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莫三嗪联合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郑小泳;文春光;吴伟杰

关键词:拉莫三嗪, 氟西汀, 难治性, 抑郁症
摘要:目的 对拉莫三嗪与氟西汀联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5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拉莫三嗪与氟西汀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抑郁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TES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拉莫三嗪与氟西汀联合对患有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炮制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中药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经过炮制之后的含有不同成分的药物,如苷类、鞣质、生物碱以及挥发油等成份,患者服用之后,对其临床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中药经过炮制之后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含苷类的中药具有100%的总有效率;含有生物碱的中药具有96.0%的总有效率;含有挥发油的中药具有94.0%的总有效率,而含有鞣质的中药则具有90.0%的总有效率,经过炮制之后,所有药物降低了毒性.对中药进行炮制,实现对中药材的加工和处理,将其应用在临床上能起到很大的疗效,且经过炮制能大大降低药物中的毒性、减少副作用的产生.

    作者:龚建华;孔凡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分析

    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随机分七氟烷复合吸入麻醉(S组)和丙泊酚完全静脉麻醉(P组).诱导至术毕均以0.5ng/ml效应室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插管后S组改用七氟烷,另一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观察记录血流动力学、血糖,认知功能(MMSE)、清醒及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OAAS)、是否发生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及不良反应.两组术中各时点AAI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术毕前、拔管后血糖均升高,相比基础值有差异(P<0.05),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差异.P组唤醒时间显著长于S组(P<0.05),但OAAS/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认知较术前低,2h后可恢复.24h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七氟烷或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能给手术带来满意麻醉效果,副作用类似,相比丙泊酚,七氟烷有更好可控性,术后醒来更加顺利、迅速.

    作者:凌建忠;胡志成;刘号;张小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药疗法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微创穿刺引流术,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助中药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达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4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化或死亡方面,试验组为12例,对照组为2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疗法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中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海洋;吕杰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发作期偏头痛与高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发作期偏头痛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偏头痛患者87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偏头痛患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清血脂检查,采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查,明确发作期偏头痛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TG、TC、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TG、TC、LDL-C水平升高例数分别为35、25及27例,与对照组TG、TC、LDL-C水平升高例数16、12及11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监测血脂变化,明确了偏头痛发作与血脂的关系,对预防发作、防止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国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6~2011年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柳氮磺吡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胶囊,连续治疗6个月,随访期间,对患者进行血沉(CRP)及C反应蛋白(CRP)测定,比较两组患者CRP、ESR指标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扩胸度及Schober试验.结果 两组患者ESR、CRP指标均出现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扩胸度及Schober试验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邹世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在腓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在腓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设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61例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超声多普勒探测血流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术前未应用超声检测皮瓣血管;观察组术前经多普勒血流探测并测出其速度及波形.结果 观察组术中测得穿支动脉起始处内径平均为0.92±0.21 mm,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为0.18±0.07m/s,皮瓣筋膜蒂长度平均为8.31 ±3.34cm,皮瓣成活30例,成活率为100%,术中测得皮瓣筋膜蒂长度为5.13±2.42cm;对照组皮瓣成活27例,成活率为90%.两组皮瓣筋膜蒂长度及皮瓣成活率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能够选择一定流速的腓动脉穿支作为血管蒂,能够显著提高皮瓣成活率.

    作者:叶琪毅;唐亚飞;林敬富;郭浩;刘文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增加、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已引起国际重视.本文就国内外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有些启示.

    作者:孙菊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双黄连对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将乌头碱中毒的患者分为双黄连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双黄连组则给予双黄连1.2g/d静脉滴注,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双黄连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中毒所致心律失常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煜;易峰;陆海湖;袁旭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对其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5~8分)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入院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 A组其营养指标、中晚期并发症及预后均优于B组(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态,减少中晚期的并发症,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巫建芳;廖彧;龙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31I照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碘水平及NIS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分析131I照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碘水平及钠/碘转运体(NI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同一活度的131I进行照射治疗,治疗前后应用γ计数仪测定125I摄取率,采用RT-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的NISmRNA表达,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甲状腺癌患者对125I摄取率出现下降,凝胶电泳显示甲状腺癌细胞组细胞NISmRNA表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I照射可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5I摄取率,可能与甲状腺癌细胞NISmRNA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赖炜;李俊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措施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产后出血产妇,汇总引起产后出血的各因素,分析原因及制定临床急救措施.结果 80例患者中出血量在500~1000ml的患者12例,占15%;1000~1500ml的患者32例,占40%;1500~2000ml的患者25例,占31.25%;2000~2500ml的患者11例,占13.75%.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中产道损伤者20例,占25%;子宫收缩障碍者18例,占22.50%;凝血功能障碍者20例,占25.00%;胎盘因素者22例,占27.50%.结论 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处理重在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明确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王燕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护理观察

    选择于2007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在给予其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系统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和预防措施.在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患者恢复良好33例(73.33%);中度残疾6例(13.33%);重度残疾4例(8.89%);死亡2(4.44%),护理效果较好.合理的治疗以及科学有效的系统性护理对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刘秧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82例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随机将16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疗程、治愈率及有效率.对照组82例患者中67例为治愈,5例好转,10例无效;观察组82例患者中78例治愈,3例好转,1例无效.两组患者在平均疗程、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理想的疗效,该疗法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提倡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文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评价

    选取71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数据.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36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5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4.3%.对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采用中医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亚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黄连阿胶汤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体会

    以50例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接受黄连阿胶汤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黄连阿胶汤治疗更年期失眠症,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西医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麦秀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加强小儿脑性瘫痪病症的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张绍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胰性脑病的综合治疗进展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有神经精神障碍等临床症状,早期诊断较难、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目前此病的治疗还未有根本性的突破,仍以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就该病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实践作参考.

    作者:陈雪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原发性高血压中肥胖因素对靶器官受损状况的影响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亚临床靶器官受损与肥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高血压非肥胖组96例,单纯肥胖组84例,肥胖合并高血压者80例.对三组研究对象的亚临床靶器官受损情况同肥胖、高血压的关系进行评估,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单纯肥胖组、肥胖伴高血压组患者的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单纯肥胖组与肥胖伴高血压组患者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合并高血压者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高,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作者:李贤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氟尿嘧啶大分子前体药物肿瘤靶向研究进展

    分析近几年关于氟尿嘧啶大分子前体药物肿瘤靶向的研究进展,并以载体为分类展开讨论.提出大分子前体药物研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目前已有多种大分子载体可应用于氟尿嘧啶大分子前体药物,且具有良好的性质,但为了能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还需要近一步的药代研究.

    作者:周俊;陈育红;黄祖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B型钠尿肽对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鉴别心源性或非心源性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心内科心源性疾病伴呼吸困难患者25例(NYHA心功能Ⅲ级18例,NYHA心功能Ⅳ级7例),非心源性疾病伴呼吸困难患者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测量3组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BNP,比较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LVEF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非心源性疾病呼吸困难组、心源性疾病呼吸困难组心脏LVEF分别为(60.82 ±5.53)%、(55.92 ±5.62)%和(40.25±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疾病呼吸困难组与对照组和非心源性疾病呼吸困难组之间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非心源性疾病呼吸困难组间血浆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血浆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和LVEF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能成为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指标.

    作者:黄杰雄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