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萍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从而找到有利于临床及时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新辅助化疗周期前后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从而比较根据化疗前后乳腺肿块变化的超声弹性成像评估与病理结果。结果经过4个辅助化疗周期后,48例乳腺癌患者中有44例患者被评价为完全缓解,乳腺肿块在治疗前后的弹性评分的应变比比值均明显减小,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25%,8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辅助化疗,其评价疗效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具有效率高,价格经济等优点。和常规的超声检查相比灵敏度和准确率均有所提高。二者结合可以更加准确的将化疗后的信息反馈与临床,同时也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韩咏峰;蔡少雨;李锐锋;刘珊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鼻内镜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患者以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96%,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的临床症状评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江成;万明;周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HPV检测、TCT及宫颈刮片应用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因出现宫颈异常来院接受检查的产妇2854例,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宫颈刮片检查中一项或多项呈阳性者行病理组织检查,以病理组织检查阳性(264例)为准,比较HPV检测、TCT、宫颈刮片三种方法的敏感度,浸润癌和高度病变阳性符合率。结果 HPV、TCT、宫颈刮片检测敏感度分别为87.12%,81.44%,53.79%,宫颈刮片分别与HPV、TCT比较,均为P<0.05;计算三种检测方式的浸润癌和高度病变与病理活检的阳性符合率,发现HPV、TCT、宫颈刮片阳性符合率依次为91.74%,84.40%,59.63%。HPV分别与另两种检测比较均为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有效诊断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HPV检测、TCT检测均有高度敏感性,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符合,可替代宫颈刮片检测,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钟文芳;王洁;李萍;许子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142例住院产妇根据是否实施健康教育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给予普通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包括定期举行产妇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及对住院产妇实施一对一的产科宣传教育和生活饮食指导等,产后通过调查问卷对产妇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分别记录两组产妇剖腹产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产后出血量和总产程时间,分析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健康教育组在规范服务、护理规范和沟通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剖腹产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产后出血量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妇产科中对产妇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缓解或消除产妇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增长了产妇的孕产期保健知识,增强了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了产妇自然分娩的概率和新生儿的质量,降低了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作者:李玉萍;孙小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手术入路疗效的meta分析。方法利用在线数据检索法,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分析与研究,同时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接受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经腹腔腹膜前手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手术(TEP)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机试验分析和质量评估,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纳入分析的300例患者,TAPP组150例,TEP组150例;两组手术时间、CI、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但是TEP组术后24h疼痛明显轻于TAP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疝修补术均安全、有效,二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率等发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在疼痛方面TEP组更有优势,其他方面的区别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一平;唐华健;蔡荣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机选取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病情明显好转,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一西医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江承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我们选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剖宫产患者128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患者手术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恐惧、焦虑不良心理,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术后疼痛,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胃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内镜下胃静脉曲张结扎术,试验组患者给予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胃静脉曲张消失率、有效率分别为32.4%、100.0%,与对照组的26.5%、9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成功率(94.1%VS73.5%)、再出血率(11.8%vs32.4%)、术中出血发生率(5.9%vs2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止血成功率高,且并发症相对少,可作为胃静脉曲张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卓武荣;吕振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肝癌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TAMs)能减弱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促进恶性肿瘤的组织重建、血管生成。在动物实验中,特定类型巨噬细胞能促使肿瘤转移,而相关临床研究发现,TAMs和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TAMs具有多种表型状态,主要来源于血液循环中的单核细胞,肿瘤微环境影响巨噬细胞后,使其处于非正常激活状态,即M2型TAMs,其特点是可塑性高、分化不完全。基于巨噬细胞的促肿瘤作用,目前针对巨噬细胞的募集、活化、促血管生成活性、基质重塑、存活等方面制定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入了临床试验。
作者:刘宇;蒋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高血压脑出血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1例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CT介导下脑室外引流术进行治疗,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并观察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比较,脑室外引流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小骨窗开颅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多,但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较大骨瓣开颅组患者少,大骨瓣开颅组优良率为51.85%,病死率为29.63%;小骨窗开颅组优良率为70.37%,病死率为11.11%;脑室外引流组优良率为66.67%,病死率为14.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应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手术适应证的不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作者:丁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HE4)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联合检测方法应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7例宫颈癌患者,选取同时期诊断为宫颈良性病变的患者54例以及健康体检妇女41例,分别应用化学免疫发光法以及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的HE4、SCC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评价。结果宫颈癌组的SCC、HE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良性病变组,宫颈癌III、IV期患者HE4以及SCC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I、II期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以及单项检测的敏感性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未见明显下降,其准确度、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相对于单项检测均有所提高。结论人附睾蛋白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对宫颈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宫颈癌的早期检出率,对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评估以及肿瘤的分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洁飞;陈展泽;梁指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应用于鉴别脑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3例设为胶质瘤组,脑单发转移瘤患者14例设为转移瘤组,术前均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像,并对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实质部分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可有效鉴别脑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健;邱国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选取收治的胸膜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等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6.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路径在胸膜炎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张文娣;林琼申;刘倩如;席惠玲;周鹏;刘香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头痛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研究结果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对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无1例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许秋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取6例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双腔长期性置管,共计268例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置管方法、适应证、导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导管使用不当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进行了解和分析。2例患者分别发生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2例患者存在血流障碍,共计16次;2例患者血管内形成血栓,与动静脉内瘘病人比较而言,两者在血液透析充分程度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对于长期应用双腔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来说,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严格与否对于并发症发生几率极为重要,而留置导管与封管方法的正确应用、实施卫生宣教避免并发症发生在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护理工作中极为关键。
作者:王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急诊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科治疗,对两者患者的诊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急诊治疗时,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科治疗,能取得比较显著的临床诊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玉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选取收治的494例癌痛患者,根据住院号调取相应的住院病历,通过统计分析麻醉镇痛药物的应用数据,提出麻醉镇痛药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措施。临床涉及麻醉镇痛药品主要有盐酸吗啡缓释片、吗啡口服液、盐酸吗啡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哌替啶。用药基本合理且符合用药三阶梯原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在癌痛治疗中合理应用麻醉镇痛药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解除患者痛苦,延长其生存时间。
作者:李兰;罗应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将2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两组(匹多莫德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匹多莫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随访一年,详细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T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检测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13岁正常儿童T细胞亚群做治疗前对照。结果治疗前RRTI组较对照组CD4+、CD4+/CD8+值明显降低(P<0.05);匹多莫德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匹多莫德组CD4+水平、CD4+/CD8+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RRTI患儿T细胞亚群功能明显低下,匹多莫德通过调节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T细胞亚群的平衡,提高了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申宇站;柯伟群;杨丽容;陈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妇产科200例患者的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妇产科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80%被用于术后预防和目标治疗。其中目标治疗占20%,而去甲头孢哌酮有13例用于目标治疗,头孢哌酮中有7例用于目标治疗。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使用者,50%体温升高,40%使用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或小于4×109/L。30%的使用者肺内存在湿啰音,15%的使用者伴有咳嗽咯痰。细菌分离率仅为8%。耐头孢哌酮肠球菌产生,但是没有发现耐头孢哌酮葡萄球菌。妇产科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运用中更要加强管理,采取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对耐头孢哌酮葡萄球菌的产生进行延缓。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