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

王雪阳

关键词:缬沙坦, 氨氯地平,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糖尿病
摘要: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社区收治的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单纯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实施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FBG、2hPBG、HbA1c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 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较高,无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充分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31例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后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早期应答率和完全应答率分别为70.97%和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均能够耐受且顺利完成治疗.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确切,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文彦;林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1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用药分析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诊断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65例,对其口服降糖药物药的种类、用药频次,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口服降糖药使用居前3位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瑞格列奈;降糖药联合用药的比例高达83.64%,以双胍类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用药为主. 本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个别不合理情况,需加以改进.

    作者:劳荣巨;温坚坤;阮锦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析及护理研究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1例,分为两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较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改善明显,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情绪与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社会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龚文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构型和房颤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构型与房颤的关系. 方法 按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构型Ganau分类方法,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四组:几何构型正常(NG)组、向心性重构(CR)组、向心性肥厚(CH)组、离心性肥厚(EH)组,比较四组房颤发生率. 结果 与NG组比较,CR组、CH组和EH组的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CR组比较,CH组和EH组的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 EH组房颤发生率比CH组显著增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构型中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对房颤发生的影响大.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随左心室不断重构,房颤发生率逐渐增高, 在离心性肥厚构型时房颤发生率高, 其中LVEDD和房颤发生相关性大.

    作者:林建珍;林金秀;白萍;张志民;章文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抑郁症与单纯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短期疗效的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抑郁症与单纯抑郁症患者之间短期疗效的差异,探讨合并边缘性人格障碍对抑郁症病症的影响. 方法 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5例单纯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5例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的抑郁症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均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2、4w末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l7)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治疗前HAMDl7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2w末,试验组的HAMDl7总分、认知障碍因子分、情绪因子分均比对照组高;第4w末,试验组的HAMDl7总分、各因子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总疗效(100%)明显比试验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抑郁症临床症状的短期疗效会受到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的不良影响,临床上应多加注意.

    作者:黄建;左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热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抗风湿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热针电针治疗仪与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实验室指标. 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gG、RF、CRP、ESR 等实验室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热针与中药离子导入配合西药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边;胡从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无名氏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与护理

    随机选择急诊科收治的无名氏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名氏患者的救治和护理详细进行分析研究. 120例无名氏患者经过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病情好转家人领走25.00%,自行回家者47.50%,与公安部门联合进行妥善安置的有27.50%,拖欠费用87643.8元,治疗和护理无投诉者. 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中,针对无名氏患者的抢救,制定合理的抢救方案和护理干预,并与当地公安部门加强联合,保证无名氏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治,并降低医院的各种医疗、经济纠纷.

    作者:吴美英;黄永贵;赵润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40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2.5%. 患者治疗4h后的PH值、PaO2均高于4h前,RR、HR、PaCO2均低于4h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功能和临床症状.

    作者:欧次高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

    目的 对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评价. 方法 随机选取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观察组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研究组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分析三种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的有效性.结果 不同检测方法测定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灵敏度不相同,研究组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灵敏度、精密度较高,与其它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检测乙型肝炎中,不同方法学检测血清标志物在灵敏度与精密度方面存在差异性,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高、检出精密度高,可将其作为临床检测乙型肝炎阳性的优选择,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德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新进展

    百草枯(PQ)也称之为对草快,是当前普遍使用的除草剂,可在土壤中降解成无毒物质.然而,百草枯对人、畜生的毒性较大,且中毒死亡率较高.因此,如何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则成为临床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陶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疗效观察

    对我院2014年1月~8月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进行麻醉用药的观察,将8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镇痛,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予以镇痛.比较两组孕妇的麻醉镇痛效果、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数、术后苏醒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结果:比较两组的麻醉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用药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四项指标的比较中,观察组的患者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镇痛效果理想,适合在人流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4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66例和健康人员50例,检测各组血中HbAlc、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DM合并脑梗塞患者HbAlc和除血液沉降率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DM组、正常对照组(P<0.05),HbAlc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联合应用HbA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预测DM合并脑梗塞发病及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吕干舜;周鸿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IL-6与瘦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与瘦素的临床意义. 方法 50例MPP患儿(病例组)和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水平. 结果 病例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L-6、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尤为显著. 结论 血清IL-6与瘦素参与了 MPP 发生和进展,它们在MP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这两个指标对病情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为小儿MPP的治疗指出了新的方向.

    作者:邓英华;冯承芸;牛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优劣分析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各110例,阿奇霉素组进行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红霉素组进行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 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结果 阿奇霉素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高于红霉素组的81.8%(P<0.05);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低于红霉素组的23.6%(P<0.05). 结论 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优于红霉素.

    作者:方炳武;曾坚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非诺贝特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86例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在控制血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导升明进行治疗,试验组则给予非诺贝特治疗. 两组均随访2年,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血脂改善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和显效率 (95.35%、81.4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48.8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33,4.0737,P<0.05). 经过治疗2年后,且试验组TG和L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非诺贝特可显著提高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并显著改善血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 观察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方法 将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0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 对照组采用噻托溴胺治疗,而试验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RP显著下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同时其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EV1及FEV1/FVC%显著增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同时其也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CRP的水平而改善炎症反应.同时增加患者FEV1及FEV1/FVC%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傅文喜;严峻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观察三黄茵栀汤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疗效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患有溶血症的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三黄茵栀汤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胆红素下降情况和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使用三黄茵栀汤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具有显著的疗效,能促进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程亮;杨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乌拉地尔治疗急诊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在急诊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乌拉地尔治疗,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对比其效果. 结果 两组治疗后30min、2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期对比中,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23.68%),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乌拉地尔治疗急诊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严欣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60例病例资料回顾

    目的 探讨临床机械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小儿呼吸衰竭患儿病例,将其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痊愈百分比、显效百分比以及有效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效百分比和复发率明显大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指标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pH、PaO2、SpO2的升高差和PaCO2的降低幅度明显要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上对小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加上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水平,有利于患儿恢复健康,提高该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中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甘油三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PAI-1及APN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甘油三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PAI-1及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符合NAFLD诊断标准,经超声检查确诊为NAFLD患者38例,按血甘油三酯水平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并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2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血糖、尿酸、PAI-1、APN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观察A组患者TG、PAI-1、APN水平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TG、PAI-1水平显著升高,APN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TG、PAI-1、APN水平与观察A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 结论 NAFLD患者PAI-1和APN水平受血甘油三酯的影响,具体表现为PAI-1升高和APN降低,临床诊治中观察NAFLD患者PAI-1和APN水平的变化,可以为防治NAFLD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

    作者:程海燕;朱圣炜;吴文君;卜瑞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