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胜
目的 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50例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且具有可比性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观察用药后治疗的情况,仔细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等),并准确记录血沉检查结果.结果 联合组平均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均明显少于激素组和消炎痛组,并且联合组的各种临床检查如血沉等的恢复也明显快于激素组和消炎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项观察项目激素组和消炎痛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用药的效果明显好于单一药物治疗,起效快,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李茂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进行介入治疗,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另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低(P<0.05);而在心绞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价方面明显提高(P<0.05或P<0.0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林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VSD负压封闭吸引术在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骨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行VSD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5例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行传统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资料及5~12个月的随访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8.9±5.3d,创面愈合时间为8.6±5.7个月;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9.4±8.2d,创面愈合时间为11.7±6.5个月.观察组患者发生3例感染,感染率为12.0%;对照组患者发生9例感染,感染率为36.0%.上述指标组间比较,观察组均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VSD负压吸引术能及时将坏死组织引流,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给肉芽组织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解决了临时覆盖深部组织的问题,为创面的闭合奠定了基础,是治疗四肢组织缺损创面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韦世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每搏量变异(SVV)在分布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0例确诊为分布性休克的患者均进行容量负荷试验,并同时为本组患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及股动脉导管,连接PICCO监测仪,通过经肺热稀释法及脉搏轮廓分析法,进行SVV、GEDV、CVP、SI等参数监测,观察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SVV、GEDV、CVP与△SI的相关性.结果 40例患者中18例对容量负荷试验有反应,22例无反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呼气末正压及氧合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容量负荷前后MAP、CVP及GEDV无显著差异,有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前后SVV分别为17.4±6.8%,12.3±4.8%,无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前后SVV分别为9.7±3.8%,8.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负荷试验前SVV与△SVV有明显相关性(r=1.125),SVV与△SI明显相关(r=1.208),CVP与△SI有一定相关性(r=0.432),GEDV与△SI有一定相关性(r=0.325),SVV与△SI的相关性优于其他两者.结论 通过PICCO技术监测分布性休克患者的SVV对分布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指导病人容量治疗的依据.
作者:王海波;何松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研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监测正常妊娠、正常非妊娠女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中的应用.方法 2008~2009年间30例研究对象按照身体状况被分为正常妊娠组、正常对照组、GDM组各10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72h血糖.结果 正常妊娠组和GDM组在孕周及分娩周数、新生儿体重相比无明显差别,但孕后GCT1h血糖、OGTT血糖值均低于GDM组;而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妊娠组间各时间段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各时间段的血糖值均显著低于GDM组.三组间的血糖峰值时间各不相同.结论 CGMS可以提供完整的血糖波动资料,准确性高.同时CGMS因其可以连续佩戴3d,因而发现血糖异常的机更大、敏感性更高,因此可以作为妊娠期血糖监测的良好手段.
作者:林彬;高燕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重点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以及它的一二级预防和副作用等几方面说明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且证实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和治疗的疗效确切,价格低廉,非常适合大规模应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张世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左归丸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7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左归丸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对患者行骨密度检测(Bone mineral density,BM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骨密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且骨密度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归丸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能增加骨密度,其机制可能为调整骨代谢、增强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形成,效果满意.
作者:常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机选择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72h内病人的疼痛反应程度、情绪反应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传统的肌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相比,自控镇痛泵(PCA)具有镇痛效果好、药物成份简单、用药量小、血液浓度维持恒定、可根据个体对镇痛药的不同要求而投放用药等特点.腹部外科使用PC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术后肌肉注射杜冷丁、平痛新,减轻疼痛带来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秦冬梅;方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改良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行规范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24h复查CT,治疗组患者中线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例患者术后7d意识恢复,与对照组(2例)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ICU平均监护时间约为9.9±3.1d,对照组17.2±3.6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治疗组7例恢复良好/中残,3例重残/植物生存,1例围手术期内死亡;对照组3例恢复良好/中残,4例重残/植物生存,3例死亡.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改良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方面较常规保守治疗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邹旖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8例临床已确诊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及脑血管病基础治疗,观察组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5d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 (22/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15/2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素琴;赵国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单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06年2月~2011年2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各6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功能评价及并发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治愈率为82.8%,无死亡病例,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5.4%,并发症发生率为6.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且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丽雄;唐继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维脑路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活血通络汤,早晚各口服一次,1剂/d.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脑梗死治疗效果.
作者:赵景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92例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苯那敏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消银颗粒进行治疗.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患者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9.57%.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消银颗粒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小,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杨自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选取适宜女性尿道肉阜病例进行分析对比,以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目前临床治疗的方法有复方乙烯雌酚霜剂法、药物注射法、钬激光法、液氮冷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本实验研究中各种治疗方法各有所长,在临床治疗中根据病情选取合适的方法对疾病的治疗有其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中对女性尿道肉阜的治疗方法较多,且其各有其临床优势,在临床应不断探索找到一种更合适、更经济、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去福音.
作者:熊海;胡智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控制性高血压对创伤性重症颅脑损伤神经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院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治疗颅脑损伤的同时应用控制血压药物将平均动脉压升高至100~150mmHg,对照组患者除控制血压治疗外均与观察组的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颅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控制性高血压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颅脑神经损伤,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黎明;陈兴国;邓海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因胸腰段脊椎骨折住院患者63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随访8~18个月,比较分析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为(24.1±2.3)mm、(25.6±1.5)mm]较术前[分别为(9.7±2.1)mm、(18.9±1.9)mm]明显增大,Cobb角(2.1±1.1)°较术前[(17.9±2.8)°显著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除7例全瘫患者,其余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疗效肯定,并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兴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及CNKI等中文数据库,期限为2005年1月~2012年3月,收集有关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4篇相关文献32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理路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作者:刘艳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32例痔疮发炎水肿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32例患者发炎水肿形成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症治疗护理、基础护理及饮食干预,32例中痊愈19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100%.痔疮发炎水肿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效的护理及对症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袁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术后使用戈舍瑞林)与对照组(术后不使用戈舍瑞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使用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了复发率,疗效显著.
作者:朱淑娟;杜喜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内皮血管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的82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使用恩度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B组患者使用吉西他滨治+顺铂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毒副作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两个周期治疗后评估疗效,其中A组患者有效率为42.1%,B组为2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毒副作用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度联合GP方案化疗较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更为显著,且无严重的毒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柬;钟家将;蓝冰;袁焱;何明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