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卉;徐金军
本文简要介绍了2例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并讨论了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要点,对同道识别该病有提示意义.
作者:王侃处;高燕;张阿维;李菊花;康鹏讲;乔颖;安媛;吴新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选择92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留置尿管下膀胱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采用清洁间歇导尿方法.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自主排尿量、泌尿系感染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较早,每日自排尿量较多,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清洁间歇性导尿可使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尽快恢复,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几率,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黄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45倒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给予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均在住院8.54±2.15w之后痊愈出院.通过综合性的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出院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42例患者身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例患者双下肢出现不等长现象,其中不等长超过40cm的患者有2例,下肢缩短出现畸形现象,另外1例不等长在20cm之内,没有明显的功能性影响.需要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燕;张海霞;叶科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分析脑梗塞采用疏血通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77.78%,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1例(2.22%)和观察组4例(15.5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梗塞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丹红注射液,且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较好,预后较佳,可作为脑梗塞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孙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入选符合标准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不同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吡嗪酰胺治疗且对其较为敏感,对照1组对吡嗪酰胺敏感但未采用其治疗,对照2组对吡嗪酰胺耐药但采用其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治疗的临床效果.87例中,对吡嗪酰胺敏感69例(79.3%);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9.3%、69.0%和44.8%,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X线检查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2.8% 、79.3%和37.9%,治疗组与对照2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1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菌阳肺结核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率较高,在初治肺结核中,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后痰菌阴转率及肺部病灶的吸收率较高.
作者:胡俊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对235例实施先心病手术患儿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VAP的发生率,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呼吸机治疗时间、长时间体外循环、延迟关胸、应用麻醉、镇静和肌松药物的时间差异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患儿共发生VAP 78例,干预组20例,VAP发生率为16.95%,非干预组58例,VAP发生率为49.57%,干预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时间呼吸机治疗会导致患者VAP发生率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低VAP的发生.
作者:丘新燕;刘美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2w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率为70.00%.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便秘程度、排便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文祥;蒋冬玲;祝晓忠;廖钰;陈闯;李海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ICU56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护理评分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在ICU护理风险规避中的作用较大,可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乙胺丁醇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利福喷丁联合利福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7%,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丁联合利福平治疗肺结核能够使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有效降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叶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62例乳腺癌病人,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应用干预性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健康教育、心理、认知等常规护理,两组均护理4w,比较两组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手指爬墙高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内收等肩关节活动度、手指爬墙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进行全程干预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路云婷;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患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服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3d,观察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60例,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48例,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治疗儿童重症肺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炜;邱彬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不同血糖水平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IL-10)的影响.方法 病程5年以内的LADA患者104例,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个人意愿分为四段胰岛素强化治疗组A组、B组和预混胰岛素治疗C、D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w和4w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HbA1C及空腹C肽;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10水平.结果 治疗前A、C组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及IL-10略高于B、D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2w后、四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较治疗前好转、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10较治疗前升高,顺序依次为A>B>C>D;实验进行至第4w,A、B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持续得到改进、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10进行性上升.结论 LADA患者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可使其胰岛细胞功能较治疗前恢复;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及其IL-10升高.
作者:邓利娟;吴永新;林霖;王红梅;章志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老年病科病房收治的102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504例,女520例,年龄65~90(平均77.5)岁,老年病科病房患者疾病种类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高血压病、慢阻肺、冠心病、老年性糖尿病,所有老年患者均实行精细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实行精细化管理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远期并发症(压褥、吸入性肺炎、静脉炎、医源性感染)明显减少,医院急救成本降低,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老年病科病房规范化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基础护理得到较大改善,明显减少了科室护理差错,确保了护理安全,使患者得到了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选取201 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阴道炎的妇女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臭氧和克霉唑片治疗阴道炎,两组均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7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臭氧和克霉唑片治疗阴道炎并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具有起效快、操作简单等特点,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程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术前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广东省翁源县中医院妇产科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114例,随机分为直肠组(经直肠给药,n=58)和口服组(经口服给药,n=56),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直肠组在宫颈扩张、宫缩幅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口服组(P<0.05);直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前经直肠给米索前列醇可促进宫颈扩张,缩短手术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柒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104例假性近视的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给予0.5%的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2次/d,连续使用30d),对照组给予1%的阿托品滴眼液治疗(1次/d,使用3d后停药一周,连续3次为1个疗程),着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0d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学龄前儿童假性近视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优于阿托品滴眼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付建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采取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试验组采用术后针对性护理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指标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后不良事故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6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采用相应的麻醉苏醒护理,可显著降低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凤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探讨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采用辛开苦降疗法的疗效.选取68例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均给予传统三联抗菌治疗法,试验组加用中医辛开苦降法,观察疗效.试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胃黏膜积分明显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辛开苦降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非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三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医院护理管理.由各科室护理二线值班人员,采用8h在班.24h巡视值班制.结果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缓解了一线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强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二线值班的实施,提高了夜间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李娟;高金姣;杨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均应用尼卡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h后,试验组血压值为105.1±.6.3/65.2±5.6mmHg,心率值为66.2±5.6次/m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洛尔、尼卡地平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薛厚君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