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13例接受临床研究。男9例,女4例,中位年龄27(30.5±12.5)岁。抽取50ml外周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PBM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通过诱导并扩增DC,在第6d用30μg的HBsAg致敏DC,第7d收获抗HBV-DC,分别于皮下及静脉注射一半剂量。每2w1次,共注射6次。联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mg/次,2次/w。检测患者在0、4、12周的HBVM、HBV-DNA定量及肝功能。0、4、12w的HBsAg分别为157.64±221.60、66.84±86.16及58.15±88.45ng/ml。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在4、12w的HBsAg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2例4周时HBsAg转阴,转阴率15.39%(2/13),另2例12周时HBsAg转阴,总的HBsAg转阴率为30.77%(4/13)。治疗前后的ALT和HBV-DNA定量均正常。总有效率100%(13/13)。抗HBV-DC联合胸腺肽α1应用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治疗,可迅速降低血清HBsAg水平,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清除状态,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吴邦富;胡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观察阿德福韦酯在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中的效果。选择就诊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肝、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两组均以40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每个月常规检查,复查肝功、血常规、甲胎蛋白、B超及血清HBV DNA等。比较两组治疗40周后的肝功能发现,试验组ALT、AST及TB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但A/G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HBV DNA 复制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下降更加明显,试验组血清HBV-DNA<1000copies/ml比例为84.4%,对照组为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德福韦酯在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甘远;黄方华;王瑞云;黄旭达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与根治性切除治疗膀胱癌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42例)和B组(36例),A组采用局部肿瘤切除+化疗,B组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5年内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1、2、5年复发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年复发率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膀胱综合治疗膀胱癌相对根治切除术可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保留膀胱基本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远期疗效与根治术相当。
作者:莫俊华;罗道升;莫志锋;梁镇锋;黄荏钊;李志雄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160例的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分别给予西药治疗及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AMD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其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对隐匿型抑郁症患者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中胜;黄桂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入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进行CT定向钻孔引流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小骨窗开颅手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总血肿抽吸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总血肿抽吸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再出血率为8.3%(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1%(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2);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进行CT定向钻孔引流法高度微创,操作简便,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向胜;李永琦;曾祥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检验组与生化检验组各47例,常规检验组实施临床常规检验方法,生化检验组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对两组患者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检验组的诊断有效率为65.96%,生化检验组诊断有效率为93.6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明显优于常规检验方法,利于早期检出糖尿病,对提高糖尿病早期检出率,及时控制血糖水平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建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低血糖反应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经相应方式治疗干预后,其血糖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干预前,恢复至正常状态;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值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患者的意识均得到恢复,患受到影响的语言功能以及肢感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对糖尿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凌小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某院2011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4例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观察组通过红霉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5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07%,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炎琥宁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症状能够在短时间消除,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且没有显著的不良反应出现。
作者:王忠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乳晕或者乳晕外缘弧形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时需要密切结合患者病因、肿块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通过乳晕或者乳晕外缘弧形切口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江均良;廖雪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术前对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SH(促甲状腺素)、TG(甲状腺球蛋白)三项指标进行常规检测,并从术后病理结果出发,将其划分为恶性组(31例)与良性组(49例),探究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TGAb、TSH、TG检测的应用意义。结果恶性组TG(ng/mL-1:255.02±60.61vs115.01±32.44)、TSH (mIU/mL:2.54±1.45vs1.14±1.09)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TGAb(U/mL:23.14±15.16vs18.15±8.64)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TG敏感度为69.3%,特异度为38.2%;TSH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41.0%。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而言,术前行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检测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宓萍;邱慧君;陈慕华;黄诚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收治的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2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HBV-DNA转阴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两组治疗前肝功能、HBV-DNA、肝纤维化程度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HBV-DNA阴转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硬度值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硬度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恩替卡韦胶囊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较单用恩替卡韦胶囊能更好地抗肝纤维化,延缓肝硬化进程,疗效确切,是早期乙肝肝硬化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谢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观察并分析使用地佐辛治疗急性创伤疼痛的效果。选择收治的314例急性创伤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7例。研究组用地佐辛实行镇痛,对照组则选曲马多实行止痛,观察并对比两组止痛的情况。通过治疗,研究组止痛总体有效率为95.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地佐辛治疗急性创伤疼痛患者,不仅治愈的效果较高,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且使用过程中没有出现成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家钟;郑剑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1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5月余”以“脑出血恢复期”收入院。5月余前活动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上肢不能持物,不能保持坐位,无明显头痛、呕吐及肢体抽搐,伴有二便失禁。送至当地医院,测血压200/140mmHg。头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20ml,行去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术。术后3~4d意识转清,能够认识家人,无明显自发言语,左侧肢体活动不能,2个月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床旁肢体被动活动及针灸等康复训练治疗。但患者一直呈嗜睡状态,唤醒后可回答简单问题,左侧肢体不能活动。病后曾数次出现突发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呼之不应,考虑为癫痫发作,给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目前患者仍呈轻度嗜睡状态,左侧肢体活动不能,坐位平衡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大部分依赖他人帮助,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高200/140mmHg,平素未规律监测及口服药物控制,有睡眠呼吸暂停病史。
作者:杨宇琦;崔利华;山磊;刘丽旭;何静杰;杨凌宇;胡雪艳;刘平;吴晓莉;高飞;黄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择5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氧合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含量(SaO2)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PaCO2显著降低, PaO2、SaO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氧合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梅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收治的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药物和手术治疗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44例手术患者,术后1w患眼平均视力0.31±0.23,出院时23例(52.3%)出现视力下降,10例(22.7%)视力无变化,11例(25.0%)视力好转。2例未手术患者,1例未变,1例好转。术后1个月患眼平均视力0.36±0.20,术后3月患眼平均视力0.32±0.18。(2)术后1w平均眼压25.8±3.35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20.4±4.2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9.3±5.1mmHg。(3)术后并发症:浅前房4例,并发性白内障8例,虹膜睫状体炎6例,滤过泡瘘5例,滤泡不成形4例,无眼内炎和交感性眼炎。(4)对行虹膜周边切除术的20例患者随访5~28个月,患者眼压均正常。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疾病发展阶段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刘学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微创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微创McKeown术治疗的5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行常规左胸食管切除颈部吻合术的6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1、3年的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上纵隔、中下纵隔清除淋巴结的数量多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不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而且生存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讨瑞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选择收治的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瑞伐他汀治疗,试验组给予瑞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治疗6个月后,全部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同时试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三酰甘油、低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上升,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瑞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对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和血脂水平进行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闵旭东;刘瑞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随机选取的68例患者,通过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相关的治疗护理措施后,有效控制了68例患者的病情,这些患者的住院时间10~23(平均14.1)d。将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发作期,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相应的依从性。
作者:钟小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27例,随机分为A、B和C组各9例。 A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B组给予单纯卡马西平治疗,C组给予单纯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B、C组,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凤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结肠功能紊乱8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另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探析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大自主收缩压、静息压力升高,直肠感觉阈值降低;便秘患者表现为直肠感觉阈值升高。观察组病程、血糖及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4.2±3.1 vs 8.4±2.1年,9.8±1.8 vs 7.2±1.6mmol/L,5.4±1.1 vs 4.5±1.2mmol/L,P<0.05)。病程、血糖水平为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患者表现为大自主收缩压、静息压力、直肠感觉阈值异常。血糖及病程为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性进行预防。
作者:邓立功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