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影像诊断及新进展

肖宽祥

关键词:乳腺癌, 影像诊断, 恶性肿瘤
摘要:对于乳腺癌,在检查中早期发现、及时确诊,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近5年来,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了长足的发展,诸多新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5年来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技术作一综述.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中成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具有极佳的临床效果,其作用快、吸收好、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同时,还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粹精华.但随着中成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或轻、或重的各种不良反应.究其产生原因,既有剂制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有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使用不合理的因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注射液进行浅显阐述.

    作者:林红;钱蕾;吴剑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细辛脑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疗效观察

    选取2010~2011年收治并施行全程治疗且期满的200例肺结核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细辛脑注射液与抗结核药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考查是否彻底清除结核分枝杆菌以及用X线胸片显示病变区域是否恢复,对比在治疗过程中的各期痰液细菌学培养转阴性的比率.结果 试验组经过细辛脑注射液的辅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的治愈率及治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初治期、复治期的转阴率分别为83.3%、66.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3.3%、54.5%;完成全程治疗后,试验组的初治期、复治期的转阴率分别为98.7%、92.5%,对照组为88.0%、75.5%.细辛脑注射液在临床上,通常用于呼吸道感染,而与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肺结核,不仅提高了对症治疗的效果,同时其毒副作用也很小,此方法应该在临床治疗肺结核上得到更多的关注.

    作者:林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随机将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贝那普利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饮食运动健康教育及降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总治疗时间为6w,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BP)、空腹血糖(FPG)、尿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试验组与对照组BP、FPG、sCr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血β2微球蛋白(β2-MG)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试验组较明显(P<0.01),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黄芪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陈晓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腮腺混合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全腮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主要面神经分支功能损伤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4~6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皮下积液或涎瘘、面瘫、Frey综合征以及面部明显凹陷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且下颌缘支、颊支以及颧支等面部主要神经分支功能损伤情况均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区域性腮腺肿瘤切除术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可作为腮腺混合瘤患者目前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作者:韦玉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CRP、HSP-60、MMP-9及多项白细胞介素的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CRP、HSP-60、MMP-9及多项白细胞介素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48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血清CRP、HSP-60、MMP-9及IL-6、IL-8、IL-10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CRP、HSP-60、MMP-9及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心肌梗死患者高于其他患者,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CRP、HSP-60、MMP-9及多项白细胞介素水平呈现较高的状态,且对疾病的具体情况的了解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杨生平;郭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3例行夹闭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低血压状态下,给予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21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出现术后出血,经二次手术后恢复;1例因脑血管痉挛出现癫痫发作,经针对性治疗及护理看好转.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改良挤疣法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146例

    传染性软疣患儿146例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在皮肤表面的软疣小体上,用无菌眼科小镊,在软疣根部直接挤出软疣小体,创面用碘伏消毒,再贴上爱多肤超薄敷料止血.加强传染性软疣日常生活卫生等注意事项的宣教.所有患儿均一次治愈,3个月内有33例复发进行了2次治疗,1年内有5例进行了3次治疗.但均未在原有部位复发.改良挤疣法能有效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教育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荣香;郝玉霜;张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目的 分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选择30名志愿者,通过以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几个因素为切入点,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血液标本的采集、抗凝以及存储检测时间等对检验质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分析前标本的处理、分析中仪器的使用、分析后结果的审核都会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产生影响.结论 影响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要想获得精确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就必须控制每一个检验环节,减小检验误差.

    作者:徐晓嵘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探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并分别对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影像因素及其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为进一步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率,确保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化提供依据.

    作者:黄恒青;杜茂云;黄茂华;岑炳奎;杨军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意义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在肝硬化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检测其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同时选取6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分析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结果 肝硬化C级组患者PLT、PCT水平[(64.22±4.21)×109、(0.08±0.02)%]明显低于正常组[(203.31±2.34)×109、(0.19±0.04)%]、肝硬化A级组患者[(143.47±4.72)×109、(0.15±0.02)%]、肝硬化B级组[(102.28±3.22)×109、(0.11±0.03)%]水平,PDW、MPV水平[20.36±7.42(%)、14.52±3.52(fL)]明显高于正常组[0.19±0.04(%)、9.64±5.41(fL)]、肝硬化A级组[13.02±3.62(%)、9.75±4.27(fL)]、肝硬化B级组[16.62±4.63(%)、12.38±4.62(fL)]水平;肝硬化B级组PLT、PC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肝硬化A级组水平,PDW、MPV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肝硬化A级组;肝硬化A级组PLT、PC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DW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级组患者PT、APTT、TT水平[(14.62±4.211)S、(44.74±7.721)S、(18.80±6.321)S]明显高于正常组[(12.11±2.34)S、(30.28±9.42)S、(15.41±4.72)S]、肝硬化A级组[(13.38±4.72)S、(33.21±6.22)S、(17.32±9.32)S]、肝硬化B级组[(14.19±3.22)S、(39.88±8.83)S、(18.44±11.23)S]水平,FIB水平[(1.21±0.411)g/S]明显低于正常组[(3.21±0.17)g/S]、肝硬化A级组水平[(2.92±0.63)g/S]、肝硬化B级组水平[(2.33±0.16)g/S];肝硬化B级组PT、APTT、T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肝硬化A级组,FIB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肝硬化A级组水平;肝硬化A级组PT、APTT、T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FIB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叶云辉;罗清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内镜超声在临床肝胆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内镜超声(EUS)近年来在肝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应用广泛,其具有直接观察体腔内组织的具体形态及进行超声实时扫描的特点.本文对内镜超声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沈建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培养基对肠球菌的检测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肠球菌肉汤、叠氮化钠葡萄糖肉汤两种培养基在检测人为肠球菌污染的水及食物(大米)效果.方法 将肠球菌经肉汤培养,人为污染水及食物,选用肠球菌肉汤和叠氮化钠葡萄糖肉汤对水及食物中肠球菌菌落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肠球菌肉汤在检测肠球菌方面较叠氮化钠葡萄糖肉汤具有明显的优势,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球菌肉汤在检测肠球菌方面具有优势,但肠球菌具有三组不同的分型以及31个种,因此,在日常的检测中对不同的样品进行检测时,培养基应该根据被检测样品的性状进行合理、灵活的选用,以便增加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肖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症65例临床分析

    将1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标准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中医疗法.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16%,对照组总有效率64.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23.08%),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6例(55.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并能降低激素的不良反应及反跳现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消前列腺炎方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分析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10例随机分组,微波治疗组100例,中药治疗组100例,中药结合微波治疗组110例,分别进行治疗和效果对比.中药治疗组和微波治疗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结合微波治疗组和微波治疗组疗效出现较大的差异性(P<0.05),中药结合微波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也出现较大的差异性(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前列腺按摩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脓细胞及卵磷脂小体指标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消前列腺炎方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治愈率高、效果显著、治标治本等特点,是目前慢性前列腺炎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刘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7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自身的快速康复.在诊断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疾病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迎安;何文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门诊宫腔镜下双侧输卵管插管通液的护理

    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确定为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68例,于门诊行双侧输卵管宫腔镜插管通液术.68例经治疗后输卵管均通畅,随访半年,20例患者妊娠.

    作者:刘凤翔;黄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检测患儿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患儿粪便中幽门螺杆菌(Hp)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通过金标准确诊的78例Hp感染患儿的粪便Hp抗原和血清Hp抗体,同时分别检测46例治疗后的Hp 感染患儿的粪便Hp抗原和血清Hp抗体.结果 以金标准作为Hp感染的标准,HpSA检测的敏感度为94.87%(74/78),特异度为94.55%(52/55),准确性为94.74%(126/133);Hp-IgG检测的敏感度为92.31%(72/78),特异度为96.36%(53/55),准确性为93.99%(125/133).以13 C-UBT检测为标准,HpSA检测Hp治愈率为86.96%,与13 C-UBT检测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检测Hp治愈率为15.22%,与13 C-UBT检测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粪便HpSA检测是较理想的非侵入性的Hp诊断方法,适用于婴幼儿Hp感染的检测,并可作为长期根治疗效的评价指标.

    作者:江先雨;刘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危险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危险影响因素,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92例ICU重症感染患者,根据ICU时间分为两组,A组50例患者ICU时间≤48h,B组42例患者ICU时间>48h,观察两组患者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 、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 II)评分、MODS与DIC的发病率、乳酸水平.结果 A组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乳酸水平、MODS与DIC的发病率明显低于B组,MAP水平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危险影响因素分别是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乳酸水平、MODS与DIC的发病率与MAP水平.结论 针对上述危险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是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孕症诊断及其中医治疗分析

    选取2005~2010年入院治疗的不孕症患者82例,根据其临床治疗资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中医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措施,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结果 试验组的妊娠情况为49例(85.96%)、生产情况为39例(68.42%);对照组分别为16例(72.73%)、11例(50.00%).对不孕症患者应早诊断并确诊治疗,其中中医治疗方法副作用小,新生儿的健康程度高、治疗效果优良,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文献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的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连续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