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原发性肿瘤患者入院后,行单开门椎板棘突复位术治疗,能够减少对神经功能的损伤,维持椎管结构的完整,具有较好的预后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佳宁;曾群;郭凌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时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和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桃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探讨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就诊的15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地塞米松组和丙种球蛋白组各78例,全部患儿实施常规疗法,地塞米松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0.3~0.5mg/(kg·d)治疗,丙种球蛋白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g/kg治疗,着重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发展为危重病例数、神经受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组退热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31±0.93d、1.99±0.44d及7.43±2.06d,均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的4.67±1.24d、2.85±1.01d及10.01±3.83d;丙种球蛋白组发展为危重病2例,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的8例;免疫球蛋白组临床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的7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有效减少退热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患儿发展为危重症,临床疗效高,优于地塞米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阮春艳;陈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恶性胸腔积液导管内引流并胸腔内化疗的疗效观察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恶性胸腔积液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导管内引流并胸腔内化疗、对照组给予胸腔穿刺抽液术和化疗,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化疗副反应和生存期加以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受益率(96.77%)、总有效率(80.65%)以及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化疗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恶性胸腔积液导管内引流并胸腔内化疗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娇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职业性铅中毒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职业性铅中毒患者,给予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历1次疗程患者17例,2次疗程患者62例,3次疗程患者70例,4次疗程患者28例,5次及以上疗程患者8例,疗程4.5±0.3次;治愈率高达79.46%;治疗过程中共发生6例不良反应,其中头晕3例,恶心呕吐2例,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经对症处置后症状改善消失,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通常需要维持多个疗程治疗,同时注意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

    作者:王治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64排CT在良恶性脊椎压缩骨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折椎体104个,患者均经CT及手术证实,对CT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手术诊断结果显示外伤性骨折4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13例,恶性压缩骨折11例;CT诊断外伤性骨折4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10例,恶性压缩骨折7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6%、76.9%和63.6%,其中对外伤性压缩骨折的诊断率高,相较于其他两种类型骨折有显著差异(P<0.05)。64排螺旋CT在良、恶性脊椎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中应用效果良好,尤其对外伤性压缩骨折的诊断率较高,对于疑似外伤性压缩骨折和良性脊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建议选择CT作为优先检验手段。

    作者:贺富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尿酸水平及其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分析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设为试验组,再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其血脂水平,并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374.5±99.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212.4±74.5μmol/L),且试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脂、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及其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患者体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较高,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做出诊断。

    作者:黄雪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及其效果分析

    盲选取样医院收治的70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性划分为两组,甲组40例采用手术治疗,乙组3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乙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输血量多于甲组,但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性脾破裂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时,应结合患者生命体征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中非手术方法为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且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谢忠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颅脑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与方法

    探讨颅脑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与方法,分析其临床使用和推广的价值。选取颅脑外科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通过两组深静脉血栓的例数和形成率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5%,对照组为31.8%,观察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颅脑外科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艳红;计敏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56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治疗体会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接受治疗之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治疗之后的血糖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血清促甲状腺素、体重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治疗之后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治疗效果为差的总共有2例,治疗效果为良的总共有13例,治疗效果为优的总共有41例,优良率达到96.43%。临床表现结合试验室检查,有利于提高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实施对症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卢斐翠;肖明;沈礼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6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路径组的患者按照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实施,对照组的患者按照传统的整体护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次均费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遵医行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路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遵医行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低次均费、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遵医行为,并使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P>0.05)。二甲双胍片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效果确切,且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岑振考;杨华丽;陈方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老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房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老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老年亚临床甲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5)单纯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n=75)给予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率、房颤心律、TSH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例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结论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老年亚临床甲亢合并房颤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杨志强;姚夏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患儿家属是否同意进行HFOV治疗将98例患者NRDS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儿行HFOV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塞、面罩吸氧或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4h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24h pH和PaO2水平显著升高,OI和PaCO2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24h pH和PaO2升高幅度及OI和PaCO2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放弃治疗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能够有效改善NRDS患儿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提高治愈率,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张丹;李秀云;吕晓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中枢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对2011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56例中枢感染患儿进行研究,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血清中的降钙素原,并与超敏C反应蛋白值进行对比。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PCT阳性31例(96.88%),病毒性脑炎组PCT阳性4例(16.6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7.64,P<0.01),化脑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4.25,P<0.01),而病毒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05)。在化脑组PCT与hs-CRP阳性率无显著差异(χ2=1.50,P>0.05),而在病毒脑组hs-CRP阳性率高于PCT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5,P<0.01)。治疗后化脑组PCT、hs-CRP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t=37.96,21.79,P均<0.01),病毒脑组治疗前后PCT、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对鉴别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有重要价值,降钙素原的动态监测对于中枢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骆朋;邱莉;何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