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阿托品治疗轻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姚文亮;吴飞华

关键词:阿托品, 良性前列腺增生
摘要:目的 明确小剂量阿托品治疗轻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6月间门诊轻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2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联合应用阿托品片、特拉唑嗪片及丙哌维林片;对照组,60例,联合应用特拉唑嗪片及丙哌维林片,两组均口服治疗3个疗程,观察I-P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经检验两组治疗后疗效统计学意义显著(u=2.035,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阿托品与特拉唑嗪片及丙哌维林片联合治疗轻度良性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和研究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7例EFE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37例健康儿童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心脏房室内径、室壁运幅、内膜厚度以及心功能各项参数等的测定,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左心系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大,主要以左室扩大为主,左室心内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而且心功能指标LVEF、FS、E峰值以及E/A峰值降低等,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EFE患儿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明确区分各种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管状骨干骺端软骨发育异常的X线诊断3例

    1 病例报告例1,女,4岁,因身材矮小、行走不稳就诊.查体:身高75cm,体重14kg,颅面部发育及智力正常,轻度髋及膝内翻、鸭步态,四肢短小,诸关节活动度良好,躯干发育尚好,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钙2.3mmol/L、磷1.5m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50U/L(对硝基酚法),血、尿常规正常.X线示:全身四肢大关节干骺端均呈对称性受累、变形,长管状骨骨骺形态尚好,但较同龄儿童短小,腕部仅见两个骨骺出现.

    作者:时维东;肖永鑫;孙献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低钾周期性麻痹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对收治的32例低钾周期性麻痹患者施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本组诊断明确,治疗护理措施得当,未发生并发症,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朱元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单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单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2月~2011年2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各6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功能评价及并发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治愈率为82.8%,无死亡病例,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5.4%,并发症发生率为6.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且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丽雄;唐继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CGMS在监测妊娠期女性的血糖漂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监测正常妊娠、正常非妊娠女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中的应用.方法 2008~2009年间30例研究对象按照身体状况被分为正常妊娠组、正常对照组、GDM组各10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72h血糖.结果 正常妊娠组和GDM组在孕周及分娩周数、新生儿体重相比无明显差别,但孕后GCT1h血糖、OGTT血糖值均低于GDM组;而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妊娠组间各时间段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各时间段的血糖值均显著低于GDM组.三组间的血糖峰值时间各不相同.结论 CGMS可以提供完整的血糖波动资料,准确性高.同时CGMS因其可以连续佩戴3d,因而发现血糖异常的机更大、敏感性更高,因此可以作为妊娠期血糖监测的良好手段.

    作者:林彬;高燕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并发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并发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4月~201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并发高血压的120例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24h尿蛋白.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12w的治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本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125.1±10.5mmHg)较治疗前(152.3±13.8mmHg)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715,P<0.05);乎均舒张压(77.6±9.1mmHg)较治疗前(98.3±12.1mmHg)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012,P<0.05);平均24h尿蛋白(1.6±0.79)较治疗前(2.8±1.3g)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5.319,P<0.05).结论 缬沙坦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有高血压患者安全,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24h尿蛋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在乐;陈长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丙泊酚、芬太尼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丙泊酚、芬太尼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92例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米索前列醇,对照组46例仅采用丙泊酚、芬太尼,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术中、术后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宫缩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泊酚、芬太尼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麻醉效果显著,并且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强宫缩幅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浓香;黄姣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青春期卵巢肿瘤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春期女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收集2007年2月~2011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20岁以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共3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分类,治疗及预后.结果 良性肿瘤占80.64%(25/31),恶性者16.13%(5/31),交界性肿瘤3.23%(1/31).B超及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卵巢肿瘤及判断良恶性有一定帮助.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恶性者大部分辅以化疗.生殖细胞及性索间质肿瘤均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结论 对青少年应开展定期体检,必要时进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恶性生殖细胞及性索间质肿瘤应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术后辅以放化疗.

    作者:樊丽萍;王红妮;赵麦霞;赵西侠;王国庆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静脉麻醉效果的研究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ASA Ⅰ~Ⅱ患者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舒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后3min,气腹前,气腹后3min、40min、90min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观察记录患者术毕的清醒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A组在气管插管、气腹后3min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较B组明显(P<0.05),A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较B组小(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均能有效地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但舒芬太尼在维持麻醉平稳,抑制和减少手术刺激所造成的应激反应,及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定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并能有效缩短患者麻醉复苏时间.

    作者:马兰;田凯;徐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的DR和HRCT诊断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嗜酸细胞性肺炎DR与HRCT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8例经确诊的急性嗜酸细胞性肺炎DR与HRCT表现.结果 大多数病例DR可显示两肺弥漫性网状阴影,肺泡性或混合性浸润阴影;HRCT均可见不同程度磨玻璃影和光滑的小叶间隔增厚.结论 DR和HRCT可为临床诊断急性嗜酸细胞性肺炎提供较明确的信息,且能从影像上对该病的发展和转归给予直观的判断.

    作者:倪国才;罗帝林;专庆春;黄高孙;袁力兵;潘友云;李合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VSD吸引术治疗四肢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VSD负压封闭吸引术在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骨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行VSD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5例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行传统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资料及5~12个月的随访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8.9±5.3d,创面愈合时间为8.6±5.7个月;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9.4±8.2d,创面愈合时间为11.7±6.5个月.观察组患者发生3例感染,感染率为12.0%;对照组患者发生9例感染,感染率为36.0%.上述指标组间比较,观察组均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VSD负压吸引术能及时将坏死组织引流,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给肉芽组织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解决了临时覆盖深部组织的问题,为创面的闭合奠定了基础,是治疗四肢组织缺损创面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韦世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重型脑外伤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9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统计资料.房性心动过速的患者28例,发生率为29.47%;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22例,发生率为23.16%;ST-T改变患者13例,发生率为13.68%;束支传导阻滞者4例,发生率为4.21%;室上心动过速者4例,发生率为4.21%.对重型脑外伤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跟踪患者的变化及时给予治疗,大大减少该病的致残致死率.

    作者:丁文娟;李小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医治疗小儿发热39例临床分析

    随机抽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中医治疗的39例小儿发热患者,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医治疗法能够有效的治疗小儿发热,为患儿和家长所接受.分析中医治疗法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广中医治疗法运用的建议.

    作者:李国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ICU呼吸衰竭患者不同气管插管方式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并对比ICU中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与喉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44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方式建立人工气道,B组患者(41例)采用喉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方式,对比两组通气24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插管时间、护理工作量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 (1)通气24h后,A、B动脉血气指标均较之通气前好转,两组SP02 、PaO2与PaCO2差别不明显;(2)A组患者插管时间长于B组,但人均护理次数少于B组(P<0.05);(3)A组患者通气期间脱管例次、痰痂形成例次及VAP发生例次均少于B组(2、4、3vs9、11、7)(P<0.05).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较之经口插管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且能降低护理工作量.

    作者:杨书英;王勇强;曹书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目的 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因胸腰段脊椎骨折住院患者63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随访8~18个月,比较分析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为(24.1±2.3)mm、(25.6±1.5)mm]较术前[分别为(9.7±2.1)mm、(18.9±1.9)mm]明显增大,Cobb角(2.1±1.1)°较术前[(17.9±2.8)°显著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除7例全瘫患者,其余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疗效肯定,并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兴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抽取82例接受肠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应用护理干预对接受肠造口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张冬梅;张永男;苏彦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钙在先兆流产病人应用的护理观察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6月生殖科接收的先兆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电话随访.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钠是治疗先兆流产较有效的药物,在治疗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保证了孕妇的健康,同时提高了胎儿成活率.

    作者:黄春玲;刘凤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从维生素D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治疗的目的出发,分析了活性维生素D的肾脏保护作用以及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活性维生素D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其对策.

    作者:叶青;方磊;李中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2例临床观察

    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0.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心肌缺血改善后心电图变化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2.8%)显著高于对照组(73.6%).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潘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改良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改良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行规范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24h复查CT,治疗组患者中线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例患者术后7d意识恢复,与对照组(2例)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ICU平均监护时间约为9.9±3.1d,对照组17.2±3.6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治疗组7例恢复良好/中残,3例重残/植物生存,1例围手术期内死亡;对照组3例恢复良好/中残,4例重残/植物生存,3例死亡.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改良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方面较常规保守治疗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邹旖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