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川
目的 分析肺结核并乙肝感染者肝损害的临床观察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肺结核并乙肝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保肝治疗,患者肝功能正常后,和对照组患者实施肺结核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率以及受损程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受损率(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肝功能受损率(16%),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受损率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肺结核并乙肝感染患者更要基于损伤性较轻的药物对肝功能进行临床治疗,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保肝治疗.
作者:郑高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4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66例和健康人员50例,检测各组血中HbAlc、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DM合并脑梗塞患者HbAlc和除血液沉降率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DM组、正常对照组(P<0.05),HbAlc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联合应用HbA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预测DM合并脑梗塞发病及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吕干舜;周鸿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搜集2013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83例,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行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并对比.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DS、SAS和VAS评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椎管内麻醉中的效果比较显著,患者焦虑、抑郁和疼痛明显减轻,值得推广.
作者:王清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外周同步静脉换血)和对照组(蓝光照射)各60例,对比两组胆红素下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胆红素下降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换血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5.00%)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同步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操作简单,掌握好换血速度和量范围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
作者:赵庭鉴;韦定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并发II型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24、48h临床症状及体征、心率(HR)、呼吸(RR)、血气分析结果.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4、24、48hHR、RR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择我院收治的12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外周血IgG、IgM、Ig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吸收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社区收治的8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单纯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实施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FBG、2hPBG、HbA1c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 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较高,无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充分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雪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抑郁症与单纯抑郁症患者之间短期疗效的差异,探讨合并边缘性人格障碍对抑郁症病症的影响. 方法 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5例单纯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5例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的抑郁症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均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2、4w末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l7)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治疗前HAMDl7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2w末,试验组的HAMDl7总分、认知障碍因子分、情绪因子分均比对照组高;第4w末,试验组的HAMDl7总分、各因子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总疗效(100%)明显比试验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抑郁症临床症状的短期疗效会受到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的不良影响,临床上应多加注意.
作者:黄建;左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将我院2014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4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病毒药物、 抗菌药物以及止咳化痰药物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酮替芬,均连续治疗10~15d.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和咳痰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7.3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间咳嗽症状评分、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和咳痰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加服酮替芬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马珍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抗痨药物联合微卡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TB)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复治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按照投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复治TB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给予常规复治TB治疗基础上联合微卡治疗,疗程12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细菌学检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治疗组的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比值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抗痨药物联合微卡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复治T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郭惠环;林少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机械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小儿呼吸衰竭患儿病例,将其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痊愈百分比、显效百分比以及有效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效百分比和复发率明显大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指标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pH、PaO2、SpO2的升高差和PaCO2的降低幅度明显要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上对小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加上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水平,有利于患儿恢复健康,提高该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中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DIC患者122例,61例患者采用普通肝素(对照组)治疗,61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一二聚体、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80.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T、DD、PLT、FIB均值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DD均值均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FIB均值均升高,升高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产科DIC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启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分析影响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等六个方面.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差,护士整体素质低,对护理安全认识浅 是影响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并认真落实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关键所在.
作者:吴芳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对我院2014年1月~8月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进行麻醉用药的观察,将8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镇痛,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予以镇痛.比较两组孕妇的麻醉镇痛效果、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数、术后苏醒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结果:比较两组的麻醉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用药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四项指标的比较中,观察组的患者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镇痛效果理想,适合在人流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随机选择急诊科收治的无名氏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名氏患者的救治和护理详细进行分析研究. 120例无名氏患者经过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病情好转家人领走25.00%,自行回家者47.50%,与公安部门联合进行妥善安置的有27.50%,拖欠费用87643.8元,治疗和护理无投诉者. 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中,针对无名氏患者的抢救,制定合理的抢救方案和护理干预,并与当地公安部门加强联合,保证无名氏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治,并降低医院的各种医疗、经济纠纷.
作者:吴美英;黄永贵;赵润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百草枯(PQ)也称之为对草快,是当前普遍使用的除草剂,可在土壤中降解成无毒物质.然而,百草枯对人、畜生的毒性较大,且中毒死亡率较高.因此,如何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则成为临床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陶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将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确诊的9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对照组、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入选对象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加服安慰剂,研究一组治疗采用卡托普利,研究二组治疗采用氯沙坦,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 结果经治疗1w时LVDd、IVSd、LVPWd、LVEF、LVMI指标三组间比较均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24w后研究一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二组上述各项指标与研究一组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均有较好的阻抑作用,且能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两者疗效相当,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谭照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抗风湿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热针电针治疗仪与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实验室指标. 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gG、RF、CRP、ESR 等实验室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热针与中药离子导入配合西药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边;胡从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将86例肿瘤科患者随机分为常护组和优护组各43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优护组焦虑、抑郁情况显著低于常护组,优护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非常必要,可为综合治疗肿瘤疾病提供有力帮助,可作为常规护理模式普及应用.
作者:潘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对照组48例仅采用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外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出血量和VOS评分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12个月后,患者骨折情况均得到一期愈合,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4.58%(31/48),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3.33%(50/60),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出血量和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效果,且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宇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