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程洪源

关键词:神经行为, 发育监测, 早期干预, 高危儿, 智能发育
摘要: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儿300例随机分为高危儿干预组与高危儿对照组,每组150例。对干预组患儿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与早期干预,对照组儿童进行家庭运动训练。以Gsecell发育量表与婴儿52项神经运动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的发育结果进行对比。6个月后,干预组高危儿的神经行为异常率低于对照组;18个月时,两组患儿的发育商均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但干预组高危儿的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会性行为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微小肝癌行二维彩超与超声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

    探究微小肝癌(肿瘤直径≤2cm)采用二维彩超和超声造影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选择收治的130例(200个肝微小病灶)患者资料,均采用二维彩超和超声造影检查,将二维彩超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具体检查结果。在35例原发性肝癌中,动脉期24例为整体快速增强;在25例转移性肝癌中,动脉期12例环状类增强;观察组特异性、敏感性与准确性均比对照组高(P<0.05)。微小肝癌患者行二维彩超和超声造影诊断价值均较高,但超声造影能够使疾病特异性、敏感性与准确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崔伟珍;李颖仪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二甲双胍联合荷丹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均应用荷丹片治疗,研究组均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荷丹片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与血脂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接受相应治疗之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血脂相关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研究组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患者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食欲减退和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应处理后症状消失。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荷丹片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嘉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8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略低于对照组(12.82%),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关节置换、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相当,但PFNA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较有优势。

    作者:万仲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5%,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肌酶、心率等情况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其改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肌酶的变化水平,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姚江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个案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干预效果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社区常规糖尿病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为期半年的社区个案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自我管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案管理能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水平进行有效改善,同时也让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伟;葛叶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DR在尘肺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84例尘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高千伏胸片摄影,观察组则采取DR摄片诊断方式。观察两组胸片质量以及摄片清晰率,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观察组患者的1级胸片质量占比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摄片清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尘肺病筛查工作中,数字化X线摄影具有极佳的成像质量,其能够清晰显示肺内解剖标志,有力支持了尘肺病筛查工作,具有积极的检测意义。

    作者:黄宁;李丽霞;左金宝;伍武;黄建桂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综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120例效果分析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将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甘油三酯及血胆固醇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叶晶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ROC曲线评价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价值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59例肝硬化患者及14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前白蛋白测定,采用SPSS对统计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A、B、C级PA存在明显差异(P<0.01),以C级PA结果低,肝硬化男、女性,年龄组无显著性差异;HBsAg阴性、阳性有显著性差异;ROC曲线分析PA佳界值点0.155g/L。PA辅助肝硬化分级均具有较好敏感度,A级特异度差,B、C级均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以C及好,曲线下面积0.967,敏感度99.3%,特异度93.7%。 A、B、C各级间具有等级负相关性。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的分级诊断、预防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文波;向秀华;张兴锋;叶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内科接诊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内膜炎患儿40例的临床资料,均予以超声检查,同时予以血、赘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处理,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等予以合理的内科治疗。总结诊断与治疗结果,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儿生活质量。培养结果显示致病多为草绿色链球菌,其次为口腔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经过合理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85.00%,而且无死亡病例;治疗后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以及血、赘生物培养等检查,可及时确诊,之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取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李建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我院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脑梗塞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且并发症少。

    作者:谭莲芬;邝景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纤支镜导管介入给药治疗气管结核的护理体会

    探析经纤支镜导管介入给药治疗气管结核的有效护理措施。选择收治的103例气管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应用纤支镜导管介入给药,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10/52),低于对照组的35.3%(1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纤支镜导管介入给药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强化杀菌效果,可进一步强化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作者:罗惠玲;叶艳珍;肖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左旋咪唑预防和减少儿童过敏性紫癜反复及复发疗效分析

    将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咪唑。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反复及复发情况以评价其疗效。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肾受损情况及反复率、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咪唑可提高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效率,并可减少和预防反复及复发,减少肾损害的发生。

    作者:张丽蓉;潘雪峰;陈锦恒;刘日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无陪护新生儿的护理难点与临床干预

    进一步探究无陪护新生儿的护理难点,并针对性提出临床干预对策。收集无陪护新生儿病房9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无陪护护理,观察组接受难点风险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缺陷率(4.4%)显著低于对照组(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投诉率(2.2%)显著低于对照组(8.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护新生儿的护理难度大、风险高,针对风险与护理难度进行科学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邓正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每搏量变异(SVV)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复苏的临床指导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SVV)指导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老年脓毒性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SVV组30例和常规组26例,其中SVV组实施每搏量变异指导,常规组采用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结果 SVV组复苏时间较常规组短,乳酸、NT-proBNP较常规组下降(P<0.05),氧合指数较常规组升高(P<0.05)。两组左心功能不全、MODS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V组复苏后CO、SV较复苏前改善(P<0.05)。结论在每搏量变异指导下对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容量复苏,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邓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胆囊管超细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

    目的:研究经胆囊管超细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96例经过治疗的胆道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实施开腹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56例患者通过腹腔镜经胆囊管超低胆道镜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51例手术成功,占90.07%,手术时间为76.9±27.1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7±2.1d,2例出现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出现;对照组患者中38例手术成功,占86.37%,手术时间为138.4±39.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4±1.9d,2例出现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出现。结论胆道结石患者通过胆囊管超细胆道镜实施治疗,有效的避免了放置T管和切开胆总管,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于涛;郭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QOL测评表结果及患者肺功能情况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我院治疗的6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或其监护人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试验组除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外,还根据患者的不同患病情况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生存质量(QOL量表)评分并比较。结果试验组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程度较大,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且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蓝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奥拉西坦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中的疗效观察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70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无效21例,有效9例,显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无效11例,有效15例,显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奥拉西坦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杨华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结肠支架治疗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患者20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结肠支架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总结结肠支架在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支架置入后患者腹部液气平、肠管扩张程度、近端结肠横径明显优于置入前(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近期效果理想,对数在24h内解除梗阻。针对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患者,结肠支架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

    抽取在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26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围术期接受全期护理,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压疮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发生Ⅰ期压疮者2例,发生Ⅱ期压疮者1例,无Ⅲ期和Ⅳ期压疮发生,压疮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发生Ⅰ期压疮者6例,发生Ⅱ期压疮者4例,发生Ⅲ期压疮者1例,无Ⅳ期压疮发生,压疮发生率为17.46%。可见实施全期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压疮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开展科学合理的全期护理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李梅英;肖菊香;彭桂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排除阴道试产禁忌证,行阴道试产成功者中随机选49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同期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直接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的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分娩时间、母体出血量、新生婴儿健康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娩时间、母体出血量、新生婴儿健康情况(Apgar新生儿评分标准)等一系列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产妇大出血、新生儿窒息以及产褥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6.1%;对照组患者术后产妇大出血4例、新生儿窒息2例、产褥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22.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阴道试产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然而手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择产妇类型,保证产妇健康。

    作者:贺丽荣;刘国成;李子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