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远;黄方华;王瑞云;黄旭达
选取我院外科住院部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直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Hartmann术,而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I期和II期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期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II期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肠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疗效显著,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祁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收治的肥大型扁桃体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采用内镜监视下动力系统扁桃体吸切术)和对照组(常规剥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15.4±3.5min vs 27.5±6.3min,15.9±2.5 vs 62.4±12.1ml,1.1±0.5 vs 1.9±0.6d,5.7±1.1 vs 6.8±1.2d,P<0.05)。研究组出血、感染及瘢痕狭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监视下应用动力系统切除儿童扁桃体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鹏鑫;罗育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个性化的辨证分型治疗,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方药中将风柜斗草作为君药,并联合艾灸疗法开展治疗,对患者开展治疗1年之后的临床疗效予以观察。结果观察组在开展一年的治疗之后,总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2%,观察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以风柜斗草为主药联合艾灸疗法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孙小芸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入院后24h内分别进行CT和MRI两次检查,比较两组方法检查急性颅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发现异常部位的一致性。结果MRI检查颅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CT检查对比均显著提高,脑叶挫伤、脑深部挫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CT与MRI检查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两种方法检出颅骨骨折的一致性较差。 MRI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较CT检查其诊断的准确性等到显著提高,降低漏诊率,误诊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利娥;罗瑛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乳晕或者乳晕外缘弧形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时需要密切结合患者病因、肿块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通过乳晕或者乳晕外缘弧形切口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江均良;廖雪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进行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感冒发热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根据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小儿退热栓在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中的安全性较高,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仁彬;缪春燕;周海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56例急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法莫替丁治疗的同时给予硫糖铝口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主要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可有效的提高对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且起效快,治疗时间更短。
作者:罗俊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肿瘤科、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36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及治疗依从性。两组SAS及SD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两组SAS及SD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7.8%,观察组依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癌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3min(T2)以及清醒后(T3)的HR、MAP、RR和SpO2,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停药清醒时间以及镇静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三个时间段内的RR及SpO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T2时间段对照组的HR和MAR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停药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镇静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均能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舒芬太尼在镇静镇痛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侯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讨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术后化疗T2期胃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MLR)的作用。收集223例T2期胃癌术后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存活状况,应用ROC曲线对存活状况作图确定MLR的诊断分界点(Cutoff值),把全部患者分成低值组(≤0.17)和高值组(>0.17),再应用卡方检验分析M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存活状况的关系。不同MLR的两组患者年龄、分化程度、N分期和存活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P<0.001,P<0.001),其余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性差异(P>0.05)。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术后化疗T2期胃腺癌患者MLR高值组比低值组年龄偏大、分化程度低及死亡率高,MLR是一个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术后化疗T2期胃癌很好的预后评估指标。
作者:林有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择临床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度浮肿患者36例,留置临时静脉导管为通路,每次超滤时间6~8h,超滤速率2~10ml/min,血流量130~180ml/min,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或普通肝素抗凝,超滤量2~5L,治疗频率2~3次/w。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心率、中心静脉压、生化指标(白蛋白、肌酐、电解质等)、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所有患者体重、心率、中心静脉压、血压、白蛋白治疗后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缓解,治疗前后对肾功能、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无影响。缓慢连续性超滤对重度浮肿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张莉;鄢艳;苏晓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分析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8例,按投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期家庭氧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治疗1年后疗效进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相比较:两组治疗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圣乔治量表评分相比较:两组治疗前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对延缓病情发展及减轻患者痛苦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国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选取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入院的检查排除COPD的老年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问卷法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家族病史、文化程度、户外活动、FEV1%、FEV1/FVC%、血清钙、血清磷、血清镁、尿素氮、胆固醇、肺外感染及肺炎,并做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分组吸烟情况、家族病史、户外活动、FEV1%、FEV1/FVC%及肺炎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文化程度、血清钙、血清磷、血清镁、尿素氮、胆固醇、肺外感染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2.52,95%CI=1.61~5.38,P=0.033)、吸烟情况(OR=5.18,95%CI=1.58~21.33,P=0.008)、家族病史(OR=3.04,95% CI=1.42~7.34,P=0.026)、FEV1/FVC%(OR=1.52,95%CI=1.46~8.99,P=0.021)和肺炎(OR=12.73,95%CI=3.52~18.44,P=0.004)是影响老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吸烟、家族病史和肺炎是影响老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谭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27例,随机分为A、B和C组各9例。 A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B组给予单纯卡马西平治疗,C组给予单纯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B、C组,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凤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观察组患者采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异位妊娠超声图以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的阳性率。结果80例患中,有32例患者是由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确诊率为40%,其余的48例患者是由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确诊率为60%。其中观察组患者有29例是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1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而对照组患者有19例经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21例患者经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出的胚芽形成、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以及原始血管搏动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可以有效的提升确诊率,避免漏诊、误诊,且操作手法比较简单,很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及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的7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作者:李灿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与根治性切除治疗膀胱癌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42例)和B组(36例),A组采用局部肿瘤切除+化疗,B组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5年内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1、2、5年复发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年复发率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膀胱综合治疗膀胱癌相对根治切除术可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保留膀胱基本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远期疗效与根治术相当。
作者:莫俊华;罗道升;莫志锋;梁镇锋;黄荏钊;李志雄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研究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在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80例(8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眼),对照组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与治疗前后平均视力、平均眼压指标。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2.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在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取得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初次产前检查HBsAg阳性孕妇15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并采集分娩婴幼儿静脉血液标本以检测婴幼儿血清HBsAg、HBsAb,根据婴幼儿HBsAg携带率评估乙肝母婴传播效果。共发放157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0.25%(126/157),其中对“孕妇产检必须检查 HBV”和“HBV可以预防”知晓率明显高于“HBV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知晓率、“慢性HBV感染与肝硬化、肝癌有关系”和“正规HBV疫苗需接种三针”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HBsAg携带率为8.73(11/126),其中HBsAg阳性孕妇对HBV传播方式、与HBV携带者吃饭、握手等普通接触会传染等HBV预防相关知识知晓孕妇分娩的婴幼儿HBsAg携带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有助于降低分娩婴幼儿HBsAg携带率,改善乙肝母婴传播效果。
作者:邬兆军;刘建纯;张灵;曾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我门诊收治的120例行包皮套扎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儿童医疗恐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及家长对护理满意度(96.7%)高于对照组(7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行包皮套扎术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平穏了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缓解了患者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及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钟永如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