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

姚丰梅;袁海鸥

关键词: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人性化
摘要: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人性化护理效果。收集收治的10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术中人性化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总满意程度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术中人性化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加局部封闭疗法治疗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

    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剖宫产术后出现脂肪液化早期症状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加用庆大霉素、0.2%利多卡因,对切口周围皮肤进行皮下注射封闭,3d/次;治疗组再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结果28例切口达到1期愈合,2例液体流出较多,经引流及其他治疗后愈合。用庆大霉素加利多卡因进行局部皮肤封闭治疗辅助中药外敷,对脂肪液化有确切疗效,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且方法简单,费用低廉,依从性好。

    作者:徐小秀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人工流产术前不使用任何药物;观察组术前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宫口软化扩张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和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宫口软化扩张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46.94%),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小剂量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取得良好的宫口软化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红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64例临床观察

    选取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4.38%,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及APTT具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当用药情况分析

    分析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当用药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随机抽取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处方、医嘱共1000例,统计合格与不合格处方情况,分析消化系统疾病不当用药特点及其趋势。随机抽取的医嘱、处方中不合格有44例,其中不当处方26例,不当用药医嘱18例,不合格率为4.40%;不合格处方中,误用药物18例,滥用药物8例;消化系统疾病不当用药中,品种混用5例、剂量过大4例、药不对证3例、配伍不当2例、使用方式不当4例、用药时间过长4例,其他情况4例;其中常见不当用药情况有: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合用、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合用、铋剂治疗胃出血。临床医师和药师在临床用药上应谨慎小心,对处方进行二次检查与验证,确保处方无误,养成合理用药的良好习惯,以保证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作者:邱德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4月~2013年11月就诊的15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干预,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制定服务计划,并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给予社区康复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项希龄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且该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主要目的不仅是缓解症状,重要的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现就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谭宪华;张振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的观察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OSAS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液APTT、PAG、Fng、内皮素、PT、WBV、Hct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上午6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PAG、APTT、PT、Hc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明显低于上午6点,APTT、PT值均明显高于上午6点,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S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并且清晨表现更为明显。

    作者:李健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表现为带状疱疹样损害的皮肤转移癌1例分析

    1病例报告患者男,72岁。确诊为肺癌后14个月其胸部及腋下出现带状疱疹样损害,伴疼痛瘙痒1月余。该患者2011年11月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并出现脑、淋巴结及腋下转移,经过阿瓦斯丁、泰素、健择等抗肿瘤药物治疗10个疗程后,其病情明显缓解。2013年2月到我院皮肤性病科就诊,初诊发现,该患者胸部、腋下均有多处紫红色的斑片,有瘙痒感,初步诊断为带状疱疹。患者身体状况:体形消瘦,皮肤干燥,面色晦暗,但无咳嗽、头痛、胸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黑边等症状。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存在半暗带的急性脑梗塞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价值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在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急性脑梗塞于超时间窗(>4.5h)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发病12h内,且磁共振检查发现具有半暗带证据,即灌注成像-弥散成像不匹配,(PWI-DWI)/DWI%>20%的4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检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6~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及溶栓治疗,对照组只做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检前和溶栓后2w、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溶栓组在溶栓后2w、3个月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存在半暗带的急性脑梗塞,适当延长溶检时间窗可减小终的梗塞面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祝林;曾宏;余帮龙;母其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龄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PFNA组)和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DHS组给予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PFNA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人工髋关节疗效(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可有效缩短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先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方案分析

    选取就诊我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32例,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并严格遵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更积极的全方面护理,包括急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病情监测等,对两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抢救率达87.1%,对照组67.7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2%也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被转到内科继续接受治疗,18例转到ICU接受治疗,40例转到CCU治疗,3例病情危急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迅速全面的急诊护理对挽回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作者:何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处理,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致残4例,死亡3例,致残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其死亡率,宜选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方案。

    作者:周娟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医体质辨识在鼻咽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鼻咽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确诊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中医体质辨识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B组给予常规放疗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医的辨体和辨证以及中医调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和满意程度。 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判断患者的体质类型从而制定相适应的治疗康复措施,可有效加快鼻咽癌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住院所需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奇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州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促进合理用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选取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住院治疗患者385例,针对其具体用药情况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385例心血管病患者中出现临床用药问题22例(5.71%),位居前三位用药问题分别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7例(2.07%),配伍不合理5例(1.30%),用法用量不合理4例(1.04%)。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用药剂量控制、药物联合应用问题和老年人用药问题等方面。临床医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理论知识及总结用药经验,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

    作者:凌大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疏肝理气法治疗胃痛100例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疏肝理气法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200例由于肝气犯胃致胃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理气法治疗胃痛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刁玉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尘肺病患者8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低剂量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的图像阴影显示情况和肺部图像显示情况。结果低剂量组网织影、磨玻璃影、小阴影可显示率与常规剂量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小叶间隔增厚、血管束异常、肺气肿可显示率与常规剂量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有效显示尘肺病中肺部情况,可降低X线辐射对机体的危害,对尘肺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克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前白蛋白检测应用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肝功能损害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81例及正常患者60例,其中肝病患者根据其肝病类型分为急性肝炎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中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肝癌组,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对所有患者进行PA测定。结果轻度慢乙组血清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肝病组患者血清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肝炎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及肝癌组血清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慢乙组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肝病组血清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 不仅是肝细胞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也是鉴别不同类型肝病及其不同阶段的有效指标。

    作者:周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大黄、芒硝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胃肠功能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黄、芒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失败率。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黄、芒硝联合常规治疗(SAP)伴胃肠功能衰竭,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睿舒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择9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外剥内扎术手术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29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22例,无效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对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剥内扎术联合中药内服、熏洗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能够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进行干预,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促进了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刘加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