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假性囊肿胃十二指肠隔障造口内外引流术34例临床分析

宋仲麟

关键词:胰腺假性囊肿, 手术方式, 隔障造口术, 内外引流
摘要:目的:探讨对胰腺假性囊肿胃、十二指肠隔障造口内外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4例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结果及远期疗效.结果:胰腺假性囊肿胃隔障造口内外引流术33例和胰腺假性囊肿十二指肠隔障造口内外引流术1例全部治愈.结论:本术式简捷、安全、少创、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同时施行内、外引流术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骨诱导活性材料结合三叶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目的: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结合三叶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经肩关节前入路进入复位,三叶草状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并在断端骨折缺失部填入骨诱导活性材料.结果:随访平均15.6个月,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优28例,良10例.结论:对于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运用三叶板固定和骨诱导活性材料,固定牢固,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大伟;苏培基;伍中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原发大肠癌32例分析

    目的:探讨多原发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多原发大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占同期大肠癌的3.75%(32/853),同时性、异时性多原发癌的术前诊断率为61.9%(13/21)、81.8%(9/11);同时性多原发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44.4%(8/18),异时性多原发癌的第1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63.6%(7/11),再发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50%(4/8).结论:提高对多原发大肠癌的警惕性,术前全面检查,术中仔细探查及常规解剖标本,术后肠镜复查,积极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李嘉根;王常标;王卫军;陈国富;李智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清肠合剂治疗腹膜炎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35例

    目的:探讨清肠合剂治疗腹膜炎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加中药,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动态观察血TNF-α、腹内压、胃肠道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降低NF-α、腹内压等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肠合剂是通过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作用,降低腹膜炎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血TNF-α,降低增高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

    作者:张云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10例

    目的:探讨超大剂量化疗合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10例患者通过1~3次千细胞单采,获得足够的干细胞数量,给予超大剂量化疗,再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结果:造血恢复迅速,平均住院时间66d.2年生存率85.5%,2年无病生存率71%.广泛期病人1例行第2次治疗后缓解,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应用超大剂量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有效,可以延长生存期.

    作者:李湘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改进PPH术治疗重度脱垂性混合痔

    根据传统PPH手术治疗重度脱垂性混合痔存在的弊病,我们进行了改进,2004年3月-2007年3月治疗25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亚明;吴丹妮;张衡;邢占敏;高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疏肝理气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疏肝理气中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7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治疗组38例,术后12 h疏肝理气中药煎服,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对比观察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开始饮食时间,术后第3 d B超检查胆囊窝、肝下积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进食时间提前,P<0.05,B超检查肝下积液明显减少.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用疏肝理气中药煎服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钱江;赵永良;周礼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CD117与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观察40例间质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与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镜下梭形细胞为主型30例(75%),上皮样细胞为主型8例(20%),混合细胞型2例(5%).免疫组化显示CD117与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0%和83%,其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及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联合检测CD117与CD34可以提高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但不能判断良恶性程度.

    作者:黄林平;周雷;韦佳明;王岩;谭海东;王正康;潘瑞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腔镜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91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手术的优点.方法:对912例腹腔镜顺逆结合法胆囊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2例应用腹腔镜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是一种安全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方法,可以更多地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增双;任海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手法整复结合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目的:评价手法整复结合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19例患者先行俯卧位骨折手法整复,然后行经皮穿刺双侧椎弓根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术前、手法整复后和后凸成形术后伤椎的形态改变,观察背痛缓解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19例患者术前、手法整复后与后凸成形术后伤椎的前缘高度相应数据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8h内背痛明显缓解.结论:伤椎的复位与固定是手法整复与后凸成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后凸成形之前充分的手法整复利于后凸成形术施行,并减少其并发症发生.

    作者:顾晓晖;张喆;夏冰;陈锦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袖套式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71例

    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是肛肠外科的一大难题,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处理不当可导致肛门狭窄、黏膜外翻、肛管皮肤缺损、皮赘残留,引起排便困难、感觉性排便失禁等并发症.

    作者:康新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上胸段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量效关系及效价比

    目的:探讨以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行上胸段硬膜外麻醉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95%有效浓度(EC95)和佳有效浓度及其效价比.方法:选择拟施上胸段硬膜外麻醉ASA Ⅰ或Ⅱ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197例,分为罗哌卡因组122例(R组)、布比卡因组75例(B组).观察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血气、麻醉平面,评价镇痛效果.结果: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EC50分别为0.10%和0.09%,其效价比为1:0.9;EC95 R组为0.14%,B组为0.12%,其效价比为1:0.86;佳浓度R组为0.17%~0.18%,B组为0.14%~0.15%,其效价比为1:0.78;剂量分别为0.8~1.0 mg/kg和0.75~0.85mg/kg.结论:上胸段硬膜外麻醉采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EC50和EC95麻醉时只对部分患者有效,而采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佳浓度和剂量可获得镇痛完善、足够的阻滞平面和副作用小的疗效.两药的效价比与浓度成正相关.

    作者:刘义树;余鸣;殷刚;张曙明;沈七襄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TSGF、CEA和CA199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及CA199的血清水平及其在诊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3例大肠癌患者检测血清TSGF、CEA及CA199的表达,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在93例大肠恶性肿瘤中TSGF、CEA、CA199平均表达量的阳性率分别为40.86%(38/93)、35.48%(33/93)、16.13%(15/93),其中TSGF与CEA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r=0.21,P<0.05).三者联合检测、TSGF联合CE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4.52%(60/93)、59.14%(55/93).TSGF、CEA、及CA199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结论:TSGF、CEA、CA199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大肠癌检测的阳性率,且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钱峻;吕银祥;宋章法;刘纪炎;洪堂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慢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由于不同病因引起胰腺局部或弥漫性组织损害,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疾病.病理特征为胰腺纤维化.

    作者:郑明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术中肠道冲洗在左半结肠癌肠梗阻一期手术中的应用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16.6%是肿瘤引起[1],8%~9%结肠肿瘤发展到肠梗阻才就医,结肠肿瘤梗阻的部位以脾区多,其次是降结肠、乙状结肠、右半结肠、直肠[2].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流及氧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改善失血性休克家兔氧动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丹参组和休克组.观察两组家兔休克前、休克即刻、休克1 h、3 h,6 h、12 h心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输送(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ERO2)、动脉血乳酸(LA)变化及DO2与VO2的关系.结果:休克组于休克1 h时SVRI、PVRI、CI、DO2、SvO2较休克前无明显变化(P>0.05),于休克3 h与休克前比较CI、DO2、SvO2显著降低,ERO2显著增加,(P<0.05),VO2保持不变,DO2与VO2呈非依赖关系.休克6 h,当DO2降至397 mL(min·m2)时,VO2明显降低,DO2与VO2线性相关,相关系数γ=0.62.丹参组于休克1h和3 h时SVRI、PVRI、CI、DO2、SvO2与休克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于休克6 h后,SVRI、PVRI、CI、DO2、SvO2降低,但与休克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丹参组休克后,CI、ERO2与休克前无显著改变.DO2、VO2显著升高.丹参组DO2与VO2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34,P<0.05.丹参组DO2、VO2关系曲线斜率明显低于休克组,相关系数明显降低.两组血乳酸水平干休克后1h无明显变化,于休克3 h均明显升高(P<0.05),于休克后6 h休克组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丹参组较前下降,但高于休克前,于休克12 h休克组达(8.70±0.73)mmol/L,丹参组下降至休克前水平.结论:失血性休克家兔出现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障碍,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这种状况.

    作者:张艳杰;Wang Jianguang;王建光;潘景业;邹长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活血攻下法对腹腔感染脓毒症时血小板和CD11a/CD18的影响

    目的:观察活血攻下中药对由腹腔感染所诱发的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计数以及CD11a/CD18的变化的影响.方法:40例严重腹腔感染所致脓毒症的患者按照入院时是否合并休克分成脓毒症组(S组)和脓毒性休克组(SS组);再分别随机分为西医综合治疗组(S1、SS1)和西医综合治疗+中药组(S2、SS2).观察各组外科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CD11a/CD18的变化.结果:治疗前SS组血清CD11a/CD18浓度显著高于S组(P<0.01);SS1组术后CD11a/CD18持续处于高水平,SS2组则在术后3d开始下降,于术后7d显著低于S1组水平(P<0.01);S1、S2组术后均很快下降,其中S2组较S1组下降更快.术前SS患者的PLT浓度明显低于S组(P<0.05);SS患者术后PLT持续处于较低水平,使用中药的SS2组术后呈逐渐上升趋势,术后7d明显较术后1d升高;S1、S2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PLT的下降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更为明显,CD11a/CD18在脓毒症微循环障碍的发展过程中很可能到起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活血攻下中药,可以减少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下调CD11a/CD18浓度,对病人的预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者:于向阳;邹常林;周振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经皮经肝胆囊引流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45例

    目的:总结CT下经皮经肝引流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特别是伴有胆囊积脓病人的经验.方法:CT下经皮经肝引流治疗一步法用于肝脏位置较低的病人20例;二步法用于肝脏及胆囊位置较高,需要进针路径较长的25例.结果:本组4例在穿刺过程中发现胆瘘,经重新调整穿刺针的经肝入路等措施,术后无并发症.4例术后2d,由于引流管移位堵塞,在CI下重新穿刺放置.其余37例治疗恢复顺利.结论:CT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术,可规避急诊手术的风险,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靳殿功;李国华;孔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外科手术中血液回收55例

    目的:总结55例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的经验.方法:应用国产BW-8100A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对55例手术患者手术区的出血回收,经清洗、浓缩处理后再回输.结果:55例共回收出血94 640 mL,获浓缩红细胞35250 mL.2例因出血量大于2000 mL输异体红细胞和血浆,其余患者均未使用异体血.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的临床应用,减少了输异体血,避免了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雁;高寅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

    徽创内固定系统(leaa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接骨板是一项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钢板按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解剖形态预制,螺钉和钢板之间相互锁定,钢板可经皮穿入,通过瞄准器拧入螺钉.

    作者:王军;崔爱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雷公藤多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上调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SAP组、雷公藤多甙(TⅡ)组和假手术组(S组),每组16只.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造成SAP模型.造模后,SAP组不作处理;TⅡ组立即行雷公藤多甙50m g/(kg.d)腹腔注射;S组仅开腹.术后12 h分别处死大鼠,观察胰腺、肝、肾、肺、小肠的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织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含量.结果:SAP组和TⅡ组大鼠各组织的GR水平明显低于S组(P<0.01);TⅡ组各组织的GR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12 h时模型组大鼠的胰腺、肝、肾、肺、小肠已有明显的病理改变,TⅡ组的病理改变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中存在GR水平的降低,雷公藤多甙可以减轻SAP大鼠胰腺及胰外器官的病理损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R的表达有关.

    作者:冯文明;鲍鹰;朱鸣;费卯云;陶玉龙;王永春;张晓岚;蒋晓颖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