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急性期的中医辩证分析

陆敏茹;梁耀基;陈国梁;周围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中医辨证
摘要:采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的113例后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急性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四诊情况,拟定中医证候要素积分量表,将所有证候频数进行统计.结果113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急性期患者中风、痰证患者频数为93例(82.3%),90例(79.64%).而其中有外感病史的患者有50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急性期患者的中医辨证证型主要为以风证、痰证,且外感可能是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急性发作的诱因之一.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心肌梗死预后及心衰死亡率,评价小剂量倍他乐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心功能各项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衰加重3例,猝死1例,总死亡率1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显著(P<0.05).采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可有效减少患者猝死发生率,延缓心衰患者病情继续恶化,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彬;吴继梅;崔义;张明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健脾补肾方结合体外热电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将6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采用随机单盲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观察组口服用健脾补肾方同时在疼痛部位予以体外热电场治疗.对照组在疼痛部位予以体外热电场治疗.两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定生活质量,同时测定骨密度及骨密度T值.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及骨密度、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提高,而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补肾方结合体外热电场能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且止痛效果好,并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媛媛;陈建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我院呼吸科就诊患者80例,将8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患者采用本科室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术,治疗时间为两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退热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患者呼吸情况有无好转,以及胸腔积液的吸收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无出现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80%,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退热时间,呼吸情况的好转以及患者胸腔积液的吸收情况,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闭武引流术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副作用少,相对于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术,优点较多,并且临床操作简单,安全,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坚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利巴韦林单用及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利巴韦林单用及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选取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采取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报道

    本文简要介绍了2例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并讨论了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要点,对同道识别该病有提示意义.

    作者:王侃处;高燕;张阿维;李菊花;康鹏讲;乔颖;安媛;吴新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左氧氟沙星与沙丁胺醇联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析左氧氟沙星与沙丁胺醇联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加强营养、吸氧、禁烟、粘液溶解剂等支持治疗,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比较两组喘息、咳痰、咳嗽、肺部湿罗音缓解时间与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喘息、咳痰、咳嗽、肺部湿罗音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消除炎症反应、接触呼吸道梗阻,促进呼吸道粘膜免疫功能更快恢复,从而缩短治疗时间,效果确切,具有较大临床借鉴价值.

    作者:齐五松;刘林涛;唐国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吡嗪酰胺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效的影响研究

    入选符合标准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不同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吡嗪酰胺治疗且对其较为敏感,对照1组对吡嗪酰胺敏感但未采用其治疗,对照2组对吡嗪酰胺耐药但采用其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治疗的临床效果.87例中,对吡嗪酰胺敏感69例(79.3%);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9.3%、69.0%和44.8%,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X线检查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2.8% 、79.3%和37.9%,治疗组与对照2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1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菌阳肺结核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率较高,在初治肺结核中,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后痰菌阴转率及肺部病灶的吸收率较高.

    作者:胡俊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黄体破裂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

    对来我院诊治的4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90%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75%)(P<0.05);试验组99.02%对我院护理满意,85%黄体破裂知晓,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15%(P<0.05);试验组治疗(5.1±2.5)d后出院,患者住院费用为(5517±235.5)元,均少于对照组(P<0.05).黄体破裂发病率较高,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燕珊;潘颖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研究

    将黄斑水肿患者分别采用2mg和4mg不同剂量的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观察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并发症.两种剂量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均可使患者BCVA提高、黄斑水肿消退,两组BCVA提高程度和CMT变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可逆并发症.2mg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黄斑水肿可获得与4mg曲安奈德同样的临床疗效,可尝试应用2mg剂量替代4mg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以治疗黄斑水肿.

    作者:王丁丁;宋青山;周慧兰;陈子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一次性新型安全输液、采血两用型针头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急诊科输液患者9000例和需要采血的输液患者100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输液患者4500例和需要采血的输液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对其采取一次性新型安全输液、采血两用型针头进行处理,另外输液患者4500例和需要采血的输液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采取普通输液针头和普通采血针头进行处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以及血液污染率等加以观察.观察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及血液污染率分别为0.0%、2.24%,对照组则分别为1.94%、10.28%,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院急诊科输液或采血操作过程中,采取一次性新型安全输液、采血两用型针头,操作简单、方便,且针刺伤发生率与血液污染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胡江;徐小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疏血通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效果对比探讨

    目的 对比分析脑梗塞采用疏血通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77.78%,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1例(2.22%)和观察组4例(15.5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梗塞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丹红注射液,且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较好,预后较佳,可作为脑梗塞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孙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被诊断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例.对试验组采用整体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有所缩短,而且住院费用有减少趋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1.3%,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美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4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45倒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给予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均在住院8.54±2.15w之后痊愈出院.通过综合性的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出院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42例患者身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例患者双下肢出现不等长现象,其中不等长超过40cm的患者有2例,下肢缩短出现畸形现象,另外1例不等长在20cm之内,没有明显的功能性影响.需要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燕;张海霞;叶科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养阴疏肝法治疗胃脘痛90例疗效观察

    对收治的90例胃脘痛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采用养阴疏肝法治疗,B组采用西药治疗,C组采用养阴疏肝法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三组疗效.C组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A组和B组(分别为83.3%和80%,P<0.05);C组对药物疗效满意率为93.3%,显著高于A组和B组(分别为73.3%和70%,P<0.05).胃脘痛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养阴疏肝法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利春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在ICU护理风险规避中的作用探讨

    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ICU56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护理评分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在ICU护理风险规避中的作用较大,可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62例乳腺癌病人,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应用干预性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健康教育、心理、认知等常规护理,两组均护理4w,比较两组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手指爬墙高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内收等肩关节活动度、手指爬墙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进行全程干预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路云婷;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便秘30例临床观察

    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2w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率为70.00%.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便秘程度、排便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文祥;蒋冬玲;祝晓忠;廖钰;陈闯;李海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酚妥拉明联合肝素治疗肺心病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对丰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 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100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基础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酚妥拉明联合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肺心病患者接受酚妥拉明联合肝素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杜辉海;范飞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老年病科病房收治的102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504例,女520例,年龄65~90(平均77.5)岁,老年病科病房患者疾病种类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高血压病、慢阻肺、冠心病、老年性糖尿病,所有老年患者均实行精细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实行精细化管理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远期并发症(压褥、吸入性肺炎、静脉炎、医源性感染)明显减少,医院急救成本降低,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老年病科病房规范化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基础护理得到较大改善,明显减少了科室护理差错,确保了护理安全,使患者得到了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选取我院就诊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出现骨折,为骨折组,另外50例未出现骨折,为非骨折组.询问记录患者的病史及生活习惯等各项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条件回归分析总结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回归分析显示,饮食、年龄、性别、跌倒、骨折史是骨质疏松老年患者诱发骨折的因素,跌倒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直接致病因素.骨密度为保护因素.多种因素可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从饮食、生活习惯及锻炼等方面采取护理干预,同时使骨质疏松患者自身有意识地增加有效防范措施,减少骨折发生.

    作者:张红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