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惠;陈宏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各种发作类型的脑电图表现,探讨癫痫病发作类型与脑电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69例确诊癫痫病患者进行统计与回顾性分析,规范记录其病史、病因种类及脑电图检查等信息。结果(1)通过对69例癫痫病患者的调查研究,本次研究对象的癫痫病发作类型有三类:症状性性癫痫,特发性性癫痫,隐源性癫痫;(2)症状性癫痫、特发性癫痫、隐源性癫痫发作频率分别为5.12±1.04、3.05±0.98、2.37±1.29次/月,其脑电图阳性率分别为92.61±0.84%、87.06±1.09%、79.20±1.34%;(3)症状性癫痫的病因有两大类:脑内疾患17例和脑外疾患10例。结论脑电图阳性率与癫痫发作次数具有相关性,脑电图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分类及病因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芬;郑容;明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中符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条件的38例作为研究组,另42例不符合条件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救治措施的同时实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HR、RR、PaO2、PaCO2、pH值差别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HR、RR、PaO2、PaCO2、pH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以研究组更占优势。结论急诊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的提高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氧合指标的改善,建议对符合条件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及早实行无创正压通气。
作者:刘旺林;刘同刚;何景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在我科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实施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工作内容与流程优化、排班模式、安全管理、呼吸专科护理、优质服务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比较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病区整体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等的差异。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病区整体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有明显增加,而书写护理文书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质量。
作者:卞来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5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体位性低血压对患者预后及死亡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中,18例(占3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OH。随访2~145w,共有5例死亡。应用多变量COX 比例危险率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患者年龄、有无OH及脑血管病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OH现象后可成为预示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曹聪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通过应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及毒副反应观察,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对入组晚期胃癌患者28例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评估临床疗效及护理作用。28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42.8%,其中CR1例,PR12例。常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损害、口腔黏膜炎等。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针对性地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作者:张华丽;陈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痊愈率与治疗后的临床体征,并对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但研究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各项临床体征消失的时间明显更短(P<0.05)。对比不良反应可得,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温永柯;梁增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依那普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SBP、DBP以及心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明显,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孙建钧;马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快速诊断肝癌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60例,共60个病灶,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和影像特征。结果60例患者中行常规超声观察到34个病灶,超声造影观察到52个病灶。超声造影对荷瘤血管、出血点及病灶边界的显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P<0.05)。超声造影诊断肝癌出血后30min不同程度活动性出血的腹腔积液量、肝周积液量均大于出血即刻相应的量(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观察到肝癌出血的直接征象,并可以根据腹腔、肝周积液量的变化和造影剂外溢特征评估出血的程度,为临床实现床旁及急救现场快速诊断肝癌破裂出血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刘玮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吸入肝素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单次雾化吸入肝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4%,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BG值均下降,PT、APTT、PLT值均上升,但研究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雾化吸入肝素疗效理想、安全可靠,有助于改善COPD加重期患者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宏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将80例胃肠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100mg与按摩、艾灸中脘、气海穴位,情志疏导等一系列的中医护理措施;分别于1,3,5,7d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患者的肛门排气的时间,以检验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可降低胃肠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的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爱玉;李颖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对2010年10月~1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肠梗阻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50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奥曲肽治疗的治疗组效果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周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中采用芬太尼1.5ug/kg联合咪唑安定0.03mg/kg,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min以上静脉输注0.5ug/kg,之后0.2~0.7ug/(kg·h)。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T0)与注药后10min (T1)、30min (T2)、60min (T3)、90min(T4)的OAA/S评分、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OAA/S评分均在T4恢复用药前水平;两组的HR在T2~T4间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在用药10~30min期间,呼吸抑制比较明显,两组差异在此期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中,镇静效果好,且不会抑制自主呼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燕;吴桃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将我院2011年9月~2014年4月确诊并收治的12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应用常规抗炎及化痰治疗,头胞哌酮舒巴坦钠2.0g兑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氨溴索注射液30mg兑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在此基础上应用噻托溴铵吸入疗法,18μg/次,1次/d。4w为1疗程。比照所有患者治疗前后1s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值、大通气量(MVV)、6分钟步行距离(6MVD)及BODE指数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FVC、FEV1(%)、FEV1/FVC有所回升,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MVV(%)、6MVD(m)及BODE指数在治疗后改善显著(P<0.05)。支气管扩张症应用噻托溴铵吸入疗法可有效改善肺通气、恢复肺功能、使患者正常生活能力得到一定恢复。
作者:钮英慧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观察羟乙基淀粉(HES)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临床疗效。临床纳入CLS患儿7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HES联合CBP,对照组仅给予CBP。观察两组MODS评分、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量、住院时间等。观察两组患儿死亡数、机械通气数、少尿数及胸腹水数。研究组MO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lb、Scr、BUN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24h尿量、住院时间未见差异(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0%、机械通气率为14.29%、少尿发生率为2.86%、胸腹水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死亡率为14.29%、机械通气率为37.14%、少尿发生率为17.14%、胸腹水发生率为42.8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HES联合CBP治疗CLS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玉枝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临床期间均采用宫腔镜电切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将其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治疗期间加强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期间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会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移位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疗法,试验组施以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骨折部位愈合时间(3.11±0.47w)明显低于对照组(4.04±0.90w),平均手术时间(86.20±12.3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97.41±12.6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2.42±62.72ml)少于对照组(432.32±64.71m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SS 功能评分优良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67.6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解平锋;牛和明;叶元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腹泻患儿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热、大便恢复正常、腹痛缓解、呕吐缓解及粪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缩短,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片是小儿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粪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金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LEEP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妇炎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宫颈愈合时间及宫颈糜烂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宫颈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康妇炎胶囊联合LEEP刀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促进宫颈愈合,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于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探讨综合疗法对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门诊治疗的弱视患者186例(263眼)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包括遮盖法、增视训练、精细目力训练及药物治疗。分析不同弱视类型、不同弱视程度、不同患者年龄及不同注视类型间的基本治愈率差异。结果弱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3%,其中治愈率为75.67%,进步为15.97%,无效为8.37%,治愈疗程平均为6个月。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患者年龄及注视类型等密切相关,弱视程度越轻、患者年龄越小的屈光不正性及中心注视性弱视的基本治愈率更高。结论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患者年龄及注视类型等密切相关,综合疗法可以提高弱视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邱志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以2012年6月1日~2013年6月1日在我院接受救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手段的差异性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单一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持续性治疗半年后的不良反应、并发症、脑梗死发生率、疾病复发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及其治疗有效率情况。两组患者在持续性用药治疗半年之后,在并发症、脑梗死发生率、疾病复发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及其治疗有效率情况上差异显著,观察组要明显的占据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不良反应上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反应,在及时停药之后,症状逐渐缓解消失,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单一的药物治疗相比之下,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继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