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列秀;宁博;李宽智
选取我院门诊2010年1月~2010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43例HIV合并HC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方法均为短效干扰素,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1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可;干预组:2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无论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还是在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短效干扰素是治疗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方式,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等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钟海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常规切口与个性化切口的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术后视力及散光的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对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采用分段随机分组法,分为以下2组:A组为常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硬人工晶体植入组;B组为陡角膜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和成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组.跟踪观察术后1d、1w、1及3个月裸眼视力,隹矫正视力及角膜曲率.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结果 角膜曲率检查显示术前各组散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术后各时间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眼视力术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视力术后1d、1w、1及3个月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隹矫正视力术前及术后1d、1w、1及3个月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角膜曲率大的子午线上做切口和做成对透明角膜切口可以降低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提高术后的裸眼视力.
作者:蔡青生;袁红宜;梁日雄;韦梦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在ALI机械通气镇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3例ALI机械通气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行镇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肺氧合功能变化.结果 静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MAP、HR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Qs/Qt较对照组降低,OI较对照组升高(P<o.05).结论 丙泊酚对对于改善ALI机械通气患者氧合功能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李浩;周承惇;陶珍;王婴云;黄晨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和讨论血铅超标临床驱铅试验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铅超标临床患者726例,分成依地酸二钠钙0.5g肌肉注射组和依地酸二钠钙1.0g静脉滴注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铅浓度、ZPP以及尿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程、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血铅超标患者采取依地酸二钠钙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肌肉注射与静脉滴注效果无明显差异,值得关注.
作者:张宏光;周小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以2010年6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37例给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降低,患者焦虑程度降低、睡眠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指标差异十分显著(P<0.05).对抑郁症患者给予认知干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黎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66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思者的心理特征,米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病人情绪由恐惧不安变为安定与坚强,信念由悲观变为有信心,积极配合医院治疗.护理人员应利用自身护理学知识,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癌症的信心.
作者:周明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30岁,已婚,农民,G4P1.因停经35w,反复右下腹疼痛6d,加重8h于2012年8月29日14:55人我院普外科,入院T36.6℃,P72次/分,R18次/分,BP120/80 mmHg,腹膨隆,上腹及右侧腹压痛,以右下腹较重,伴局部肌竖张,肠鸣音正常;院外B超示:右下腹部阑尾区条索状物、积液;胆囊窝积液;肝周少许积液;入院后血常规示:WBC19.12×109,N90.8%,RBC3.43× 1012,HB106g/L.
作者:陈丽平;范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借鉴和科学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入院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相关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联合用药组47例患者中,总有效41例,总有效率为87.23%;基础治疗组47例患者中,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65.96%,联合用药组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基础治疗组;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可靠选择.
作者:李小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妇女进行药物流产后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副反应症状.本文从药物流产的病理特点人手,分析在药物流产后出现出血副反应的治疗原则与方式,并且对其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加以研究.
作者:李金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84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服裸花紫珠分散片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出血量逐步降低,相关症状的改善效果比较显著.对于咯血患者的治疗,应用裸花紫珠片可减少咯血出血量,使相关症状逐步减轻,具有安全可靠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肖国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诊治盆腔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普通组采取西药治疗使用抗生素,治疗组在普通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中药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普通组总有效率52%,治疗组的总有效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药保留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好,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莉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根据幼儿的心里特点,选择不同的静脉输液路径,可减少对幼儿心理的伤害,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的几率.
作者:刘莉;张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机抽取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给予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记录.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病痛情况消失,症状明显改善,本组100例患者中,治愈58例,有效38例,无效4例,有效率高达96%.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给予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治愈率较高.
作者:李凤英;皇甫予苏;童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135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外固定架进行小腿骨折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都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结论 对创伤骨科小腿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架治疗有着明显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秦国强;杨秋荟;仇志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选择近几年来我院采用疏肝益胃汤加减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w后两组在症状体征、胃镜和病理检查总有效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联合组比西医组有明显优势.采用疏肝益胃汤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疗效佳、效率高、恢复快、不易复发、治疗依从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贲道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正常分娩和剖宫产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方法 以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产妇分为A组(剖宫产术产妇1和B组(正常分娩产妇),采用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和产后2d对产妇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差异.结果 入院时,两组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d对产妇再次评估,B组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分娩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较低,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剖宫产产妇情绪,教会产妇情绪宣泄方法和肌肉放松训练,同时尽量提倡阴道分娩.
作者:李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院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间进行诊治的800例消化内科患者,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不合理的用药现象,同时提出合理的用药方法.通过对本文所选患者进行分析,存在的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为:用药量过大、药物拮抗、不合理联合用药、药物连用毒副作用增强以及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的用药会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临床上治疗效果达不到满意的标准.
作者:邓政伟;陈志君;林党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根据恶性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心理活动的变化,对其心理因素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8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患者采取社区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的患者未采取社区心理干预措施,临床观察,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科学、精心的社区心理护理干预,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科学专业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昌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测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的浓度水平,探讨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成三组:无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组24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3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对所有实验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NT-pro-BNP浓度检测,并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肺动脉压力.结果 血清NT-pro-BNP浓度水平在正常对照组(91.2±16.9 pg/ml)、无肺动脉高压组(92.5±14.7pg/ml)及轻度肺动脉压组(98.1±18.3pg/ml)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有显著升高(223.6±68.1 pg/ml) (P<O.01).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可作为除心脏彩超以外判断先天心脏病并中重度断肺动脉高压的一种辅助手段.
作者:熊寿贵;庞戈红;郑瑞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成药,又称中药成方制剂,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材作为原料按照规定处方和标准支撑具有一定规格的制剂.中成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直接用于疾病防治,且具有质量稳定、安全有效、服用方便、剂量易控、副作用较少等特点.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日趋普遍,临床应用方面中成药不合理应用问题也逐渐增多.现就中成药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要点作一综述.
作者:黄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