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韬
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年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年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影响,以期更好地诊治此种疾病,从而实现患者病情的良好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华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3岁,饮酒后胸闷、胸痛、大汗淋漓,随后抽搐、意识丧失.医务人员赶到现场时,患者无呼吸、无脉搏,立即给予持续心肺复苏(CPR),并转入急诊科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静推肾上腺素,非同步双向电复律,能量200J,反复几次后,历时30min,自主心跳恢复,心电监护显示,Ⅰ、aVIST段抬高0.2~0.3mV,频发室性早搏,血压70/40mmHg,立即给予胺碘酮、碳酸氢钠、多巴胺等治疗,维持生命体征,随后给予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滴完,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和洛赛克预防应激性溃疡,溶栓后2h,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基线处,急查肌钙蛋白明显增高,心肌酶明显增高,2d后转ICU进一步治疗.
作者:顾晓洪;顾晓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ICP、PbtO2及MB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ICP及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PbtO2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永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肝胆病患者外科手术后施行不同营养方式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总结在我院进行肝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患者56例资料,按照给予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恢复的试验组30例和常规肠内营养恢复的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治疗后统计预后营养指数和治疗有效率,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 试验组预后营养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疗效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胆病患者外科手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对该类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邱清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探讨患者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血清电解质危机值,并建立完整的血清电解质危机值的数据表格.结果 治疗后,100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患者中死亡8例,其中60岁以上5例,50~60岁2例,50岁以下2例,男女死亡比率是1.0∶1.5.结论 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诊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卢建国;钟健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28例(Ⅰ组)、神经刺激组30例(Ⅱ组)、传统方法组30例(Ⅲ组),局麻药品均使用2%盐酸普鲁卡因30ml.分析臂丛神经麻醉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 超声引导组麻醉完成用时少、神经刺激组稍长.传统组用时多;而阻滞起效时间超声引导组短,传统组起效时间长,三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超声引导组、神经刺激组、传统方法组麻醉效果比较优等率分别是:100.00% 、90.00%、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比神经刺激器及传统方法的阻滞,起效时间短,更安全有效.
作者:李在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通过分析PET/CT工作原理,从放射性药物的选择、设备因素、患者本身、医疗实践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因素.
作者:曹磊;涂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在颅脑外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单螺旋CT平扫及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78例颅脑外伤患者经手术及影像学联合检查确诊,其中硬膜下血肿25例,硬膜外血肿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脑挫裂伤19例.合并脑梗死28例,合并头皮血肿57例,合并颅骨骨折39例.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颅脑外伤类型及程度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
作者:许乃滔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选择84例肥胖症为研究对象,针对每例患者的1~3个穴位点,对每例患者的每个穴位进行埋线治疗,行8~14min的穴位针灸等治疗,以此观察患者的体重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穴位埋线对于肥胖症的治愈情况的影响.84例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缓解14例(29.25%),部分缓解26例(55.3%),无变化10例(12.05%),恶化4例(5.1%),总有效率72.3%,穴位埋线对于肥胖症患者的治疗而言是一种安全、稳定、有效的方式.
作者:李小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微创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微创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对照组,观察1年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状态.结果 观察组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微创介入治疗能够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李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比较传统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7月~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骨折均Ⅰ期愈合,其中观察组10.9±0.5w,对照组17.5±0.5w,观察组手术时间47.5±6.4min.石膏制动时间16±4d,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1.5±3.5min,石膏制动时间为25±5d.结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得知,锁定钢板治疗的手术时间,石膏制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传统解剖钢板.
作者:赵高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68例难治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泵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静脉持续泵入治疗难治性心衰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常亮;申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收治老年内科冠心病患者72例,其中单纯药物治疗28例,药物加辅助院外指导治疗44例.对后一次复查时的血常规、心肌酶谱、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监测、心电图、1年中心绞痛发生的次数、末一次两组患者所能耐受步行的远距离、1年中的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两组间1年内死亡率、心衰发生率、疼痛次数、能耐受步行远距离、后一次检查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心肌酶谱、血常规等指标以及1年中心衰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合理的院外指导能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衰发生率及死亡率,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取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各7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差异.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肛周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陈国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及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8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2w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脏舒缩功能,降低其血浆NT-proBNP水平.
作者:高源;高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选取成功治愈的2例急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分析抢救经验.进行急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抢救,关键在于早诊断,及时处理,准确经阴道徒手子宫复位及复位后的治疗.
作者:王桂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收治的14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少,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郎建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将8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EBN)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程度、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我院住院治疗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利于促进骨折部位有效的愈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吴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起病12h内)56例,每天40mg静脉点滴,7d为1疗程,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每天10mg,连续7d作对照.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为89.3%,尼莫地平注射液组为9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与尼莫地平注射液的疗效相近,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毅华;林斌;付秀华;陈小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将3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传统治疗加上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奥扎格雷钠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通过限定参照条件与设置对照的手段进行研究.传统治疗加上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方式比单独采用奥扎格雷钠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要好.治疗后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表现上可以发现,30例患者TCD检测显示:频谱形态异常23例(76.67%)、音频异常14例(46.67%)、流速异常16例(53.33%)、脉动指数异常15例(50%).采用传统治疗加上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恢复上表现较好,风险较低,预后较好.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来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未引起并发症,治愈率较高.
作者:张常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