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

殷敏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摘要: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改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等。观察组患者经改良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发生护理缺陷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时,应当密切留意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及时有效的保证与患者的沟通,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球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球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产后出血的48例患者,根据止血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法对其产后出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球囊压迫宫腔法对患者的产后出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止血方式治疗后的止血有效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的止血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止血率也为100%,两组患者在术后止血效果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恢复较慢,且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受损,严重者有并发症产生。因此在住院时间及术后康复情况上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球囊压迫宫腔法进行产后出血治疗的疗效高,且方法简便易行,既可以保留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又能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宫晓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和安全性

    随机选取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组经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安全性好。

    作者:曹文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将我院住院治疗的71例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多巴胺治疗组(对照组)35例,GM1联合多巴胺治疗组(观察组)36例。2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为基础。观察患儿临床神经症状恢复的时间,治疗后头颅CT改善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测定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观察组较对照组意识、反射及肌张力恢复、头颅CT改善及NBN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应用GM1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HIE患儿可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朱俊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微波与宫颈炎康栓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82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于宫颈炎康栓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流液量及持续时间。治疗组患者阴道排液量和排液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少,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波联合宫颈炎康栓治疗宫颈糜烂可明显缩短阴道排液量和排液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万里霞;邹雪琴;付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细节护理对眼科患者的影响研究

    将我院90例眼科患者抽签随机共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5例,应用细节护理理念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环境、感染、用药、饮食的细节护理,并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差异。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5.03±5.86、42.83±6.03分,与对照组50.11±4.39、52.76±5.34分比较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对护理整体评价优良度91.11%,与对照组77.78%比较显著较高(P<0.05)。细节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凤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

    对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选取接受治疗的5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维甲酸联合化疗,观察组给予亚砷酸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DIC、高白细胞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用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一过性,经处理后得到明显改善,可继续用药。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DIC、高白细胞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慧;程月新;陈天荣;徐浩;陈会慧;张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酶联免疫斑点法快速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快速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诊治的110例疑似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Elispot、结核菌素试验(PPD)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细菌学、病理学结果对照,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Elispot法对活动性结核病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2.1%、87.3%,均明显高于PPD试验的31.6%、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比PPD,酶联免疫斑点法诊断活动性结核病敏感度、准确度明显更高,但两者特异度类似。

    作者:孙小平;周林璇;林凯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胸部多发伤并脾切除1例及护理观察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我院于2014年4月收治1例胸部多发伤并脾切除术后患者,现将其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妹;罗艳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重症肝破裂患者抢救中应用绷带堵塞术的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肝破裂患者,依据抢救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绷带堵塞术,对照组行肝内填塞修补。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死亡率为3.3%,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死亡率为20.0%,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抢救重症肝破裂患者中,绷带堵塞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黄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拉美兹呼吸减痛法与无痛分娩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1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A、B两组(各70例),A组患者采用拉美兹呼吸减痛法进行分娩,B组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等。A组有63例顺产、7例(10.0%)行剖宫产,B组有61例顺产、9例(12.9%)剖宫产,两组的剖宫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顺产产妇的疼痛程度、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B组(P<0.05)。在分娩过程中应用拉美兹呼吸减痛法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促进正常分娩,同时也能避免无痛分娩产生的各种副作用,且无需增加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分娩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李媛;单斌;尹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5%,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肌酶、心率等情况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其改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肌酶的变化水平,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姚江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全程护理用于胆道外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选取我院胆道外科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胆道外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胆道外科护理中采用全程护理措施,患者住院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短,护理满意度高,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彭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老年血脂正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研究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试验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35%)明显低于于对照组(20.6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其作用机制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加快冠心病的康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瑞珺;徐海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93例,根据术后采取的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术后不采取任何处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即安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随访1年、18个月、2年时,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术后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以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有效的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且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分析

    选取本院150例患有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前提下服用羟考酮缓释片。观察两组患者在镇痛效果、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判和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前者(P<0.05),生活质量方面同样观察组较高(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效果明显,更加安全,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洪志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全瓷冠与金属烤瓷冠对牙齿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行牙齿修复的患者,结合患者牙齿情况及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观察组采用全瓷冠修复,对两组患者牙齿修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牙颈缘黑线、牙龈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牙龈改善优于对照组,冠桥裂纹/折断率高于对照组,整体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牙齿修复中,全瓷冠与金属烤瓷冠均具有不错的修复效果,但全瓷冠对牙龈损伤小,外观逼真,符合患者牙齿修复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建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奥硝唑治疗牙周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牙周病患者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甲硝唑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阿西莫林、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治疗组菌斑指数0.92±0.12分,对照组1.22±0.51分;治疗组出血指标0.42±0.15分,对照组0.78±0.66分,治疗组两项指标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病患者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效果明显,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梁自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疾病中的检验效果观察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儿均检测CRP和血常规,分析CRP联合血常规在儿科疾病中的检验效果。试验组CRP中80例升高,升高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2例升高,升高率为2.5%)(P<0.05);试验组血常规检验中,37例Ι级、39例Ⅱ级,显著高于对照组(1例Ι级、4例Ⅱ级)(P<0.05)。儿科疾病检验过程中在常规血常规检验基础上联合CRP检验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为患儿临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排除阴道试产禁忌证,行阴道试产成功者中随机选49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同期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直接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的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分娩时间、母体出血量、新生婴儿健康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娩时间、母体出血量、新生婴儿健康情况(Apgar新生儿评分标准)等一系列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产妇大出血、新生儿窒息以及产褥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6.1%;对照组患者术后产妇大出血4例、新生儿窒息2例、产褥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22.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阴道试产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然而手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择产妇类型,保证产妇健康。

    作者:贺丽荣;刘国成;李子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B超诊断在甲状腺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鉴别和术后病理诊断,通过与金标准对比,分析B超诊断在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肿、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癌的准确性。结果恶性甲状腺肿块(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癌)的诊断中,B超的诊断率与病理诊断诊断率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良性甲状腺肿块(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肿)的诊断率间则存在明显差别(P<0.05)。 B超可根据肿块的形态、数量、回声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对于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准确性较高,值得在术前诊断、筛查中应用,但B超对于良性甲状腺肿块病型鉴定的误诊率较高,并不能作为医师对甲状腺肿块病型进行鉴定的唯一依据,临床诊断中还应结合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蒋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