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低血糖症35例误诊分析

陈霖;陈艳;章江南;陈继芳;卓健

关键词:老年人, 低血糖症, 症状, 误诊原因, 误诊病例, 神经兴奋, 机体反应, 功能失常, 防治对策, 合并症, 不典型, 临床, 交感
摘要:低血糖症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及高级神经功能失常为主要症状.老年人常有多种合并症,机体反应差,发生低血糖症状常不典型,容易引发严重后果.总结我院2000~2004年收治35例老年低血糖症误诊病例,分析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
哈尔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激光、微波两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激光和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将66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微波组和激光组,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微波治疗组有效率97%,复发率3%;激光组有效率72%,复发率56%,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组织损伤少、止血好、复发率低.且优于激光.

    作者:秦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愈后.方法对38例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使用高压氧治疗,辅以改善脑循环、代谢的药物及神经康复综合治疗.结果经临床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为84%.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治疗棘手,病程较长,易并发严重的后遗症及死亡率,需引起人们的重视.高压氧治疗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经过联合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细胞的功能,使处于可逆状态的脑细胞得到恢复.

    作者:刘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症28例分析

    小儿遗尿症临床上很常见,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增加家长负担,求治心情迫切,现将用山莨菪碱与加味五子饮治疗小儿遗尿症28例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李有实;杨华;王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牙周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牙槽骨、牙周韧带、牙骨质、牙龈所患的疾病,是口腔科常见多发的疾病,它危害着人体的健康.

    作者:滕淑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猫爪草胶囊治疗结核28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的抗结核药物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结核病的治疗进入新的时代.但由于病人的不规范用药和结核杆菌耐药性的产生,许多化疗药物已出现耐药.我院自2004~2005年,使用纯中草药制剂猫爪草胶囊,治疗各种结核28例,疗效显著,现简述如下.

    作者:刘敬峰;许永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可调钠血液透析对患者肌肉痉挛的影响

    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非致命因素,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36例在透析中经常发生肌肉痉挛的患者中的21例改用可调钠血液透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凌怡;曹茂荣;刘益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护理技能竞赛新方法初探

    护理技能竞赛作为考核护士临床护理操作水平,多少年来一直沿用模拟的形式.曾经进行的县、地市、省级竞赛,都是层层选拔,集中在某一指定地点,按规定的方式进行.没有实际病人,不可能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也不可能有特殊病情,按部就班地操作.这样的竞赛与实际工作相距甚远,可以说基本与实际工作脱节,临床护理都知道,实际工作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不同的文化修养、年龄的悬殊、性别的差异都可能为我们护理工作设下不同的障碍.处理得好与坏是方法技巧问题,也是护理理论、护理技能的真实体现.所以,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竞赛,才能真实反应出一名合格护士的心理素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体现一名合格护士实际工作中的判断问题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临床工作的护士得到真正的锻炼、提高.

    作者:孟庆芬;张英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核苷类抗乙肝药物新进展

    近年来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趋热.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供同道参考.

    作者:董伟;亓军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维生素D中毒误诊为小儿厌食症5例报告

    维生素D中毒实际存在并不是少数,由于该病没有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误诊率很高,我院近2年来遇到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3例,女2例,年龄2~6岁,误诊时间1~4年.

    作者:袁秀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骶髂筋膜脂肪疝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正确认识骶髂筋膜脂肪疝,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骶髂筋膜脂肪疝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4.7%.结论对骶髂筋膜脂肪疝,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许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常规方法和血培养仪进行培养,用常规方法及id32c或atb鉴定.结果深部真菌感染122例,分离真菌138株,内有念珠菌116株,占总数的84.05%.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32株占23.1%;白色念珠菌以外的其他真菌106株占76.8%.结论ICU患者感染真菌的危险因素有:长期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有创穿刺如静脉穿刺与导尿、引流管、气管切开等;创伤如烧伤、外伤、大手术、器官移植等,此外代谢障碍、血液病、尿毒症、慢性消耗性疾病,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患者,放疗及化疗后患者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易感危险性.

    作者:赖军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低温治疗法

    1 脑低温概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应用于临床脑低温疗法是把脑温降到30℃以下,应用于开胸手术和脑外科手术,起到保护脑的作用.在部分脑外伤和脑卒中的治疗中也被应用,但是由于低脑温应用渐渐引发出各种各样严重的负作用,因此脑低温疗法渐渐不被使用.

    作者:逄燕;白云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低血糖症35例误诊分析

    低血糖症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及高级神经功能失常为主要症状.老年人常有多种合并症,机体反应差,发生低血糖症状常不典型,容易引发严重后果.总结我院2000~2004年收治35例老年低血糖症误诊病例,分析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

    作者:陈霖;陈艳;章江南;陈继芳;卓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4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47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9天,随访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疗效相同但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上肢功能影响小及术后疼痛较轻的优点.

    作者:梁诚之;张建海;翁贤武;任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变化的干预评估及管理

    通过对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变化的干预评估,了解卒中后1周内血压变化的特点,以及血压变化对卒中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卒中后血压改变的管理策略.

    作者:张建东;詹凤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诊气管插管中的护理配合

    急诊气管插管常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成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必须快速准确地进行气管插管以免贻误抢救时机[1].作为急诊科护士要求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的操作程序,做到插管前物品准备充分,配合默契,使急诊医生能快而准确地完成气管插管全过程,提高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现将急诊气管插管中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部分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PSE治疗肝癌伴脾亢(HCC-HS)86例,其它继发性脾亢(SHS)26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例,其中20例2次以上PSE.结果平均栓塞范围HCC-HS组为36%,SHS组为60%,ITP组为74%;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8%、88.5%、100%.HCC-HS组因单次栓塞范围较小,约20.9%(18/86)病人需行再次栓塞.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SE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外科脾切除的替代疗法.HCC-HS组为了减轻术后并发症PSE可分次进行.

    作者:宁志方;陶智慧;马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地奥心血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地奥心血康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中提取的甾体总甙精制而成,是纯中药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理.实验证明,该药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糖粘滞度、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甘油三脂,还具有活血化淤、行气止痛的功效.我们应用地奥心血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疗效满意.

    作者:李玉华;王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确诊经过、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18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多见.脑脊液常规检查以颅内压、白细胞、蛋白质增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多见.病原体检查经反复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及培养大多数能找到隐球菌.结论对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检查不典型的脑膜炎患者应常规做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及培养找隐球菌,以尽早确诊.

    作者:卢永祥;范厚翠;丛培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和不良38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较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切口愈合不良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其主要包括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血肿,切口疝等.它的出现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为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我们研究了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出现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共3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哈尔滨医药杂志

哈尔滨医药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局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