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便秘30例临床观察

杨文祥;蒋冬玲;祝晓忠;廖钰;陈闯;李海荣

关键词:天枢穴, 直肠功能训练, 中风, 便秘
摘要: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2w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率为70.00%.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便秘程度、排便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选择本院住院患儿27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发生院内感染患儿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2768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122例,发生率为4.4%,住院时间和年龄是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排在前三的是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0.00%(61/122)、30.36%(34/122)、19.64%(27/122).儿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临床应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蓝爱婷;蓝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癫痫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对比

    分析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癫痫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200例并发抑郁症状的癫痫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进行艾司西酞普兰系统治疗;于治疗1、2、4周之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两组经不同药物系统治疗后,与同组基线比较,观察组HAMD评分治疗后第1周便发生大幅度降低(P<0.05);而对照组HAMD评分在治疗后第2周才发生大幅度降低(P<0.05);同时在治疗后第1、第2及第4周观察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3.150,P>0.05).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均可有效改善癫痫抑郁症状,且艾司西酞普兰更具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可作为癫痫伴抑郁症状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伟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64例病毒性脑炎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择收治的6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分为轻症组27例,中症组21例,重症组16例,所有患者均行EEG及MRI检查.比较在病情早期EEG与MRI异常率,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三组患者入院时EEG异常程度的分布情况,分析EEG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4例中,EEG出现异常56例(87.50%),MRI出现异常22例(34.3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脑电图异常程度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EEG异常越明显病情越重;EEG正常组、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及重度异常组的临床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EEG异常越明显预后越差.结论 EEG对病毒性脑炎早期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艺玲;雷叶青;王海裕;陈光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吡嗪酰胺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效的影响研究

    入选符合标准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不同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吡嗪酰胺治疗且对其较为敏感,对照1组对吡嗪酰胺敏感但未采用其治疗,对照2组对吡嗪酰胺耐药但采用其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治疗的临床效果.87例中,对吡嗪酰胺敏感69例(79.3%);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9.3%、69.0%和44.8%,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X线检查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2.8% 、79.3%和37.9%,治疗组与对照2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1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菌阳肺结核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率较高,在初治肺结核中,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后痰菌阴转率及肺部病灶的吸收率较高.

    作者:胡俊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清IL-1、sIL-2R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 对血清IL-1、sIL-2R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监测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收集16份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急性肝炎组)、16份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慢性肝炎组)、16份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慢性重型肝炎组)、16份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标本(活动性肝硬变组)以及16份健康人血清标本(正常对照组),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sIL-2R水平,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慢性重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慢性肝炎组和活动性肝硬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sIL-2R比较中,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慢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肝炎组与之差异为显著(P<0.05),急性肝炎组和活动性肝硬变组与之差异为极显著(P<0.01).结论 血清IL-1 、sIL-2R参与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可通过调整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刘建纯;王新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对235例实施先心病手术患儿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VAP的发生率,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呼吸机治疗时间、长时间体外循环、延迟关胸、应用麻醉、镇静和肌松药物的时间差异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患儿共发生VAP 78例,干预组20例,VAP发生率为16.95%,非干预组58例,VAP发生率为49.57%,干预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时间呼吸机治疗会导致患者VAP发生率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低VAP的发生.

    作者:丘新燕;刘美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我院呼吸科就诊患者80例,将8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患者采用本科室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术,治疗时间为两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退热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患者呼吸情况有无好转,以及胸腔积液的吸收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无出现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80%,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退热时间,呼吸情况的好转以及患者胸腔积液的吸收情况,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闭武引流术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副作用少,相对于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术,优点较多,并且临床操作简单,安全,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坚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药师干预在临床普外科疾病合理用药中的价值分析

    选择同一时期相同类型普外科疾病的患者各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遵照医嘱用药治疗,观察组在药师干预下进行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师干预能规范普外科医师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礼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芎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行性及价值探析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芎芍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采用芎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所获疗效明显且良好,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作者:陈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五常法”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将重症医学科护士28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进行“五常法”管理,对照组普通日常护理;从两组进行护理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中,随机抽取50例,共100例,对护理工作进行评分;护理部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在2个季度,观察组审核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部对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度优于对照组(P<0.05).运用五常法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中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效果.

    作者:罗丹;李桂芳;魏骏;龚志翔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专科护理干预对甲亢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104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增加专科护理项目.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症状、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专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理波动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张惠萍;梁笑霞;廖旭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4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45倒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给予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均在住院8.54±2.15w之后痊愈出院.通过综合性的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出院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42例患者身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例患者双下肢出现不等长现象,其中不等长超过40cm的患者有2例,下肢缩短出现畸形现象,另外1例不等长在20cm之内,没有明显的功能性影响.需要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燕;张海霞;叶科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肾康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进行研究,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肾康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的清蛋白、24h的尿蛋白量、尿素氨、血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项治疗没有明显的差异,对数据进行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数据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DN患者应用肾康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具有不错的效果.

    作者:汪靖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报道

    本文简要介绍了2例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并讨论了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要点,对同道识别该病有提示意义.

    作者:王侃处;高燕;张阿维;李菊花;康鹏讲;乔颖;安媛;吴新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临床护理分析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新生儿30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将2013年6月前150例作为对照组,6月后的1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专业培训后进行专业护理.比较两组助产过程中锁骨骨折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骨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有效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情况的发生,加大助产士的培训力度,为其进行专业培训,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率,提高护理质量,并有效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陈秀甜;陈冬梅;唐邵青;陈桂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选择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及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另给予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依帕司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传递速度,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作者:欧丽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62例乳腺癌病人,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应用干预性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健康教育、心理、认知等常规护理,两组均护理4w,比较两组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手指爬墙高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内收等肩关节活动度、手指爬墙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进行全程干预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路云婷;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在查房模式的应用分析

    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0月进行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同时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同一术式的64例泌尿科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有效情况以及护士专业知识水平对两种护理模式进行评价.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有效情况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同时观察组护士的专业水平以及护理积极性显著高于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士的综合素质,缓解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玓;林醒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经阴道行剖宫产子宫疤痕憩室切除术23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疤痕憩室切除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疤痕憩室(PCS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4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憩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人工周期药物治疗)和观察组(经阴道子宫疤痕憩室切除术)各2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术后子宫疤痕憩室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术后子宫疤痕憩室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经阴道子宫疤痕憩室切除术治疗子宫疤痕憩室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洪桂珍;严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利巴韦林单用及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利巴韦林单用及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选取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采取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