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张志辉;周艺仪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在急诊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乌拉地尔治疗,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对比其效果. 结果 两组治疗后30min、2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期对比中,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23.68%),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乌拉地尔治疗急诊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严欣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泌尿道护理在预防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尿路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2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4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泌尿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围产期护理,泌尿道护理组产妇在此护理基础上给予泌尿道护理,对两组产妇自然分娩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和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VAS评分、尿路系统并发症发生和满意度情况. 结果 泌尿道护理组产妇分娩后各时段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道护理组产妇分娩尿路感染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道护理组产妇分娩后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道护理可有效缓解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尿路疼痛症状,降低分娩后尿路感染疾病的发生,提高产妇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曾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社区收治的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单纯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实施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FBG、2hPBG、HbA1c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 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较高,无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充分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雪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机选择急诊科收治的无名氏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名氏患者的救治和护理详细进行分析研究. 120例无名氏患者经过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病情好转家人领走25.00%,自行回家者47.50%,与公安部门联合进行妥善安置的有27.50%,拖欠费用87643.8元,治疗和护理无投诉者. 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中,针对无名氏患者的抢救,制定合理的抢救方案和护理干预,并与当地公安部门加强联合,保证无名氏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治,并降低医院的各种医疗、经济纠纷.
作者:吴美英;黄永贵;赵润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周围神经肌电图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试验对象,研究其周围神经肌电图的临床特点.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首发手足麻木3例(5.36%),在1年内确诊的有21例(37.50%),经肌电图检查出现26例(46.23%)肌电图异常. 并且,1年后确诊的35例PSS患者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58.92±6.60)cm/s, 明显高于1年内确诊的21例PSS患者(53.60±5.60)cm/s,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程度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应重点关注其肌电图改变,利于尽早确诊,及时治疗,对患者神经损伤有着一定的减缓作用.
作者:陈华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将接受治疗的胃溃疡合并出血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情绪变化、再次出血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42.89±10.73)分、(43.13±10.7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4.39±13.61)分、(53.17±13.30)分] 和护理干预前 [(63.14±15.79) 分、(62.07±15.52) 分]; 观察组护理后再次出血发生率 (0.00%) 明显少于对照组(2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老年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也相应提高.
作者:陈红敏;余凤嫦;欧秀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各110例,阿奇霉素组进行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红霉素组进行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 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结果 阿奇霉素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高于红霉素组的81.8%(P<0.05);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低于红霉素组的23.6%(P<0.05). 结论 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优于红霉素.
作者:方炳武;曾坚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机选取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 观察组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则仅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及复发率情况. 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冯瑞丰;林振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对干眼症患者给予氧雾化联合中药内服及人工泪液滴眼进行治疗,分析和探讨其临床疗效.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干眼症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氧雾化联合中药内服及人工泪液滴眼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36/4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79%(25/38),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 结论 氧雾化联合中药内服及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干眼症,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玲;张志辉;周艺仪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病例52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10例完成4个疗程,33例完成6个疗程,9例完成8个疗程;完全缓解患者3例,部分缓解患者20例,治疗有效率为44.2%;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均给予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症处理后缓解; 其中以白细胞减少 (90.4%)、 恶心呕吐(94.2%)发生率高;但两者III~IV级发生率仅为21.6%、21.2%.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紫杉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疗效较理想,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应用.
作者:袁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对照组48例仅采用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外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出血量和VOS评分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12个月后,患者骨折情况均得到一期愈合,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4.58%(31/48),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3.33%(50/60),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出血量和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效果,且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亢缓解期亚临床甲亢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 按照各自所用治疗药物剂量的不同分成三组,分别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30例. 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中剂量组为96.67%,低剂量组为76.67%,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TSH水平表现出明显变化,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FT3、FT4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内. 复方甲亢片治疗亚临床甲亢临床效果显著,并且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使用时可加以利用.
作者:鲁红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对应用胱抑素C与高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联合检测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各5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健康人资料52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和对照组.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组研究对象的胱抑素C与CRP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 结果 研究3组的胱抑素C与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2组的胱抑素C与CRP水平明显高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1组的胱抑素C与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罹患冠心病的患者的胱抑素C与CRP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现,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宋伟;黄国勇;方勇;陈开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对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评价. 方法 随机选取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观察组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研究组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分析三种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的有效性.结果 不同检测方法测定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灵敏度不相同,研究组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灵敏度、精密度较高,与其它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检测乙型肝炎中,不同方法学检测血清标志物在灵敏度与精密度方面存在差异性,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高、检出精密度高,可将其作为临床检测乙型肝炎阳性的优选择,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德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方法 将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0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 对照组采用噻托溴胺治疗,而试验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RP显著下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同时其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EV1及FEV1/FVC%显著增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同时其也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CRP的水平而改善炎症反应.同时增加患者FEV1及FEV1/FVC%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傅文喜;严峻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妇科收治的100例肥胖型多卵巢综合症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外加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激素、BMI、血脂水平等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性激素、BMI、血脂水平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 对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使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显著, 性激素及血脂水平控制好,BMI下降程度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柯素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满意度及血糖、血脂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焦虑、血糖、血脂情况均有改善. 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血糖、血脂情况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治疗.
作者:余春欢;聂云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 结果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缓解,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6%,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43± 0.34、2.13±0.24、2.33±1.02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加快病情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青;邓丽珊;李洁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外周同步静脉换血)和对照组(蓝光照射)各60例,对比两组胆红素下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胆红素下降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换血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5.00%)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同步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操作简单,掌握好换血速度和量范围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
作者:赵庭鉴;韦定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输注中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与配型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站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262例无偿献血者和7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的血小板,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供血者和患者的HPA1-5系统进行等位基因分型, 同时采集与患者ABO血型及HPA基因型相同的血小板制剂并加以固相凝集法配型,配型结果相合后给予输注. 结果 70例需输注血小板患者经血小板基因配合后,相吻合的血小板有31例(吻合组),未配型者39例(对照组),其中吻合组血小板输注后CCI1h和CCI24h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 结论 在血小板输注中应用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与配型可防止血小板免疫性抗体的产生及输注无效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输血疗效和安全性,安全便捷,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旷洁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