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丽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要求做人工流产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中人流过程中恐惧、紧张程度、术后疼痛及RAA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人流过程中恐惧、紧张程度、术后疼痛及RAAS发生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同特点人流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王贤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宫颈锥切术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阴道镜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进行早期宫颈癌检测,应用自体对照比较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的病理检测符合率。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符合者22例,符合率为62.86%(22/35),不符合13例(37.14%),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加重者7例(20%),浸润癌漏诊4例(11.43%)。宫颈锥切术术中失血量量及失血时间均明显少于阴道镜活检术,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与早期宫颈癌的临床诊疗中,是阴道镜多点活检无法代替的。
作者:张进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进行再次分娩的200例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再次剖宫130例,行经阴道成功分娩70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产妇208例,其中首次行剖宫产96例,阴道分娩112例,对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术中情况、母婴并发症以及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非瘢痕子宫行剖宫产组(P<0.05),产后2h出血量多于非瘢痕子宫行剖宫产组(P<0.05),且切口非甲级愈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未出现子宫破裂情况;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发热情况等方面与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瘢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会增加产后出血、影响切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掌握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的禁忌证和适应证,行阴道分娩不失为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分娩方式。
作者:李伟容;甘秀华;陈玲;胡远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纳美芬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仅仅达到72.7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97%。治疗后全部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到69.7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97%。纳美芬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切实可行,神经保护作用较明显。
作者:谢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水中分娩的130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分娩的14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总产程、疼痛程度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新生儿的院内感染、轻度窒息、头颅血肿、黄疸、心肌损害、羊水浑浊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中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华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150例(178颗)行口腔修复术患者,并根据其修复材料不同分为A组(陶瓷材料,51例,57颗)、B组(金属材料,52例,61颗)、C组(树脂材料,47例,60颗)。对全部患者进行术后3~24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回访有效率为100%。3~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三组材料损伤率分别为3.51%、3.28%、5%;10.53%、82.00%、8.33%;12.28%、11.48%、10%,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三组修复材料松动、变形、破裂、出血等情况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三种修复材料中金属材料好、陶瓷次之、树脂差。但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各项标准,选择适合患者的修复材料才是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维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335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并在产程中进行血糖监测的单胎妊娠孕妇。分成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组152例、妊娠期糖尿病A1型(GDMA1)组102例和妊娠期糖尿病A2型(GDMA2)81例,分析产妇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的即刻血糖浓度与产妇的血糖浓度相关性不大(P>0.05)。妊娠期糖耐量异常产妇产程中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霍洁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胸腰椎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胸腰椎单纯性压缩性骨折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腰背肌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腰背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胸腰椎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病人能够促进腰背肌功能恢复,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亚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IHSS、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7.18%较对照组71.79%显著提高,治疗后3、7、14、28d、3个月NIHSS和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颅内压降低显著,减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且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神经功能损伤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平;李庭毅;李文辉;周成;盛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35例腹泻病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予以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80.60%,平均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患儿止泻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燕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婴幼儿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伊可新联合钙剂治疗,研究组采用大剂量维生素D3联合铁锌钙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的浓度。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研究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为125.82±32.19g/L,与对照组的126.73±33.81g/L差别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为136.73±24.96g/L,对照组为119.85±27.14g/L(P<0.05)。大剂量维生素D3联合铁锌钙剂对婴幼儿佝偻病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且维持血红蛋白的正常浓度,值得推广。
作者:梁惠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7例艾滋病孕产妇。甲组给予AZT+3TC+LPV/r方案,乙组给予AZT+EFV/NVP方案,并与未应用抗病毒药物的丙组进行对照,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丙组新生儿HIV阳性率(40.00%)显著高于甲组(4.34%)与乙组(3.4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在病毒载量水平、血浆病载下降程度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改善情况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艾滋病母婴传播应用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抑制HIV病毒,阻断母婴传播,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冼叶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他汀组、中剂量他汀组和高剂量他汀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g/d,低、中、高他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服用辛伐他汀1、2和4mg/kg,四组均于治疗后的第3、7、10、14、21、28d血管采血,采用ELISA 法测定MMP-1、9和TIMP-1。结果MMP-1、9在治疗后的第7d开始降低,TIMP-1在治疗后的第3d开始降低,他汀组在7、10、14、21、28d MMP-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高剂量组在第7d在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低、中剂量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0、14、21、28d TIMP-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之间不同时间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患者的MMPs和TIMP-1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大剂量他汀治疗7d后,可明显抑制MMP-1、9和TIMP-1,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刘祖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将接受治疗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有无细菌性感染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n=38)与非细菌感染组(n=22),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血清PCT与CRP联合检测在毛细支气管炎并细菌性感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为(7.23±0.96) ng/L,CRP水平为(16.07±3.68)mg/L,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痰细菌培养证实38例为细菌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22例为非细菌性毛细支气管炎。其中CRP检测诊断符合率为68.4%,PCT诊断符合率为92.1%,两者联合检测共检出细菌感染37例,符合率为97.4%,与单纯采用血清CRP检测符合度对比差异显著(χ2=35.9033,P<0.05)。对伴细菌性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血清CRP联合PCT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明确患儿的细菌感染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丁庆雄;冯美虹;陈翠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确诊的68例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Kegal法锻炼盆底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伟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AE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肿瘤微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标记胃癌新生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EG-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AEG-1的表达与胃癌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关系。AEG-1高表达与胃癌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其可能促进胃癌微血管的生成。
作者:刘福华;许珂;何池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0~6岁儿童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用思密达治疗,观察组采用羧甲淀粉钠溶液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3个月、6个月后患儿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病情均有明显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发现观察组复发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9例,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患儿例数1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9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羧甲淀粉钠溶液联合行为干预治疗0~6岁儿童口腔炎的效果显著,减轻患儿痛苦,加速溃疡部位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邱建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患者在亚低温、高压氧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GM1联合NGF治疗,对照组在亚低温、高压氧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GM1治疗,观察两组GC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的第14、20d,试验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GOS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NGF联合GM1,并结合亚低温、高压氧等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叶金海;欧兰珍;李根英;李成龙;叶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6月收治的50例贫血患者为试验组,另取50例健康检验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细胞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两组人员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差异性。结果贫血患者血细胞水平的指标与健康检验者血细胞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测可以有效地诊断贫血性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艳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广泛性焦虑患者50例,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治疗,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量表(HAMA)、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积分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及SA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及S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且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罗碧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