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刘胜龙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西药, 糖尿病
摘要:选取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方法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病区医嘱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分析

    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6~12月200例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区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合理用药58份(29%),主要原因:单次剂量过大,溶媒选择不当,超适用症用药,联用不合理等方面。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仍然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监管。

    作者:袁珍娥;郭清文;朱淑萍;蒋申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选取6例双腔长期性置管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患者置管方法、适应证、导管使用方法以及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分别发生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2例患者存在血流障碍,共透析16次;2例患者血管内形成血栓。对于长期应用双腔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正确应用留置导管与封管方法并实施卫生宣教,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春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PI3K/AKT信号通路与鼻咽癌的预后关系

    目的:对PI3K/AKT信号通路与鼻咽癌的预后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11月在院治疗的48例鼻咽癌患者,另选取1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共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8例鼻咽癌患者中已发生转移19例,未发现浸润或转移性29例。将所有患者的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对PI3K、AKT、pAKT的阳性表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鼻咽黏膜慢性炎与鼻咽癌组织中PI3K、AKT、pAKT阳性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中PI3K、pAKT阳性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与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有密切的关系,其中PI3K、AKT、pAKT对鼻咽癌的转移和预后有关。

    作者:周江成;万明;秦晋;张萃;官炜;周姝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60例临床观察

    评估小儿肠胃康颗粒与妈咪爱联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对治疗组60例患儿同时应用小儿肠胃康颗粒和妈咪爱治疗,而对照组60例仅服用妈咪爱,每个疗程3d,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小儿肠胃康颗粒与妈咪爱联合使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郝兰林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乳腺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探究

    乳腺疾病中乳腺肿块是具体的临床表现,多数是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由于乳腺肿块有着较为繁多的类型,通常在手术之前无法对恶性或者良性的肿块类型进行确定,常常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冰冻切片对肿瘤的性质进行确定,确保能够对手术范围进行确定,因此,正确的诊断冰冻切片的病理对乳腺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的作用。乳腺疾病手术中通过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能够较为有效、快速的对肿块的类型进行确定,且有着较快的迅速性以及较高的准确性等基本特征,广泛的应用在乳腺癌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本文对乳腺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进行综述。

    作者:毛燕宁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高氧液在治疗CVS中S-100B蛋白与脑水肿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氧液在治疗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中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新的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二次注血法,建立0~72h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n=6),72h组以高氧液(20mg/kg)静脉注射,取脑脊液分析S-100B的浓度,取脑组织观察其脑水肿程度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段痉挛组的S-100B蛋白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上调(P<0.01),且在不同时间段中,S-100B蛋白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严重程度呈正性相关(P<0.01);各组均以20mg/kg的量给予高氧液后,治疗组S-100B蛋白水平均较其对应的损伤组明显降低(P<0.01),脑水肿程度得到明显缓解。结论高氧液在治疗脑损伤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氧液具有促醒、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作者:熊进挺;邓培刚;章升国;王新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防治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临床观察

    选择我院进行肛肠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复方角菜酸酯栓塞入肛门,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胶浆棉条外敷,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利多卡因胶浆可以明显的减轻肛肠疾病手术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渭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及四川省肿瘤医院2005年2月~2010年2月收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期给予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1、3及5年生存率和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得到了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止鸿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中临床疗效对比评价

    目的:研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行院前救治的100例心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球囊人工通气;比较两组患者建立通气所需的时间、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以及复苏成功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建立通气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前心肺复苏的急救中,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的效果基本一致,球囊辅助呼吸所需的时间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作者:张雪花;拓小义;崔琼;麻兵娟;刘文惠;白金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咪达唑仑、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105例老年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结果以咪达唑仑+芬太尼+利多卡因胶浆三者联合用药辅助开展检查工作,比单纯使用利多卡因胶浆,可显著缩短检查时间、降低患者不适与不良反应,同时将患者的收缩压以及HR控制于稳定范围。

    作者:周靖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传统二对半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传统二对半、HBV-DNA的相关性,分析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65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探讨Pre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定量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大三阳中,前S1抗原阳性43例(82.69),HBV-DNA阳性47例(90.38);小三阳中,前S1抗原阳性14例(30.00),HBV-DNA阳性16例(45.71)。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且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情况,是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有益的补充,也是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早期感染、复制的敏感性指标,而且用ELISA方法检测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适合在临床实验室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庆;黄启强;杨珊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突发性耳聋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8.4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萍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侧切术在陈旧性肛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41/42),对照组总有效率92.86%(39/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治疗陈旧性肛裂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洪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治疗眼部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疗效观察

    探讨和分析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对眼部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治疗的效果。173例眼部细菌性感染患者分组为试验组88例和对照组85例,试验组使用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治疗;对照组使用氧氟沙星眼膏点眼治疗。试验组痊愈78例(88.6%)、显效5例(5.7%)、进步3例(3.4%)、无效2例(2.3%),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痊愈65例(76.5%)、显效6例(7.1%)、进步2例(2.4%)、无效12例(14.0%),治疗有效率为86.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细菌性眼部感染疾病采用盐酸洛美沙星眼用凝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黄晓晖;池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腹茧症并原发性不孕症1例报告

    患者,28岁,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4年,因男方“精液量少,弱精症”在本院行夫精人工授精。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初潮14岁,4~5/28~32d,量正常,无痛经。本院超声下通液示“双侧输卵管通畅”,自然周期一次及尿促性素加绒促性素促排卵周期两次共三次人工授精均见成熟卵泡排出,人工授精时机选择合适,均未孕,后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左侧输卵管间质部阻塞,右侧输卵管伞端粘连”,2012年8月25日因输卵管阻塞行宫腹腔镜探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妇检: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质中,活动度好,正常大小,双附件未及包块无压痛。既往体健,无手术史,入院诊断:原发性不孕症。8月2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手术常规进入腹腔无困难,单钢针悬吊起腹壁,见肠管之间无缝隙,所有肠管、子宫附件均被一层膜遮盖,似腹膜外器官,不能见到子宫附件(见图1),托举举宫器见子宫位置,在子宫左侧膜上打洞,内见子宫及左附件,左输卵管近端似在腹膜外,伞端及稍上可见,左卵巢外观正常,不见右附件,行美蓝输卵管通液,左输卵管伞端有美蓝流出(见图2),在子宫右上方较远区域可见纤维膜后见兰色液体积聚,造洞打开膜样组织,可见右输卵管伞端,此洞与子宫不能相通,中间隔很厚组织,未见右卵巢,宫腔镜下见宫腔形态正常,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右输卵管开口较窄。术中关闭打开的纤维膜,避免肠梗阻的发生,手术顺利,术后诊断:腹茧症、原发性不孕症。术后第二天肛门排气,三天顺利出院。月经复潮后再行一次人工授精,见成熟卵泡排出,未孕,建议下一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

    作者:梅金凤;杨丽娟;田二坡;范荷花;胥杜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入住我院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7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永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奥曲肽联合雷贝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奥曲肽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收治的52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奥曲肽与雷贝拉唑联用,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对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254例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总有效率达97.69%;对照组患者中195例临床治愈或好转,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再出血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奥曲肽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具有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快速止血、再出血率较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佳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新活素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近期疗效分析

    选取收治的8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新活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率及降低血BNP浓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上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行新活素治疗取得的近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胡迎富;代治国;陈亚锋;孔祥辉;王小晴;马薇薇;张弦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诊疗方案选择的意义

    目的:探讨CT关住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方案选得意义。方法选取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病患者,均在CT平扫检查的基础上实施CT灌注成像扫描。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与溶栓标准符合,CT灌注成像检查,病灶侧局部rCBF参数、rCBV参数、达峰时间与病灶对侧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在溶栓24h后NIHSS评分分值减少幅度≥4分,显著改善,占70%;1例无变化,占5%;5例分值较治疗前增加,占25%。行3个月随访显示,死亡1例,其它无异常表现。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疾病,采用CT灌注成像检查,可对患者脑储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利于治疗方案个体化选择,为改善预后创造条件,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朱逸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体会

    随机选择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和丹参联合川芎嗪治疗的住院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各4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2w后将两组在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病员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依达拉奉组具有明显优势,存在显著差异(P<0.05)。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