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元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6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均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68例患者治愈28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后患者FT3、FT4、TT3、TT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效果较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双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22例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选择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治疗,评价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输入前后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积压(HCT)、血小板(PLT)等血常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变化,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本次研究的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患者,且无感染、溶血、寒颤等不良反应发生患者;22例患者休克症状基本得到纠正.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肝脾破裂大出血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黄勇坚;黄三斌;周新锋;陈劲松;林聪;陈正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92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则采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联合应用治疗,判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应用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短期内即可起到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的目的.
作者:曾省都;唐晓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选择4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组,4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阿莫西林口服抗感染、巯甲丙脯酸口服抗高血压、氢氯噻嗪口服利尿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采用泼尼松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外周血CD3+CD8+和B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CD3+、CD3+CD4+、CD4+CD25+和NK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外周血CD3+、CD3+CD4+、CD4+CD25+和NK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而CD3+CD8+和B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1.30%.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激素可以明显影响患儿体内淋巴细胞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曾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AI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对所有患者血清中的Ro52抗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抗Ro52抗体阳性)和对照组(抗Ro52抗体阴性),比较两组患者出现肝性相关并发症的比率、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率以及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出现肝性相关并发症的比率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现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相关免疫指标发现,两组患者的IgM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的IgG和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Ro52抗体在1型AIH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表明患者出现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率较大,而抗Ro52抗体阳性患者体内的IgG和IgA水平相对较高,说明这两者与1型AIH的发病有关.
作者:蒋友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选取2015年1月~7月我院收治的76例孕晚期胎膜早破安胎孕妇.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孕妇SAS、SDS、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综合护理干预孕晚期胎膜早破安胎孕妇,可降低便秘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负性情绪,可推广应用.
作者:甘艳微;李志云;潘明沃;夏燕琼;李慧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随机抽取我科<45岁、45~59岁、60~75岁、>75岁4个年龄段各15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45岁组、45~59岁组、60~75岁组和>75岁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压、体质指数、颈动脉超声以及心脏超声,比较4组入选者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MT)、颈总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脉压、二尖瓣E峰侧壁值和二尖瓣A峰前壁值.4组入选者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MT、颈总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脉压、二尖瓣E峰侧壁值和二尖瓣A峰前壁值随增龄均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选者MT、颈总动脉内径、脉压、二尖瓣A峰前壁值均与增龄呈现正相关(r=0.425、0.257、0.520、0.169,P<0.01);二尖瓣E峰侧壁值与增龄呈现负相关(r=-0.249,P<0.01).健康人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与增龄存在线性相关,增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吴奕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健脾补肾化瘀固摄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病例选择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健脾补肾化瘀固摄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24h尿蛋白量和血浆白蛋白、 肾功和血脂变化及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和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2.59%(25/2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0.37%(1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356);治疗前24h尿蛋白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治疗中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化瘀固摄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以增强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副作用,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廖明炜;黄嘉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42例大肠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果42例大肠息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摘除息肉61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示乳头状腺瘤者有17例,炎性息肉者21例,绒毛状腺瘤者3例,混合型腺瘤者1例.内镜下行大肠息肉摘除术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安全、经济、可靠、微创的优势.
作者:赖剑;阳书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超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选取收治的接受超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102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2.3%,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也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8.0%,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超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受到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文丰;张迪明;周志红;糜建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将156例临床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按照方法的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78例.改良组采用锁骨下静脉锁骨上路改良法穿刺置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锁骨下静脉锁骨上路改良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可行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且是一种便捷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洪城;王劲松;曾冰川;朱木棕;林荣彬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将80例社区家庭病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追加药学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用药依从性与生活习惯改善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BP、DBP均为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均得以控制(P<0.05),相比下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效果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的规律服药、合理运动、健康饮食以及戒烟酒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对社区家庭病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有助于控制血压并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患者持续用药,同时不良生活习惯得以改善,对高血压防治意义重大,建议临床采纳与推广.
作者:陈苑兰;曾广帆;朱秋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75例梅毒患者,并抽取55例非梅毒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进行检测,对比观察三种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性均高于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性低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三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的特异性要高于其余两种检测方法的特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是临床上诊断梅毒的一种有效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金宝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选择2014年5月~12月胸外一科实施绩效考核管理收治的400例患者作观察组,胸外二科未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4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病人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护理管理中运用绩效考核,对护士起到激励的作用,公平公正的体现了护士的劳动价值,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陈小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对比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照组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试验组45例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比照两组手术各观察指标、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以及远期并发症.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更多,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则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两组Harris评分均逐渐改善(P<0.05),而试验组的改善幅度相对更优(P<0.05);试验组远期并发症率为4.4%,相较于对照组的22.2%明显更低(P<0.05).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极大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长,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髋臼磨损等并发症发生,但该术式手术时间长、失血量大,较为适用于全身状况较好的老年患者.
作者:曾庆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产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0%(13/20).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胡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74例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实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清醒时间和麻醉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清醒时间、麻醉的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丁满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选取我院9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三组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β-HCG和血细胞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和血流量情况.结果C组患者治疗后的血β-HCG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血细胞水平对比差异不大(P>0.05).三组住院时间和血流量比较结果为A组>B组>C组.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时,采用宫腔镜下手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药物联合清宫术治疗.
作者:车月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选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选取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常规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时间早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沈翔;张淑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90窒息新生儿设为窒息组,选择同期5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儿的拇指(趾)血进行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患儿血糖异常率,并比较不同窒息程度患儿间血糖的变化情况.窒息组血糖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率显著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P<0.05);窒息新生儿中重度窒息患儿在入院即可和入院6h后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窒息患儿(P<0.05),入院24h后中毒窒息患儿和轻度窒息患儿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窒息新生儿存在明显的血糖异常,且窒息程度越严重血糖异常越明显,血糖监测对预测新生儿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李开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