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手术患者在手术室行麻醉苏醒时的护理方法探讨

赵凤玲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 躁动, 腹部手术, 麻醉苏醒护理
摘要: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采取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试验组采用术后针对性护理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指标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后不良事故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6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采用相应的麻醉苏醒护理,可显著降低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分析针对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予以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具体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均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均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将两组研究对象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镇痛药用量、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研究组拔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研究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予以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以实现较为稳定的麻醉状态,有效减少镇痛药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开展护理二线值班对改进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

    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医院护理管理.由各科室护理二线值班人员,采用8h在班.24h巡视值班制.结果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缓解了一线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强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二线值班的实施,提高了夜间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李娟;高金姣;杨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探讨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充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一次性根充法和传统根充法在治疗急性牙髓炎时的成功率和术后反应痛发生率.方法 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确诊为急性牙髓炎的患者统计学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试验组使用一次性根充法,对照组使用传统根充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成功的患者有40例,成功率为93%.失败3例,失败率7%,术后阵痛5例(11.6%).对照组治疗成功34例,成功率79%,失败10例,失败率23%,术后阵痛10例(23%).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成功率和术后反应痛的发生率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次性根充治疗对比传统根充治疗在治疗急性牙髓炎上具有成功率高、术后阵痛发生率低等良好治疗效果,应用一次性根充治疗急性牙髓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政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护理中健康宣教对质量的影响

    随机收集我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60例住院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结果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实施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护理工作,值得推广.

    作者:林彭淑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疏血通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50例的疗效分析

    本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抽取10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控制血压、血糖等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在服用多奈哌齐的同时给予注射疏血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后改良长谷川式简易智能量表(HDS—R)评价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价,进行统计比较.12个月后治疗组HDS-R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AD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且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86.1%明显高于对照组57.1%.火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同时给予疏血通及多奈哌齐治疗后,其认知能力和行为功能明显得到改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丹参注射液.

    作者:廖开成;韦维;周覃桃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心肌梗死预后及心衰死亡率,评价小剂量倍他乐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心功能各项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衰加重3例,猝死1例,总死亡率1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显著(P<0.05).采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可有效减少患者猝死发生率,延缓心衰患者病情继续恶化,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彬;吴继梅;崔义;张明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利福喷丁联合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乙胺丁醇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利福喷丁联合利福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7%,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丁联合利福平治疗肺结核能够使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有效降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叶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术前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术前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广东省翁源县中医院妇产科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114例,随机分为直肠组(经直肠给药,n=58)和口服组(经口服给药,n=56),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直肠组在宫颈扩张、宫缩幅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口服组(P<0.05);直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前经直肠给米索前列醇可促进宫颈扩张,缩短手术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柒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62例乳腺癌病人,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应用干预性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健康教育、心理、认知等常规护理,两组均护理4w,比较两组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手指爬墙高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内收等肩关节活动度、手指爬墙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进行全程干预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路云婷;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不同血糖水平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IL-10)的影响.方法 病程5年以内的LADA患者104例,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个人意愿分为四段胰岛素强化治疗组A组、B组和预混胰岛素治疗C、D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w和4w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HbA1C及空腹C肽;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10水平.结果 治疗前A、C组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及IL-10略高于B、D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2w后、四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较治疗前好转、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10较治疗前升高,顺序依次为A>B>C>D;实验进行至第4w,A、B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持续得到改进、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10进行性上升.结论 LADA患者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可使其胰岛细胞功能较治疗前恢复;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及其IL-10升高.

    作者:邓利娟;吴永新;林霖;王红梅;章志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在ICU护理风险规避中的作用探讨

    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ICU56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护理评分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在ICU护理风险规避中的作用较大,可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选择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及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另给予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依帕司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传递速度,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作者:欧丽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黄体破裂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

    对来我院诊治的4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90%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75%)(P<0.05);试验组99.02%对我院护理满意,85%黄体破裂知晓,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15%(P<0.05);试验组治疗(5.1±2.5)d后出院,患者住院费用为(5517±235.5)元,均少于对照组(P<0.05).黄体破裂发病率较高,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燕珊;潘颖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报道

    本文简要介绍了2例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并讨论了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要点,对同道识别该病有提示意义.

    作者:王侃处;高燕;张阿维;李菊花;康鹏讲;乔颖;安媛;吴新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在查房模式的应用分析

    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0月进行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同时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同一术式的64例泌尿科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有效情况以及护士专业知识水平对两种护理模式进行评价.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有效情况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同时观察组护士的专业水平以及护理积极性显著高于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士的综合素质,缓解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玓;林醒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的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具有潜在产后出血因素的高危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研究组在刮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综合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止血时间为(18.5±7.9)min,少于对照组的(37.8± 10.6) min (P<0.05);研究组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人术后认知的影响

    目的 分析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与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各29例,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发生率及MMSE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1d及术后7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1.03%、10.34%,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1d及7d的MMSE评分均相对对照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麻醉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均可能导致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且全麻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相对更大.

    作者:王兴茂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方法 在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治疗,治疗期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分别为2.2±1.8、5.4±7.6、28±20;对照组的数据参数分别为3.8±2.5、9.5±9.8、49±22.对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均明显少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失眠、嗜睡、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类不良反应症状总和占两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8.0%和44%,差异显著.结论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应注意合理用药,从而改善预后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周卉;徐金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康复新液联合湿润烧伤膏应用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湿润烧伤膏在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治疗,试验组采用康复新液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好,术区疼痛减轻,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换药采取康复新液联合湿润烧伤膏,患者疼痛明显减少,创面愈合时间缩短,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作者:李建业;李国宾;耿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疏血通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效果对比探讨

    目的 对比分析脑梗塞采用疏血通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77.78%,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1例(2.22%)和观察组4例(15.5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梗塞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丹红注射液,且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较好,预后较佳,可作为脑梗塞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孙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