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对肿瘤诊断的意义

蒋蓓

关键词:恶性肿瘤, 血液流变学, 肿瘤标志物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对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癌抗原125等标志物含量的测定,同时将100例正常体检者的检测结果作为常规对照.结果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明显的流变学特性,测定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有助于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82例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随机将16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疗程、治愈率及有效率.对照组82例患者中67例为治愈,5例好转,10例无效;观察组82例患者中78例治愈,3例好转,1例无效.两组患者在平均疗程、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理想的疗效,该疗法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提倡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文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护理方法

    72例脑外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针对脑外伤引起的意识障碍者,定时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安全防护;对神经症类、精神分裂症者,运用暗示、共情、认同等心理治疗手段,保护患者的安全,稳定患者的情绪,再进行药物治疗.治愈48例,好转20例,4例转院治疗.对智能和记忆障碍者,尽早给予记忆康复训练,争取家属的支持和理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倪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LEEP刀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宫颈糜烂160例临床疗效研究

    随机选择我院近年来分别使用LEEP刀联合云南白药和单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各160例病历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阴道溢液时间、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使用组具有明显优势.LEEP刀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宫颈糜烂,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江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药炮制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中药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经过炮制之后的含有不同成分的药物,如苷类、鞣质、生物碱以及挥发油等成份,患者服用之后,对其临床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中药经过炮制之后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含苷类的中药具有100%的总有效率;含有生物碱的中药具有96.0%的总有效率;含有挥发油的中药具有94.0%的总有效率,而含有鞣质的中药则具有90.0%的总有效率,经过炮制之后,所有药物降低了毒性.对中药进行炮制,实现对中药材的加工和处理,将其应用在临床上能起到很大的疗效,且经过炮制能大大降低药物中的毒性、减少副作用的产生.

    作者:龚建华;孔凡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护理观察

    选择于2007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在给予其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系统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和预防措施.在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患者恢复良好33例(73.33%);中度残疾6例(13.33%);重度残疾4例(8.89%);死亡2(4.44%),护理效果较好.合理的治疗以及科学有效的系统性护理对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刘秧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发育不良患儿内科康复护理

    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9例脑发育不良患儿,7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方法对患儿在内科康复期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患儿在内科康复期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经过护理,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所改善,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43例患儿,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对照组36例患儿,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5%.在对脑发育不良患儿内科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精心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儿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原发性高血压中肥胖因素对靶器官受损状况的影响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亚临床靶器官受损与肥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高血压非肥胖组96例,单纯肥胖组84例,肥胖合并高血压者80例.对三组研究对象的亚临床靶器官受损情况同肥胖、高血压的关系进行评估,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单纯肥胖组、肥胖伴高血压组患者的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单纯肥胖组与肥胖伴高血压组患者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合并高血压者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高,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作者:李贤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CK-MB、cTnI、hs-CRP及NT-proBN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CK-MB、cTnI、hs-CRP及NT-proBNP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3例、非ST型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20例、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7例与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检测血清CK-MB、cTnI及NT-proBNP并进行分析.结果 血清CK-MB、cTnI、hs-CRP及NT-proBNP的水平随冠状动脉疾病病情的逐渐加重而递增,血清CK-MB、hs-CRP及NT-proBNP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STEMI组血清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四组,具有显著性相关(P<0.01),NSTEACS者与SAP组及对照组亦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血清CK-MB、cTnI、hs-CRP及NT-proBN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尤其ACS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再梗死、预后判断及随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树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选择2007年3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糖尿病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分别对其进行护理,分析并发症原因.结果本组无死亡及低血糖休克发生,术后随访,发现手术后切口感染者12例.Harris评分:优:90~100分,20例;良80~89分,38例;70~79分,10例;差<70分,2例.优良率为85.3%.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如无严重伴发疾病,应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渡过手术期,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作者:蒋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体会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32例门诊病例,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分别给予合理的中药治疗处方.结果治愈27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84.4%,有效率为96.9%.对于慢性腹泻的治疗,中医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医务人员只有注重辨证治疗与合理用药,认识慢性腹泻的发病病因,掌握传变机理,才能提高慢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群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在腓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在腓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设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61例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超声多普勒探测血流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术前未应用超声检测皮瓣血管;观察组术前经多普勒血流探测并测出其速度及波形.结果 观察组术中测得穿支动脉起始处内径平均为0.92±0.21 mm,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为0.18±0.07m/s,皮瓣筋膜蒂长度平均为8.31 ±3.34cm,皮瓣成活30例,成活率为100%,术中测得皮瓣筋膜蒂长度为5.13±2.42cm;对照组皮瓣成活27例,成活率为90%.两组皮瓣筋膜蒂长度及皮瓣成活率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能够选择一定流速的腓动脉穿支作为血管蒂,能够显著提高皮瓣成活率.

    作者:叶琪毅;唐亚飞;林敬富;郭浩;刘文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儿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

    62例小儿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儿采取舒适型护理,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5.9%,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对小儿代谢综合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舒适型护理的效果为显著,对于患儿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措施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产后出血产妇,汇总引起产后出血的各因素,分析原因及制定临床急救措施.结果 80例患者中出血量在500~1000ml的患者12例,占15%;1000~1500ml的患者32例,占40%;1500~2000ml的患者25例,占31.25%;2000~2500ml的患者11例,占13.75%.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中产道损伤者20例,占25%;子宫收缩障碍者18例,占22.50%;凝血功能障碍者20例,占25.00%;胎盘因素者22例,占27.50%.结论 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处理重在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明确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王燕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胰性脑病的综合治疗进展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有神经精神障碍等临床症状,早期诊断较难、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目前此病的治疗还未有根本性的突破,仍以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就该病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实践作参考.

    作者:陈雪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诊疗进展

    新生儿低血糖症状是一种代谢问题,但是在临床管理和定义上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有些新生儿虽然血糖低,但是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2)新生儿出生后本身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各种生理机能;(3)神经系统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尚没有确定.本文从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病因出发,对三种不同定义进行分析,探求新生儿低血糖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拉莫三嗪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拉莫三嗪与氟西汀联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5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拉莫三嗪与氟西汀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抑郁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TES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拉莫三嗪与氟西汀联合对患有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郑小泳;文春光;吴伟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早期活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与其早期活动的关系.方法 从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有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康复组40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合一般的功能锻炼.于治疗前后ADL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个月),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早期活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作者:汪雨珠;朱元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6~2011年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柳氮磺吡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胶囊,连续治疗6个月,随访期间,对患者进行血沉(CRP)及C反应蛋白(CRP)测定,比较两组患者CRP、ESR指标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扩胸度及Schober试验.结果 两组患者ESR、CRP指标均出现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扩胸度及Schober试验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邹世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评价

    选取71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数据.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36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5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4.3%.对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采用中医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亚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白血病患者CD33与NPM1和FLT3基因突变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CD33的量化水平与NPM1和FLT3基因突变的存在或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4例AML患者,使用流式细胞仪对选取的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白细胞的CD33表达量范围为12%~91%,集中在69%. NPM1突变的病例和不存在突变的病例相比,CD33的MFI和ABC值有显著的差异(P<0.05).选择27个病例研究CD33的ABC值,显示10个存在NPM1突变病例的ABC值范围为2580~18356,集中在12236,剩余17个没突变的病例的ABC值范围为366~16720,集中在4205 (P<0.05).结论 携带NPM1突变的AML患者显示出较高的CD33表达强度,这可为AML的一个更好的相关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作者:周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