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张荣

关键词:纳洛酮, 无创呼吸机,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摘要: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并发II型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24、48h临床症状及体征、心率(HR)、呼吸(RR)、血气分析结果.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4、24、48hHR、RR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DIC患者122例,61例患者采用普通肝素(对照组)治疗,61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一二聚体、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80.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T、DD、PLT、FIB均值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DD均值均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FIB均值均升高,升高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产科DIC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启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修复牙冠大部分缺损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修复牙冠大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107例(165颗)牙冠大部分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2组. 对照组(89颗)采用镍铬合金铸造桩核联合镍铬合金烤瓷冠治疗;观察组(76颗)采用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加全瓷冠修复进行治疗. 随访12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 结果 随访12个月后, 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5% VS 7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1,P<0.05). 结论 对于牙冠大部分缺损患者,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能够有效降低根折率,提高桩核冠修复成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杜顺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8月~2014年5月诊治的128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甲泼尼龙冲击组与地塞米松治疗组各64例,地塞米松治疗组患者给予静滴地塞米松治疗,甲泼尼龙冲击组采用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观察患者的效果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甲泼尼龙冲击组患者的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而甲泼尼龙冲击组与地塞米松治疗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地塞米松.

    作者:张莉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的得分情况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 在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奥洛他定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联合疗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命体征,优化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强.

    作者:马小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

    分析影响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等六个方面.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差,护士整体素质低,对护理安全认识浅 是影响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并认真落实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关键所在.

    作者:吴芳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社区收治的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单纯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实施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FBG、2hPBG、HbA1c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 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较高,无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充分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雪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PDCA循环系统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针对DCA循环系统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随机选择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系统模式带教. 针对两组实习护理人员的实习成绩、带教临床效果综合评分进行观察比较. 观察组实习护生护理理论知识、护理专业技能、护理服务态度、带教临床效果综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在骨科护理带教中,实施PDCA循环系统模式带教,效果显著,临床综合带教水平较高,为此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艺敏;江金菊;龚咏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孟鲁司特钠在儿科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1)观察组中有49例患者治疗显效,9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有41例患者治疗显效,1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利用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儿肺功能指标的改善,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全红伟;黄洁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阿奇霉素早期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我院收治的12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外周血IgG、IgM、Ig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吸收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抑郁症与单纯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短期疗效的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抑郁症与单纯抑郁症患者之间短期疗效的差异,探讨合并边缘性人格障碍对抑郁症病症的影响. 方法 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5例单纯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5例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的抑郁症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均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2、4w末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l7)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治疗前HAMDl7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2w末,试验组的HAMDl7总分、认知障碍因子分、情绪因子分均比对照组高;第4w末,试验组的HAMDl7总分、各因子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总疗效(100%)明显比试验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抑郁症临床症状的短期疗效会受到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的不良影响,临床上应多加注意.

    作者:黄建;左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紫杉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收治的病例52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10例完成4个疗程,33例完成6个疗程,9例完成8个疗程;完全缓解患者3例,部分缓解患者20例,治疗有效率为44.2%;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均给予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症处理后缓解; 其中以白细胞减少 (90.4%)、 恶心呕吐(94.2%)发生率高;但两者III~IV级发生率仅为21.6%、21.2%.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紫杉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较理想,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应用.

    作者:袁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外固定架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对照组48例仅采用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外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出血量和VOS评分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12个月后,患者骨折情况均得到一期愈合,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4.58%(31/48),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3.33%(50/60),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出血量和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效果,且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 前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后者给予阿德福伟酯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ALT及HBV-DN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HBeAg转阴率则差异不明显(P>0.05).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

    作者:梁世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接诊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并对比分析. 结果 研究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甲状旁腺激素均有一定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 结论 血压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确切,且能改善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杨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外周同步静脉换血)和对照组(蓝光照射)各60例,对比两组胆红素下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胆红素下降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换血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5.00%)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同步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操作简单,掌握好换血速度和量范围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

    作者:赵庭鉴;韦定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约占所有透析的90%.近几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日益转变,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也对生存质量提出了要求.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则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 本文则对近几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给予综述.

    作者:詹云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

    目的 对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评价. 方法 随机选取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观察组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研究组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分析三种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的有效性.结果 不同检测方法测定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灵敏度不相同,研究组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灵敏度、精密度较高,与其它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检测乙型肝炎中,不同方法学检测血清标志物在灵敏度与精密度方面存在差异性,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高、检出精密度高,可将其作为临床检测乙型肝炎阳性的优选择,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德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长托宁与阿托治疗急性野生菌中毒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长托宁法治疗,B组患者采用阿托品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A组患者的中毒率、用药量、治疗有效率、胰腺胆碱酯酶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与B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使用长托宁治疗急性野生菌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阿托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晓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氧雾化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干眼症患者给予氧雾化联合中药内服及人工泪液滴眼进行治疗,分析和探讨其临床疗效.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干眼症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氧雾化联合中药内服及人工泪液滴眼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36/4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79%(25/38),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 结论 氧雾化联合中药内服及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干眼症,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玲;张志辉;周艺仪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新进展

    百草枯(PQ)也称之为对草快,是当前普遍使用的除草剂,可在土壤中降解成无毒物质.然而,百草枯对人、畜生的毒性较大,且中毒死亡率较高.因此,如何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则成为临床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陶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