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谭政

关键词:老年人, COPD, 危险因素
摘要: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选取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入院的检查排除COPD的老年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问卷法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家族病史、文化程度、户外活动、FEV1%、FEV1/FVC%、血清钙、血清磷、血清镁、尿素氮、胆固醇、肺外感染及肺炎,并做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分组吸烟情况、家族病史、户外活动、FEV1%、FEV1/FVC%及肺炎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文化程度、血清钙、血清磷、血清镁、尿素氮、胆固醇、肺外感染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2.52,95%CI=1.61~5.38,P=0.033)、吸烟情况(OR=5.18,95%CI=1.58~21.33,P=0.008)、家族病史(OR=3.04,95% CI=1.42~7.34,P=0.026)、FEV1/FVC%(OR=1.52,95%CI=1.46~8.99,P=0.021)和肺炎(OR=12.73,95%CI=3.52~18.44,P=0.004)是影响老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吸烟、家族病史和肺炎是影响老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与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探讨比较腹腔镜与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选择收治的38例行子宫全切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研究组采取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对照组采取阴式子宫全切术,对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发生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较于阴式而言,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疗效更佳,具有安全性高、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卞荣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复方丹参滴丸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和安全性。将12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1年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两组半年和1年内发作频率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EV1、FEV1/FVC%、呼吸困难评分等肺功能指标和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性指标,减少急性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何婷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C-反应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透析当日采集空腹血标本,就血红蛋白(Hb)、hs-CRP进行测定,按hs-CRP正常组和增高组划分,对比与贫血程度的关联。对hs-CRP正常组Hb的平均水平进行统计,为(95.7±18.6)g/L,明显高于增高组(76.5±14.5)g/L,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单因素相关及系统回归分析,Hb与hs-CRP呈负相关(r=0.434,P<0.00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hs-CRP水平升高,与发生贫血的程度独立相关,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华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内镜监视下应用动力系统进行儿童扁桃体吸切术的疗效观察

    选取收治的肥大型扁桃体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采用内镜监视下动力系统扁桃体吸切术)和对照组(常规剥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15.4±3.5min vs 27.5±6.3min,15.9±2.5 vs 62.4±12.1ml,1.1±0.5 vs 1.9±0.6d,5.7±1.1 vs 6.8±1.2d,P<0.05)。研究组出血、感染及瘢痕狭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监视下应用动力系统切除儿童扁桃体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鹏鑫;罗育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经皮锥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好转率、临床相应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安全、可靠,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加快康复进度,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彭俊;钱玉强;葛驰;袁堂波;许菁;王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联合用药方案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

    选取7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且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单双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联合用药方案,且对两种方案应用效果、患儿症状和体征改善或消失时间以及三个月生活质量随访活动进行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1.67%,高于对照组,咳嗽改善起效3.50±1.20d、咳嗽消失7.00±2.00d、气喘消失3.80±1.30d、哮鸣音消失4.50±1.20d、平均住院时间9.50±1.00d,均较对照组缩短,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7.28±1.50分、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方案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丙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加巴喷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将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以针灸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对照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加用卡马西平,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1、3、6w)两组的疼痛严重程度、睡眠质量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巴喷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龙生保;江廷开;康海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差异研究

    探析肱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的效果差异。入选肱骨骨折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手术切开内固定疗法,对照组进行手法复位保守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骨折端对位、关节疼痛、肌力及日常生活等。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6.7%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研究组骨折端对位、关节疼痛、肌力况及日常生活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可显著促进骨折愈合,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黄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颅脑损伤中核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入院后24h内分别进行CT和MRI两次检查,比较两组方法检查急性颅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发现异常部位的一致性。结果MRI检查颅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CT检查对比均显著提高,脑叶挫伤、脑深部挫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CT与MRI检查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两种方法检出颅骨骨折的一致性较差。 MRI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较CT检查其诊断的准确性等到显著提高,降低漏诊率,误诊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利娥;罗瑛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观察组患者采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异位妊娠超声图以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的阳性率。结果80例患中,有32例患者是由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确诊率为40%,其余的48例患者是由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确诊率为60%。其中观察组患者有29例是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1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而对照组患者有19例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2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出的胚芽形成、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原始血管搏动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可以有效的提升确诊率,避免漏诊、误诊,且操作手法比较简单,很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改良开窗减压剥离内痔结扎治疗环状混合痔116例

    选取2007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1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开窗减压剥离内痔结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能大限度地保留肛管上皮,大限度地减少直肠黏膜的损伤,对于肛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状混合痔采用改良开窗减压剥离内痔结扎术治疗,具有疗效好,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保持肛门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等特点。

    作者:滕士庆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抽取收治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肝胆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胆道镜与腹腔镜联合方式治疗。治疗组腹痛等症状消失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应用胆道镜与腹腔镜联合方式对肝胆管结石疾病的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克强;邱兵;罗来斌;车河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随机选取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研究组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对比两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的价值。研究组经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后,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患者中,对其行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不仅可以降低临床并发症几率,也可以改善临床脊髓治疗效果,发挥积极应用价值。

    作者:兰代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层医院240例肺不张气管镜检查结果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X线、CT诊断的肺不张患者240例,经电子支气管镜观察、刷检、活检等检查,对其病因、部位与年龄等因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40例肺不张患者中,经支气管镜检查结合病理学、细胞学、细菌学等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明确病因的诊断共228例(95.0%),其中肺癌居首位184例(76.7%),其次为炎症19例(7.9%),痰栓11例(4.6%),结核8例(3.3%),异物7例(2.9%),不明原因11例(4.6%)。不同病因引起的肺不张在电子支气管镜下出现不同的临床特征,以单一变化为主,也以数种表现同时存在;在中、老年组的患者由肺癌引起肺不张的概率均高于青年组(P<0.01);青年组的患者由结核与炎症引起的肺不张概率均高于中、老年组(P<0.05)。肺不张患者的主要病因为肺癌,而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肺不张患者的病因中起到重要的临床作用。

    作者:曹凤华;赵琳;王春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胶态果胶铋治疗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同时配合果胶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32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痊愈,有1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痊愈,有12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6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阳性,有26例患者检测为阴性,阳性率为18.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1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阳性,有14例患者检测为阴性,阳性率为43.8%,两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5.8±1.4d;对照组为9.5±1.8d,两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胶态果胶铋在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中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

    作者:张泽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1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比83.64%,P<0.05)。观察组FEV1、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98±0.24L比1.73±0.11L,66.43±11.44%比54.12±10.25%,71.53±8.33%比62.24±7.56%,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急性发作率低于对照组[20.00%比52.7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可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急性期发作率,具有较高治疗效果。

    作者:付会恒;李丽荣;曾祥富;田亚莉;巫剑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安全性分析

    选取进行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感冒发热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根据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小儿退热栓在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中的安全性较高,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仁彬;缪春燕;周海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护理分析

    选取收治的65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采用不同导管穿刺患者所引发的感染情况,研究具体护理对策。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穿刺和股静脉穿刺(P<0.05);短时间置管感染率低于长时间置管(P<0.05);单腔置管感染率低于双腔导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需严格采用无菌技术,加强穿刺部位皮肤护理,采用单腔置管并缩短置管时间,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

    作者:陆嫦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结肠功能紊乱8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另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探析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大自主收缩压、静息压力升高,直肠感觉阈值降低;便秘患者表现为直肠感觉阈值升高。观察组病程、血糖及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4.2±3.1 vs 8.4±2.1年,9.8±1.8 vs 7.2±1.6mmol/L,5.4±1.1 vs 4.5±1.2mmol/L,P<0.05)。病程、血糖水平为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患者表现为大自主收缩压、静息压力、直肠感觉阈值异常。血糖及病程为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性进行预防。

    作者:邓立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检验组与生化检验组各47例,常规检验组实施临床常规检验方法,生化检验组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对两组患者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检验组的诊断有效率为65.96%,生化检验组诊断有效率为93.6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明显优于常规检验方法,利于早期检出糖尿病,对提高糖尿病早期检出率,及时控制血糖水平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建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