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后应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肖化选;陈伟平

关键词: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 早期, 高压氧, 脑水肿, 神经功能
摘要: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 1月我院收治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微创血肿清除,研究组在术后24h内无活动性出血情况下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段脑水肿、神经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脑水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w研究组患者脑水肿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w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可降低脑水肿,提高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提高治疗效果.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救患者中应用观察

    选取82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对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诊疗处理,比较两组入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ADL评分及急救有效率.对照组出院后半年ADL值为(45.29±3.46)分,与观察组的(61.84±3.67)分比较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较对照组的68.29%显著较高,差异显著(P<0.05).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党玉梅;汪友兰;肖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麻醉方案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A、B和C组各20例.A组患者行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患者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C组患者则行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三组应用效果.结果三组T2、T3、T4时MAP水平较组内T0、T1时MAP水平明显更低(P<0.05);三组T7时间点SjvO2、DajvO2较组内T5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三组组间不同时间点MAP、HR、SPO2、SjvO2、Daj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静脉麻醉、七氟烷吸入麻醉均能良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脑组织,且两者复合麻醉效果更明显.

    作者:肖翔;李冷媚;曾英;香效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传统凿骨劈冠法与气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牙的临床比较分析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下颌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凿骨劈冠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气涡轮钻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面部肿胀情况、疼痛情况及张口受限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d面部肿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d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气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牙可降低术后不适感,减少对邻牙损伤,疼痛程度轻,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宗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措施及救治时机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有机磷患者中毒患者急救措施及救治时机分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救治时间不同分为四组:0~0.5h组、0.5~1h组、1~2h组以及>2h组,并对四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急救措施+血浆置换术治疗,并观察四组患者昏迷时间、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抗胆碱能药物用量、住院时间,同时对四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四组治疗情况分析得知,服药到救治时间越短,中毒患者昏迷时间、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抗胆碱能药物用量以及住院时间越短(P.<0.05).0~0.5h组、0.5~1h组、1~2h组以及>2h组痊愈率分别为94.12%、77.78%、65.22%以及58.3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65%、27.78%、26.09%、41.67%,四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要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抢救措施,同时把握好时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戴郁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试验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采用螺旋CT检.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79.7%,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关节积液检出率为73.4%显著高于对照组35.9%,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显著,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同时对关节积液的检出率也较高,其诊断价值优于螺旋CT,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翟桂娟;赵绘萍;马永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子痫前期的疗效评估

    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80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硫酸镁三联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子痫前期病情及妊娠结局.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也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孕周显著延长、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增加.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用药方案治疗有助于改善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和血液高凝状态,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质量.

    作者:杨雅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经皮微创内固定法用于四肢骨折固定中的应用研究

    选择我院骨科2012年9月~2014年9月两年间治疗的92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两个研究组,观察组47例,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切开复位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就疗效,手术数据,并发症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及数据分析.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15%略低于对照组93.3%的优良率,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低于对照组26.7%,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经皮微创内固定法用于四肢骨折固定中能够在确保复位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万治平;张庆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剖宫产术,其中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则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药物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到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更少,药物起效时间更快,阻滞完善所需时间更短(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母体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患者而言,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效果满意,药物用量更少,起效时间更早,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不会对母婴造成过大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莫明表;符坎托;林金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实施治疗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临床综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两组患者均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则为67.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实施临床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峰;尹海琴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长托宁)和硫酸阿托品7例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对本院外五科有7例在术前因使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长托宁)、硫酸阿托品,术后使用甲氰咪胍、喹诺酮药物,出现烦躁不安、定向障碍、谵妄甚至神志模糊的类似M胆碱受体阻断剂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回顾分析,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长托宁)、硫酸阿托品、甲氰咪胍、喹诺酮药物在围手术期应用中导致精神障碍原因的分析.结果7例外科在术前因使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长托宁)、硫酸阿托品术后出现烦躁不安、定向障碍、谵妄甚至神志模糊的类似M胆碱受体阻断剂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事件,不仅与术前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长托宁)和硫酸阿托品联合使用有关,与术后甲氰咪胍和喹诺酮的使用及这7位患者的年龄、肾功能减退等身体状况也有一定关系.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患者,联合使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长托宁)、硫酸阿托品、甲氰咪胍、喹诺酮药物药物,极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医生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娟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椎体骨水泥注入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24h后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并持续3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w、治疗后3个月,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同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率.结果治疗后1w及3个月后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较治疗前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0.7%(1/138),3个月随访期间,138例均未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椎体骨水泥注入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良好的疗效,并可控制并发症及骨折再发率.

    作者:邓飞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动脉血氧分压(Pa02)、血pH值与哮喘缓解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RR、HR、PaC02、Pa02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哮喘缓解率为68.2%,高于对照组43.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机械通气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的哮喘发作,稳定生命体征,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先养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讨腹腔镜联合硬性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可行性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微创组与开腹组各40例.开腹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方法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并在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进行T管引流;微创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硬性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将两组患者手术过程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复发率进行对比.微创组跟开腹组相比,术中风险事件、术后出血和漏胆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微创组与开腹组相比,结石残留率无显著差异(乃0.05).微创组术后随访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联合硬性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可行性高,虽然其和开腹手术一样能够有效清除结石,但相对来说,借助于腹腔镜和硬性胆道镜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胆漏、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且结石清除更为彻底,有利于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江利;魏友松;徐鲲;戴洪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小儿哮喘应用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哮喘行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 10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方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63.64%,观察组FVC、VC与FEV1等肺部通气功能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优,且咳嗽、喘息、湿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 小儿哮喘行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曹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阴茎背神经显微阻断术对原发性早泄远期疗效观察

    选择原发性早泄60例,行阴茎背神经显微阻断术,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手术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 时间(IELT)、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问卷中的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并用SPSS17.0对统计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手术后3个月疗效较好,6个月后疗效下降,12个月以上效果不明显,多数恢复到术前.阴茎背神经显微阻断术对原发性早泄的治疗早期效果好,远期效果欠佳.

    作者:田二坡;蒋文辉;凌正宝;熊国保;黄之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系统诊断微小乳腺癌临床价值分析

    选择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微小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根据诊断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系统进行诊断.观察两组诊断方案病理结果情况;并比较两组乳腺机对乳腺癌诊断的评价.研究组诊断病理结果中微小钙化、毛刺边缘模糊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方案病理结果中的乳腺增生结节、小灶致密影发生率均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乃0.05);研究组患者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系统诊断微小乳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成像清晰度和对比度均很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华;苏志均;温建雄;王任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三叉神经痛应用拉莫三嗪治疗的疗效探讨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的11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疼痛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别不明显(D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使用拉莫三嗪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治疗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陈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24例孤立性浆细胞瘤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接诊的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符合放射治疗指征,自愿采取该法治疗,且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均予以5年以上随访,对比分析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与髓外浆细胞瘤(EP)临床效果与随访结果及毒副作用.结果SBP组与EP组随访5年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D0.05),同时治疗期间毒副作用对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访5年时,EP组患者无转化多发性骨髓瘤生存率要明显高于SBP组(P<0.05).放射治疗孤立性浆细胞瘤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SBP患者远期生存率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周美秀;盛易明;宋建文;汪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采用西药治疗为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强化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HbA1c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HbA1c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HbA1c均得到良好的控制.

    作者:蔡辅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1.67%壤痕遗留率为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3%、1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机体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傅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