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芳
40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西药(甲氨喋呤片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加中药(丹红注射液)滴注.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ESR 、RF的改变等临床症状方面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卫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8例进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例,由护理人员全程陪同,对照组6例患者自行配合检查,比较术中依从度和术后疼痛程度.手术过程观察组依从性好的为1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较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提高成功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程善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新生儿低血糖症状是一种代谢问题,但是在临床管理和定义上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有些新生儿虽然血糖低,但是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2)新生儿出生后本身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各种生理机能;(3)神经系统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尚没有确定.本文从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病因出发,对三种不同定义进行分析,探求新生儿低血糖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D33的量化水平与NPM1和FLT3基因突变的存在或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4例AML患者,使用流式细胞仪对选取的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白细胞的CD33表达量范围为12%~91%,集中在69%. NPM1突变的病例和不存在突变的病例相比,CD33的MFI和ABC值有显著的差异(P<0.05).选择27个病例研究CD33的ABC值,显示10个存在NPM1突变病例的ABC值范围为2580~18356,集中在12236,剩余17个没突变的病例的ABC值范围为366~16720,集中在4205 (P<0.05).结论 携带NPM1突变的AML患者显示出较高的CD33表达强度,这可为AML的一个更好的相关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作者:周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1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体针治疗,观察组采用耳针加体针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比对照组要好.
作者:张成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增加、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已引起国际重视.本文就国内外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有些启示.
作者:孙菊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70例胆石症患者均予以胆囊切除或者胆总管的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将其分为AB两组,A组86例予以PCA泵进行镇痛,B组84例予以哌替啶肌肉注射进行镇痛.结果在术后的不同时点内A组镇痛效果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睡眠状况在术后的24h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排尿困难与腹胀的发生率与B组相比较,不具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A组仅出现4例皮肤瘙痒.胆石症患者在术后应用PCA泵(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效果显著,同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临床并发症,应予推广.
作者:王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对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癌抗原125等标志物含量的测定,同时将100例正常体检者的检测结果作为常规对照.结果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明显的流变学特性,测定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有助于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蒋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75岁,因患顽固性高血压31年,于2010年05月20日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左上腹触及一包块.血糖血脂正常.B超检查发现左上腹部占位.螺旋CT扫描:左肾前上方内侧一大小欠规则软组织不均匀密度影(163mm×148mm×156mm),CT值25~48Hu,其内见斑点、沙粒样高密度致密影(钙化),左肾向外后方推移旋转;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以内部为主,动脉期CT值35~50Hu,门静脉期CT值40~60Hu,内部见条片状强化,延迟3 min后CT值约85Hu,且其内部呈条片状逐渐扩大强化改变.
作者:章辉庆;邱晓晖;夏俊立;刘艺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有36例患者在37~41w分娩,Apgar评分为7~9分;14例在33~37w终止妊娠,其中Apgar评分7~9分者12例,0~3分2例.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保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胎婴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孕妇和胎婴在整个妊娠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少芳;谢红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鉴别心源性或非心源性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心内科心源性疾病伴呼吸困难患者25例(NYHA心功能Ⅲ级18例,NYHA心功能Ⅳ级7例),非心源性疾病伴呼吸困难患者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测量3组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BNP,比较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LVEF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非心源性疾病呼吸困难组、心源性疾病呼吸困难组心脏LVEF分别为(60.82 ±5.53)%、(55.92 ±5.62)%和(40.25±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疾病呼吸困难组与对照组和非心源性疾病呼吸困难组之间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非心源性疾病呼吸困难组间血浆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血浆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和LVEF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能成为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指标.
作者:黄杰雄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了解并评价近5年来我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的应用情况,统计我院2007~2011年核苷酸类抗HBV药物的主要品种及其金额、用量,进而进行临床应用评价.结果2007~2011年药品构成排序的变动中可看出拉米夫定逐渐呈下降趋势,阿德福韦酯用量排序来看,2010年~2011年呈下降趋势,与各种新药的进入临床有关,但在我院仍处在处方量第一的位置,可见其临床应用中的分量是比较重的,替比夫定2007年才上市,进入医院的时间比较短,临床医师对它的了解度相对比较低,从价额优势来看也无太大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在我院的处方情况一直比较平,但略有增长,恩替卡韦在我院的用量及金额排序的增长幅度是大的,这与其本身是一种高药效低耐药的核苷酸类药物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其价格甚高,因此在我院仍旧没能占据第一的位置.核苷酸类抗HBV药物的特性正逐步的被临床医师所熟悉和认可,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也将逐步的规范化,但程度上仍旧深化的比较慢,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指南的更正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可靠依据,相信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李文华;范晓琴;董雅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组织学明确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2组.A组25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B组25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化疗,3周期化疗后均行卵巢癌减灭术.比较2组患者减灭术满意率,术中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卵巢癌减灭术明显高于A组,手术情况B组明显好于A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 P<0.05).轻度消化道副反应占比A组>B组,生活质量≥80分占比B组>A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 P<0.05).骨髓抑制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卵巢癌的新辅助化疗中效果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雷侠;胡云峰;钱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有神经精神障碍等临床症状,早期诊断较难、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目前此病的治疗还未有根本性的突破,仍以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就该病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实践作参考.
作者:陈雪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ASAⅠ级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并经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肾俞穴黏贴,对照组不给任何镇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 (1)两组产妇宫缩时间、产程时间及胎心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镇痛后较镇痛前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镇痛后活跃期及第二产程与镇痛前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镇痛前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产妇均未见明显并发症情况.结论 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穴位黏贴可以有效的降低分娩疼痛程度,且对宫缩、产程及胎心率均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钱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时间、血pH值恢复正常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尿酮体转阴时间及血pH值恢复时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低血糖1例(3.33%);对照组低血糖4例(13.3%).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理想,可以缩短尿酮体转阴及血pH值恢复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积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论述了中医辨证思路及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等相关知识.对于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中医药治疗较为普遍,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廖建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6~2011年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柳氮磺吡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胶囊,连续治疗6个月,随访期间,对患者进行血沉(CRP)及C反应蛋白(CRP)测定,比较两组患者CRP、ESR指标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扩胸度及Schober试验.结果 两组患者ESR、CRP指标均出现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扩胸度及Schober试验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邹世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试验组30例患者静脉注射红霉素2w后口服希舒美巩固2w,对照组30例患者口服希舒美4w,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随访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w后试验组痊愈16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10例,总有效率76.66%;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平均费用825.5±23.5元,试验组平均费用527.5±23.5元;随访两组患者发现对照组30例患者痊愈后2个月内有7例(23.34%)发生呼吸道感染,而试验组仅3例(10.0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红霉素静脉点滴2w后口服希舒美巩固2w治疗支原体肺炎显效快、治愈率高且治疗彻底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与其早期活动的关系.方法 从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有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康复组40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合一般的功能锻炼.于治疗前后ADL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个月),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早期活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作者:汪雨珠;朱元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