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敖杰

关键词:加巴喷丁, 糖皮质激素, 带状疱疹神经痛
摘要: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共30例,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共35例,采用传统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神经疼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下降明显要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患者接受治疗的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观察组复发1例(3.3.%),对照组复发4例(11.4%),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有3例(10.0%);对照组有4例(11.4%),两组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并且用药较为安全,没有出现重大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血疗伍黄芩清肺饮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我院皮肤科2000年1月~2012年9月应用自体血疗伍黄芩清肺饮治疗痤疮160例,疗效显著.

    作者:柳惠丽;黄会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水囊压迫法救治肝外伤及肝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水囊压迫法救治肝外伤及肝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肝外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水囊压迫法及使用纱布填塞止血法救治肝外伤及肝手术出血,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使用方法、止血效率、止血速度、止血面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水囊压迫法在浅表性肝外伤中可以防止创面摩擦出血,且不易反复,体位改变不影响效果,水囊法前需初步止血,无需二次手术,3d完全止血.创伤面积较大时需纱布堵塞止血.结论 水囊压迫方法简便且止血后不易复发,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威;黄雪莲;刘军;黄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胆道镜在感染性胰腺坏死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探讨胆道镜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治疗中的应用及术后护理,对IPN术后病人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泻型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根据其肠易激综合征类型分为腹泻型与便秘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气郁结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脾胃虚寒患者给予温中散寒药方,肾阳虚衰者给予四神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给予疏调气机,润肠通便,益肾平肝治疗.结果两组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原因复杂,临床症状较多,利用中药理论治疗腹泻型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说明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佳,且无不良反应发生,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新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盐酸舍曲林片结合男性外生殖器治疗仪治疗早泄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盐酸舍曲林结合男性外生殖器治疗仪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7例早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46例,采取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B组46例,采用男性外生殖器治疗仪治疗;C组45例,采用A组联合B组疗法.疗程均为6周,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射精潜伏时间(IEIL)及夫妻性生活满意度.结果 C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B组;三组IEIL、夫妻性生活满意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IEIL、夫妻性生活满意度均优于A、B组(P<0.05).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盐酸舍曲林结合男性外生殖器治疗仪治疗早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联合治疗及单纯仪器治疗,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盘昌力;潘卫兵;朱斌;谢礼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羊水检查的临床应用

    通过羊水检查可进行宫内诊断和治疗胎儿某些先天遗传性疾病,从而减少未成熟儿、畸形儿的出生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率和优生率.本文就羊水检查在临床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战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氨溴索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OPD加重期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氨溴索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例COPD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传统的方式及运用氨溴索联合痰热清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氨溴索联合痰热清的方式来治疗COPD加重期的患者不仅安全和可靠,且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德忠;林金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酶联免疫法在HI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在HI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收治的106例高危人群(吸毒或男性同性恋者)、临床上怀疑HIV感染的患者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胶体金法进行HIV抗体的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ELISA复查,阳性51例,阳性率为98.09%,特异性为98.07%,敏感性为86.15%;胶体金法复查阳性47例,阳性率为90.38%%,特异性为78.96%,敏感性为76.15%;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联免疫法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高危人群HIV感染的诊断,可作为临床上快速筛查HIV感染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樊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Blush分级、左室射血分数、死亡率和并发症情况,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1)观察组TIMI1-2级、3级分别为2例和48例,CTFC为21.6±7.3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Blush分级1-2级和3级例数分别为12例和38例,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5.2±12.7%、56.1±10.8%,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死亡例数为1例、3例,差异显著,P<0.05; (4)2组均未出现颅脑出血、脑卒中、靶血管重建病例.2组均有牙龈出血、穿刺部位血肿、消化道出血等常见并发症,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胸痛再发率为10.6%,与对照组26.1%差异显著,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提高TIMI分级和Blush分级,改善左室射血情况,减少胸痛再发,降低死亡率,不增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雅红;扆恒亮;刘一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早期康复护理

    选择40例患者对术后功能锻练、并发症防治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与40例术后早期出院自行恢复的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旋转和屈伸活动度,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肘关节旋转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屈伸活动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P<0.05).配合有效的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能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赵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妊高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 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探讨两者与妊高征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妊娠晚期健康对照组45例,同期住院妊高征患者48例,包括轻度妊高征18例,中度妊高征16例,重度妊高征14例,分别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妊高征组血清hcy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同孕龄对照组(P<0.01),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清hcy及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妊高征患者(P<0.01),中、重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高症患者血清Hcy、CRP水平较正常晚期孕妇均明显增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妊高症患者Hcy水平与CRP水平也呈正相关,二者都是妊高症的危险因素,因此联合检测血液中Hcy、CRP水平有助于妊高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赵翠霞;闫龙;邢芳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浆NT-proBNP水平在心脏毒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心脏毒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临床患者病例46例,依照其化疗后的心电图检测结果分成心脏毒性组和心脏正常组,对两组患者在化疗前后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化疗前、化疗1、6周期后及化疗后1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统计发现,心脏毒性组患者11例,心脏正常组患者35例,且NT-proBNP水平显示毒性组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的LVEF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蒽环类药物化疗心脏毒性患者展开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作者:曹硕;庞丹梅;段海波;林耀东;李立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关节角关系的CT探讨

    目的 使用CT影像技术探讨腰腿痛患者腰椎关节突骨性关节炎与关节角的关系.方法 通过518例腰腿痛患者的CT影像观察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状况和测定关节突关节角.结果 随着腰椎关节突关节角矢状位角度的增加,腰椎不对称性也随之增加,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表现越严重.结论 CT能清晰表现出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各项征象,准确测量关节突关节角;关节角角度的增加是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朱永东;许连光;王清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保守治疗

    研究表明,76%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病人无神经症状,且病情一直没有进展,这类病人即可给予保守治疗.本文就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保守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吴罗根;潘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控制理论(DCO)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救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应用简化手术处理后,进入ICU复苏,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采取确定性手术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39例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临床治愈35例(89.74%),4例死亡(10.26%);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合理应用DCO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蔡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情况并将其随机分为PFNA组和PFN组,分析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时间指标(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骨折痊愈时间)及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 (1)PFNA组的失血量和时间指标均低于PFN组,其中除失血量和手术时间(P<0.05),其余均为P<0.01;(2)两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和PFN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无差异,但PFNA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阳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6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6例,行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西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6%,疼痛减轻起效时间为疼痛减轻起效时间为6.26±2.0d;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9%,疼痛减轻起效时间为疼痛减轻起效时间为3.36±1.7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治疗效果显著,能大大改善患者病状,减少疼痛,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凌文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8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有效方式,为临床提高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前均进行常规禁食6h,并进行常规全身麻醉,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研究组患儿给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结果 研究组经手术持续时间64.39±30.04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复发率为5.00%,住院时间3.1 +0.9d,对照组手术持续时间122.36±21.37min,并发症发生率17.50%,复发率15.00%,住院时间7.4±1.2d,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缩短患儿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患儿手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8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4.4%.临床上采用舒适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后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青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的GO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GO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均较为安全(P>0.05).结论 对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出血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使用的方法.

    作者:徐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