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观察

李伟容;甘秀华;陈玲;胡远柳

关键词:剖宫产,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摘要: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进行再次分娩的200例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再次剖宫130例,行经阴道成功分娩70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产妇208例,其中首次行剖宫产96例,阴道分娩112例,对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术中情况、母婴并发症以及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非瘢痕子宫行剖宫产组(P<0.05),产后2h出血量多于非瘢痕子宫行剖宫产组(P<0.05),且切口非甲级愈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未出现子宫破裂情况;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发热情况等方面与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瘢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会增加产后出血、影响切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掌握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的禁忌证和适应证,行阴道分娩不失为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分娩方式。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梗死早期发病(3h内)急诊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析心肌梗死早期发病3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7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于发病3h内给予溶栓治疗,对照组为发病6~12h内,比较两组再通成功率、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通成功率为86.0%(43/50),高于对照组61.7%(29/47),差异明显(P<0.05);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为17.0%(8/4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发病3h内行溶栓治疗可迅速改善缓解患者心肌缺血情况,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再通成功率,具有较高可行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英文;王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保儿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保儿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经鼻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保儿宁颗粒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哮喘的症状变化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鼻炎、哮喘的症状相较于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儿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并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复查胃镜检查,评价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观察HP根除率及血清中HP-IgG抗体的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上腹胀、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5.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w,观察组患者血清HP-IgG抗体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HP-IgG抗体的浓度,根除HP感染,可积极应用于临床。

    作者:寻凌福;吴智芬;江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观察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进行再次分娩的200例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再次剖宫130例,行经阴道成功分娩70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产妇208例,其中首次行剖宫产96例,阴道分娩112例,对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术中情况、母婴并发症以及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非瘢痕子宫行剖宫产组(P<0.05),产后2h出血量多于非瘢痕子宫行剖宫产组(P<0.05),且切口非甲级愈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未出现子宫破裂情况;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发热情况等方面与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瘢痕子宫产妇再次行剖宫产会增加产后出血、影响切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掌握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的禁忌证和适应证,行阴道分娩不失为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分娩方式。

    作者:李伟容;甘秀华;陈玲;胡远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价值分析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研究A组50例为心绞痛患者,研究B组5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行血常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A组、研究B组RDW水平、hs-cTnT、CK-MB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检测指标中RDW水平上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负性影响,且心肌标志物中hs-cTnT可作为患者心肌损伤程度诊断的理想指标。

    作者:余洁玲;谢岭平;李柳燕;李金洳;王晓君;温银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采用丹红注射液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法安全、疗效理想、患者乐于接受,值得广大相关医务工作者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海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病毒药物不同治疗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分析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7例艾滋病孕产妇。甲组给予AZT+3TC+LPV/r方案,乙组给予AZT+EFV/NVP方案,并与未应用抗病毒药物的丙组进行对照,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丙组新生儿HIV阳性率(40.00%)显著高于甲组(4.34%)与乙组(3.4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在病毒载量水平、血浆病载下降程度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改善情况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艾滋病母婴传播应用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抑制HIV病毒,阻断母婴传播,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冼叶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诊断AL(非M3)患者60例,对初发患者进行CRP、PCT以及D-二聚体检测,并与50例正常人的检测值进行对比;在其化疗后出现发热时再次检测CRP、PCT以及D-二聚体结果,对比不同原因发热患者的检测值。 AL患者中有54例患者的PRP值为阳性,PCT值有42例阳性, D-二聚体检测中有48例患者为阳性,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其数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发热患者细菌性感染发热者要高于非细菌性发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L初发患者进行CRP、PCT以及D-二聚体检测能有效检测出患者的纤溶系状况与机体感染率,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临床治疗;化疗后出现发热患者,进行CRP、PCT以及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指导抗生素应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俊彬;许秀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检对早期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选取血流感染的患者21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非血流感染的局部感染病人218例设为对照组。用相关方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含量,然后将血液进行培养,同时对培养结果进行菌种识别,分析这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对诊断早期血流感染的作用。结果将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含量作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率也有显著升高。对于降钙素原含量而言,与革兰阳性菌致病者相比,革兰阴性菌致病者中的含量有显著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使用时,在临床中对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参与血流感染的早期检查,值得提倡、推广。

    作者:陈兆舒;姚星球;兰枝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二维和三维超声在胎儿唇裂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门诊行产前超声检查且年龄超过30周岁的82例孕妇,均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检查的唇部显示情况。结果18~23w胎儿唇部的三维超声显示率要显著高于二维超声(P<0.05);对24~35w的胎儿,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超声均能够充分查扫出唇部;而处于36~40w时,胎儿唇部的显示率中二维超声则要明显高于三维超声检查,差异显著(P<0.05)。在我们的产检过程中,共发现有3例唇裂胎儿且均被转诊至上级医院确诊,并行人工引产;其余受检孕妇在分娩后未发现有唇裂患儿。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作为产前诊断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筛查出胎儿唇裂;但是三维超声能直观地显示图像,补充二维超声欠缺的一些空间结构信息,两者结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唇裂的准确性,对优生优育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熊定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小儿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小儿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小儿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导管吸氧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h,试验组患儿的PO2和SPO2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小儿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进行临床治疗时,应用无创呼吸机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缺氧症状,促进患儿更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峻;廖伟强;邓慧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微创手术与开放路径胸腺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比较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59例胸腺瘤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三组,18例行小切口微创术患者为A组,20例行全腔镜微创术患者为B组,21例行开放路径中胸腺瘤切除术患者为C组,对比三组疗效。结果三组均获得手术成功,未出现死亡病例,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A组83.30%与C组85.71%,B组对比其他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B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肿瘤应用全腔镜微创术可提升临床疗效,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

    作者:黄维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对比分析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为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胃溃疡复发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体有效率观察组为90.63%,对照组为79.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泮托拉唑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胃溃疡疗效准确,可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降低胃溃疡复发率,临床使用价值较高,可进行全面推广。

    作者:梁君铭;骆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80例孕妇的病历资料,统计其诊断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资料,并根据胎儿尸体检查或者随访结果,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结果在产前诊断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80例病例中,53例经尸检证实,27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误诊1例(室间隔缺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确诊率为98.75%。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诊断胎儿心脏病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性重症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关性分析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107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肺炎将其分为肺炎组51例和非肺炎组5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程、吸烟史、慢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意识水平、吞咽功能、脑卒中面积等,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病死率。结果(1)病程过长、吸烟史、慢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大面积脑卒中等是SAP的独立风险因素,与非肺炎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w后,肺炎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期内,肺炎组的病死率为21.57%(11/51),明显高于对照组10.71%(6/5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吸烟史、慢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意识状态与脑卒中面积等是脑卒中患者发生SAP的独立风险因素,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近期预后。

    作者:崔克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阿托品化定量评分在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阿托品化定量评分在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度AOPP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将常规阿托品化的各项临床指标定量化,以评分标准判定患者阿托品化的程度,从而指导阿托品的临床应用;对照组以常规阿托品化指标指导阿托品的临床应用。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用量、痊愈时间、阿托品过量中毒率、阿托品中毒反跳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用量、痊愈时间、阿托品过量中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阿托品中毒反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化指标定量观察能有效减少阿托品用量、降低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缩短病程,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肾移植受者动态监测血清RANTES临床意义研究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1例肾移植患者,采用典型的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监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清RANTES的浓度。结果其中31例均恢复稳定,7例急性排斥反应(AR),7例环孢中毒,6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1)术后外周血RANTES均高于肾移植术前组,且有明显差异(P<0.01);(2)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组RANTES出现两次高峰,第1次为1~4d为肾移植术后初期,第2次出现于肾移植术后5~10d为AR时期,且第2次高峰大于第一次高峰,存在明显差异(P<0.05),AR时期的RANTES明显高于同期不同组的RANTES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经治疗后明显降低,在治疗初期RANTES水平与同期稳定组比较明显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3)CsA中毒外周血RANTES水平表现呈逐渐降低趋势,中毒高峰期的RANTES水平与同期稳定组明显降低,有明显差异(P<0.01);(4)急性ATN组术后外周血RANTES水平呈降低趋势,但与同期稳定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RANTES在肾移植术后AR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AR。 RANTES是肾移植术后敏感指标,而不是特异性指标,动态监测有助于鉴别AR、ATN与CsA药物中毒。

    作者:龚朝阳;张懋祖;成柯;邓德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外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胆石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短期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行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结石疗效显著,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冉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重要性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抑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根除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根除Hp感染可显著提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娥;梁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分娩且胎儿脐带绕颈的120例孕妇,根据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组,即阴道顺产组35例、阴道助产组16例、选择性剖宫产组50例、急性剖宫产组19例。分析比较每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状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阴道顺产组、助产组和急性剖宫产组,其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状况优于助产组和急性剖宫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阴道顺产组差别不大,相比较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研究可知,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影响较大,增强产前检查,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提高分娩质量,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丁莉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