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锋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主要就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护理后,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较为明显.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提高COPD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效果良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周粉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对于乳腺癌,在检查中早期发现、及时确诊,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近5年来,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了长足的发展,诸多新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5年来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技术作一综述.
作者:肖宽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以急诊室中60名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后患者的情况.结果 60名失血性休克患者经过护理人员急救护理后,轻度休克患者的好转率(91.67%)明显高于中、重度休克患者(81.08%、54.55%,P<0.05),总好转率为78.33%.在急诊中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至关重要,及时有效、措施得当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可以缓解病情和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卫陆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检测哮喘儿童与健康对照儿童幽门螺杆菌(Hp)14C呼气试验阳性率及白介素(IL-1β)水平,探讨Hp感染对儿童哮喘的影响及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儿科门诊或住院的151例哮喘儿童及经过筛查符合要求的75例健康儿童,采用Hp测试仪测定Hp感染阳性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浓度.结果 哮喘儿童Hp菌株感染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儿童(χ2=4.60,P=0.043).不同分期的哮喘儿童Hp菌株感染阳性率比较,哮喘发作期儿童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期儿童(χ2=35.13,P<0.001).哮喘儿童血清 IL-1β浓度高于健康对照儿童(t=13.22,P<0.001),且哮喘发作期儿童血清 IL-1β浓度高于哮喘缓解期儿童(t=4.984,P=0.008).结论 哮喘儿童与Hp菌株感染相关,Hp菌株感染与哮喘的发病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此外,血清 IL-1β可以作为监控哮喘病情的血清标志物,从而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伟斌;吴莹;黄明夏;陈出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00例需采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200例需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100.0%,仅3例出现并发症.掌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输液患者有重要意义,不仅大大增加了留置成功率,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梁静;朱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患儿粪便中幽门螺杆菌(Hp)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通过金标准确诊的78例Hp感染患儿的粪便Hp抗原和血清Hp抗体,同时分别检测46例治疗后的Hp 感染患儿的粪便Hp抗原和血清Hp抗体.结果 以金标准作为Hp感染的标准,HpSA检测的敏感度为94.87%(74/78),特异度为94.55%(52/55),准确性为94.74%(126/133);Hp-IgG检测的敏感度为92.31%(72/78),特异度为96.36%(53/55),准确性为93.99%(125/133).以13 C-UBT检测为标准,HpSA检测Hp治愈率为86.96%,与13 C-UBT检测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检测Hp治愈率为15.22%,与13 C-UBT检测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粪便HpSA检测是较理想的非侵入性的Hp诊断方法,适用于婴幼儿Hp感染的检测,并可作为长期根治疗效的评价指标.
作者:江先雨;刘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内镜超声(EUS)近年来在肝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应用广泛,其具有直接观察体腔内组织的具体形态及进行超声实时扫描的特点.本文对内镜超声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沈建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考察嗜酸性粒细胞在鼻腔正常下鼻甲黏膜及鼻息肉标本中的分布情况及凋亡情况,研究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与鼻息肉发病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鼻息肉组(A组,21例)和对照组(B组,7例)嗜酸性粒细胞分布情况,AnnexinV-PE染色后,在流式细胞仪下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组嗜酸性粒细胞个数(12.83±5.20)明显高于B组(4.38±1.99)(P<0.05); A组凋亡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81±0.15)%明显低于B组(24.73±1.22)%(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及凋亡受抑制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杜建斌;袁辉;葛荣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10例随机分组,微波治疗组100例,中药治疗组100例,中药结合微波治疗组110例,分别进行治疗和效果对比.中药治疗组和微波治疗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结合微波治疗组和微波治疗组疗效出现较大的差异性(P<0.05),中药结合微波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也出现较大的差异性(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前列腺按摩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脓细胞及卵磷脂小体指标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消前列腺炎方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治愈率高、效果显著、治标治本等特点,是目前慢性前列腺炎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刘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及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2.41%,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中西医结合干预冠心病心绞痛有益于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对于缩短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有所裨益.
作者:王明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2岁,工人,主因“反复发作肢体抽搐伴胸闷3个月余,加重3d”,于2012年4月3日以“抽搐原因待查,癫痫?”收住院.患者近3个月来遇疲劳、饮酒或情绪不佳时发作手足发木抽动,有时伴胸闷、气急,历时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能逐渐自行缓解.发作时,意识不清、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每月发作1~2次,近3d来每天均有发作.缓解期一切如常.
作者:胡智伟;王浩;王百辰;邹小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仙羊壮肾汤联合小剂量十一酸睾酮治疗中老年勃起功能障碍(ED)临床疗效.方法 选2010年9月~2012年8月就诊于南昌市男科医院男科的152例中老年E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与对照组(76例).治疗组采用仙羊壮肾汤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十一酸睾酮治疗.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评分及血总睾酮(TT),治疗组均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药联合小剂量十一酸睾酮治疗肾阳虚型中老年勃起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姚文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2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方位的舒适护理.通过全方位的舒适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患者在生理及心理等方面均有了改善,护理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作者:孙红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7年7月~2011年12月行开胸手术的104例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类型将其分为腋下小切口手术组及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拔出胸管及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 小切口手术组的手术时间37.72±11.42min、术中出血量50.52±32.31ml、切口长度6.11±1.02cm等均小于常规手术组,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6% vs 12.00%)无明显差异,小切口手术组的术后拔出胸管时间(47.42±9.42h)及下床活动时间(63.21±12.41h)小于常规手术组,术后随访显示小切口组对手术的满意度(90.35%)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72.28%).结论 腋下小切口手术相比常规手术有一定的优势,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建议行小切口手术治疗.
作者:张秀强;隋铁泉;杨涛;滕洪生;杨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3例行夹闭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低血压状态下,给予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21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出现术后出血,经二次手术后恢复;1例因脑血管痉挛出现癫痫发作,经针对性治疗及护理看好转.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常规给予吸氧、镇静、化痰、止咳、退热等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观察组咳嗽缓解、体温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和CD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协同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健容;汪培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后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给予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缓解率和焦虑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达88.57%(62/70),焦虑评分为34.55±5.9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化疗后容易出现院内感染,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缓解率及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作者:赖玉兰;郭代株;陈妙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0岁,已婚,G3P2,停经4月余,下腹部持续性胀痛伴坠胀感6小时急诊入院.急诊B超显示:盆腔偏右侧可见一子宫回声,大小8.4cm 7.1cmx5.0cm,包膜完整,肌壁回声均匀,内膜0.9cm.于该子宫左前方见一胎儿回声,双顶径4.2cm,肱骨长2.7cm,股骨长2.8cm,腹围13.4cm,未见胎心、胎动,胎盘卷曲成团,位于正常子宫颈左侧方,大小约4.8cm×3.5cm,回声杂乱,于胎儿后方靠近胎盘似见一子宫肌壁回声,轮廓模糊不清.腹腔及盆腔内见液性暗区,深4.1cm.
作者:韦素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70例医院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详情.结果 出现医院感染较多见下呼吸道,占总感染的26.5%,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比率为98.6%;应用抗菌药物的平均时间为23.9d,使用1~10(平均为3.2)种药物,其中使用多的属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占总比率的53.4%,其次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占总比率的49.3%,三代头孢抗菌药物占总比率的40.6%,使用少的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占总比率的5.8%,克林霉素抗菌药物占总比率的1.1%;单用药占总比率的39.1%,联合用药占总比率的60.9%.结论 目前医院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问题大致包括:选择档次高、更换种类频繁、联合用药多、应用时间过长等,需要加强规范.
作者:吕明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下肢骨折行牵引术治疗患者38例,经过牵引治疗并强化临床护理后,临床效果满意,均未发生压疮、感染、畸形等不良并发症.在整体化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开展个性化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是病人平稳渡过牵引期的关键.
作者:邹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