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术后化疗T2期胃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的作用分析

林有东

关键词: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 T2期胃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摘要:探讨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术后化疗T2期胃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MLR)的作用。收集223例T2期胃癌术后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存活状况,应用ROC曲线对存活状况作图确定MLR的诊断分界点(Cutoff值),把全部患者分成低值组(≤0.17)和高值组(>0.17),再应用卡方检验分析M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存活状况的关系。不同MLR的两组患者年龄、分化程度、N分期和存活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P<0.001,P<0.001),其余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性差异(P>0.05)。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术后化疗T2期胃腺癌患者MLR高值组比低值组年龄偏大、分化程度低及死亡率高,MLR是一个氟尿嘧啶加奥沙利铂术后化疗T2期胃癌很好的预后评估指标。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不同内镜下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3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局部注射止血法,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钛夹止血法。观察对比两组即时止血情况和1周内再出血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52患者中有51例即时止血成功,占98.1%,有1例患者在1w内再出血,占1.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6.2%。对照组51患者中有46例即时止血成功,占90.2%,有5例患者在1w内再出血,占9.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80.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局部注射止血法。

    作者:赖剑;阳书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CTUA在泌尿系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CTUA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泌尿系肿瘤患者45例,术前均行CT、CT尿路造影(CTU)及CT尿路血管造影(CTUA)检查。将三种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率。CTUA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CTU(P<0.05)。 CTUA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可作为泌尿系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根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颅脑损伤中核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入院后24h内分别进行CT和MRI两次检查,比较两组方法检查急性颅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发现异常部位的一致性。结果MRI检查颅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CT检查对比均显著提高,脑叶挫伤、脑深部挫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CT与MRI检查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两种方法检出颅骨骨折的一致性较差。 MRI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较CT检查其诊断的准确性等到显著提高,降低漏诊率,误诊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利娥;罗瑛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非特异性腰痛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的近期效果分析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进行诊治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70例,随机分组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A组在使用综合理疗的同时结合服用药物的医治方法,B组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之上加上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医治的方式展开诊治,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医治前后的视觉模拟分数以及睡眠效果分数。两组在经过医治之后,两种评分均下降(P<0.05),且B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在治疗效果方面,B组的表现比A组要好(P<0.05)。使用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的医治方式,对非特异性腰痛进行医治之后,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效果,相关疼痛感明显得到缓解,不适症状较少。

    作者:陈新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疗效的影响因素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肾结石患者,男女均50例,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并分析其性别、结石位置等因素的治疗影响。结果性别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无明显影响,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石部位;分为输尿管的上、中、下段的部位,上段治疗效果较好(P<0.05)。中段、下段失败率差不同,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类型:分为含钙结石、尿酸结石等在内的四种,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结石大小:分为0.3~1cm、1~2cm、>2cm三种,结石大的治疗效果较差,统计学有意义(P<0.05)。伴发积水:轻度和中度,中度治疗影响较大,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意义(P<0.05)。

    作者:王丽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结肠功能紊乱8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另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探析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大自主收缩压、静息压力升高,直肠感觉阈值降低;便秘患者表现为直肠感觉阈值升高。观察组病程、血糖及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4.2±3.1 vs 8.4±2.1年,9.8±1.8 vs 7.2±1.6mmol/L,5.4±1.1 vs 4.5±1.2mmol/L,P<0.05)。病程、血糖水平为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患者表现为大自主收缩压、静息压力、直肠感觉阈值异常。血糖及病程为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性进行预防。

    作者:邓立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8例,按投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期家庭氧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治疗1年后疗效进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相比较:两组治疗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圣乔治量表评分相比较:两组治疗前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对延缓病情发展及减轻患者痛苦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国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63例作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儿保的健康儿童16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学检测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的CD3+、CD4+、CD8+、IgG和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和IgM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71和柯萨奇病毒16,在儿童出现手足口病后,体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会出现显著异常,临床在诊断和治疗手足口病时可以以此为依据。

    作者:严绍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及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的7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作者:李灿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螺旋CT和X线摄片对老年精神病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螺旋CT和X线摄片在老年精神病合并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选择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病合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其中40例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并归为观察组,另外40例患者采用X线摄片进行诊断归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诊断指标符合率及肠梗阻的诊断水平。通过两组梗阻诊断、梗阻原因和梗阻部位的符合率比较,发现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的符合率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梗阻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发现观察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和X线摄片对老年精神病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但螺旋CT不受体位影响,并且更容易发现梗阻原因等,更利于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万就;吴勇;张萍妹;方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RhC抗原输血后24h对孕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测定输血前后孕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分析RhC抗原在输血后24h对孕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在临床输血安全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进行急诊手术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孕妇输注与其自身RhC血型异型的血液;对照组48例,孕妇输注与其自身RhC血型同型的血液。两组孕妇均输注与自身ABO及RhD血型同型血液。检测并比较输血后两组孕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血液中CD3+、CD4+、CD8+细胞数量。结果观察组输血后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血清IL-2、IL-4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输血后CD3+、CD4+、CD8+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CD3+、CD4+、CD8+细胞数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孕妇在输注不同型RhC抗原血液之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变,说明输注不同型RhC抗原血液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输注同型RhC抗原血液对减少输血后免疫反应的发生和预防新生儿溶血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哲;李文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应用的价值

    随机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贫血患者,并且依据贫血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试剂盒检验,研究组患者给予血液检验,对两组临床检验效果进行比较。对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发挥重要应用价值,研究组经血液检验后,贫血诊断灵敏性高,检验结果较准确,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方法,不仅可以提升贫血检验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覃革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影响

    选取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儿实行综合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岑宝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选取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s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甲钴胺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海涛;陈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抗HBV-DC联合药物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临床研究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13例接受临床研究。男9例,女4例,中位年龄27(30.5±12.5)岁。抽取50ml外周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PBM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通过诱导并扩增DC,在第6d用30μg的HBsAg致敏DC,第7d收获抗HBV-DC,分别于皮下及静脉注射一半剂量。每2w1次,共注射6次。联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mg/次,2次/w。检测患者在0、4、12周的HBVM、HBV-DNA定量及肝功能。0、4、12w的HBsAg分别为157.64±221.60、66.84±86.16及58.15±88.45ng/ml。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在4、12w的HBsAg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2例4周时HBsAg转阴,转阴率15.39%(2/13),另2例12周时HBsAg转阴,总的HBsAg转阴率为30.77%(4/13)。治疗前后的ALT和HBV-DNA定量均正常。总有效率100%(13/13)。抗HBV-DC联合胸腺肽α1应用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治疗,可迅速降低血清HBsAg水平,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清除状态,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吴邦富;胡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果糖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观察

    选取治疗的12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研究组在给予纳洛酮的同时用果糖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两组都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且在用药期间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研究组清醒时间和独立行走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酒精中毒采取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之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研究

    选择5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氧合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含量(SaO2)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PaCO2显著降低, PaO2、SaO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氧合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梅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2~2014年我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以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5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趋势。结果头孢曲松的耐药率由2012年的83.0%上升至2014年的98.6%,头孢噻肟的耐药率由2012年的75.6%上升至2014年的86.3%;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情况等因素均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产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的敏感性比较差,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临床还需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进行监测,以控制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韦海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探讨维生素B12与叶酸、二甲双胍联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选择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行维生素B12+叶酸+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作分析。两组治疗前,维生素B12水平、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对照组维生素B12水平、叶酸水平明显下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所有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维生素B12+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治疗,可有效对机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维持,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吴宇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后嗓音声学评估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声带息肉患者30例和30例嗓音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30例声带息肉患者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前后和30例嗓音正常成年人的嗓音声学参数值,电子喉镜采集其形态的改变。结果(1)对30例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后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声带息肉组术前元音的Jitter、Shimmer均高于正常组,DSI值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声带息肉术后各元音的 Jitter、Shimmer值降低,DSI值术后升高,与术前各参数值相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3)术后的Jitter、Shimmer仍高于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I值术后仍旧低于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嗓音声学分析可以作为声带息肉手术疗效评价、术后嗓音恢复情况判定的一个客观的参考依据。嗓音声学测试结合电子喉镜检查可作为声带息肉术后复查较为全面的复查手段。

    作者:李俐华;张智霖;罗贵;胡茂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