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评价

周亚龙

关键词:糖尿病性胃轻瘫, 中医治疗, 临床效果
摘要:选取71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数据.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36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5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4.3%.对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采用中医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护理方法

    72例脑外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针对脑外伤引起的意识障碍者,定时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安全防护;对神经症类、精神分裂症者,运用暗示、共情、认同等心理治疗手段,保护患者的安全,稳定患者的情绪,再进行药物治疗.治愈48例,好转20例,4例转院治疗.对智能和记忆障碍者,尽早给予记忆康复训练,争取家属的支持和理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倪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选择2007年3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糖尿病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分别对其进行护理,分析并发症原因.结果本组无死亡及低血糖休克发生,术后随访,发现手术后切口感染者12例.Harris评分:优:90~100分,20例;良80~89分,38例;70~79分,10例;差<70分,2例.优良率为85.3%.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如无严重伴发疾病,应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渡过手术期,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作者:蒋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诱因与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CHF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血钠< 130mmol/L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过度限盐和反复利尿是引起CHF合并低钠血症主要诱因,低钠血症分为缺钠性低钠血症和稀释性低钠血症,缺钠性低钠血症多见于心衰纠正后水肿减轻,稀释性低钠血症多见于心衰晚期,缺钠性低钠血症治疗效果优于稀释性低钠血症.结论 CHF患者不应盲目忌钠,须给予适量的钠摄入,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使用利尿剂治疗时应注意及时检查电解质,治疗低钠血症时首先应鉴别是缺钠性低钠血症还是稀释性低钠血症,缺钠性低钠血症治疗以补钠为主,稀释性低钠血症治疗以限水为主,所有患者必须同时纠正心衰治疗.

    作者:刘绍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LEEP刀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宫颈糜烂160例临床疗效研究

    随机选择我院近年来分别使用LEEP刀联合云南白药和单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各160例病历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阴道溢液时间、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使用组具有明显优势.LEEP刀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宫颈糜烂,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江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加强小儿脑性瘫痪病症的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张绍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诊疗进展

    新生儿低血糖症状是一种代谢问题,但是在临床管理和定义上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有些新生儿虽然血糖低,但是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2)新生儿出生后本身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各种生理机能;(3)神经系统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尚没有确定.本文从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病因出发,对三种不同定义进行分析,探求新生儿低血糖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70例临床分析

    通过对70例急性胆囊炎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总有效率为95.71%.大柴胡汤合大陷胸汤加减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满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张忠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针药并用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分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针刺结合西药的治疗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5.7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能够明显提高疗效,为探讨治疗周围型的佳治疗方案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唐成洋;张怡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思维独立与家属共同实施并完成健康教育,根据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结果住院时间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患者血糖值更趋于稳定,提高了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杨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007~2011年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的应用分析

    了解并评价近5年来我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的应用情况,统计我院2007~2011年核苷酸类抗HBV药物的主要品种及其金额、用量,进而进行临床应用评价.结果2007~2011年药品构成排序的变动中可看出拉米夫定逐渐呈下降趋势,阿德福韦酯用量排序来看,2010年~2011年呈下降趋势,与各种新药的进入临床有关,但在我院仍处在处方量第一的位置,可见其临床应用中的分量是比较重的,替比夫定2007年才上市,进入医院的时间比较短,临床医师对它的了解度相对比较低,从价额优势来看也无太大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在我院的处方情况一直比较平,但略有增长,恩替卡韦在我院的用量及金额排序的增长幅度是大的,这与其本身是一种高药效低耐药的核苷酸类药物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其价格甚高,因此在我院仍旧没能占据第一的位置.核苷酸类抗HBV药物的特性正逐步的被临床医师所熟悉和认可,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也将逐步的规范化,但程度上仍旧深化的比较慢,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指南的更正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可靠依据,相信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李文华;范晓琴;董雅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自控镇痛泵对胆石症患者术后止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研究

    170例胆石症患者均予以胆囊切除或者胆总管的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将其分为AB两组,A组86例予以PCA泵进行镇痛,B组84例予以哌替啶肌肉注射进行镇痛.结果在术后的不同时点内A组镇痛效果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睡眠状况在术后的24h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排尿困难与腹胀的发生率与B组相比较,不具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A组仅出现4例皮肤瘙痒.胆石症患者在术后应用PCA泵(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效果显著,同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临床并发症,应予推广.

    作者:王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在腓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在腓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设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61例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超声多普勒探测血流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术前未应用超声检测皮瓣血管;观察组术前经多普勒血流探测并测出其速度及波形.结果 观察组术中测得穿支动脉起始处内径平均为0.92±0.21 mm,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为0.18±0.07m/s,皮瓣筋膜蒂长度平均为8.31 ±3.34cm,皮瓣成活30例,成活率为100%,术中测得皮瓣筋膜蒂长度为5.13±2.42cm;对照组皮瓣成活27例,成活率为90%.两组皮瓣筋膜蒂长度及皮瓣成活率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能够选择一定流速的腓动脉穿支作为血管蒂,能够显著提高皮瓣成活率.

    作者:叶琪毅;唐亚飞;林敬富;郭浩;刘文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泌尿手术患者术中护理分析

    选取30例接受治疗的泌尿科患者,对其行后腹腔镜手术,探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护理配合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护理效果良好.手术护理配合中的手术准备(包括心理沟通和用物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器械完备及性能良好是手术顺利进行基础,护士熟练的操作方法及认真主动的态度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周小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黄连阿胶汤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体会

    以50例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接受黄连阿胶汤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黄连阿胶汤治疗更年期失眠症,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西医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麦秀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增加、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已引起国际重视.本文就国内外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有些启示.

    作者:孙菊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31I照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碘水平及NIS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分析131I照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碘水平及钠/碘转运体(NI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同一活度的131I进行照射治疗,治疗前后应用γ计数仪测定125I摄取率,采用RT-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的NISmRNA表达,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甲状腺癌患者对125I摄取率出现下降,凝胶电泳显示甲状腺癌细胞组细胞NISmRNA表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I照射可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5I摄取率,可能与甲状腺癌细胞NISmRNA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赖炜;李俊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护理分析

    20例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行血小板去除术,术后严密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症,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及康复指导.18例患者康复出院,经过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未复发.对进行血小板去除术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杨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长球囊和药物支架等的应用明显改善了介入治疗的疗效,内膜下成形术以及多种新技术、新器械的问世,显著提高了长段闭塞性病变的开通率.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常用的血管检查方法、TASC Ⅱ分型、介入技术(包括穿刺入路的选择、闭塞段的开通、经导管溶栓、PTA、支架植入、内膜下成形术和机械性辅助技术等)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彦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锁定板内固定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锁定板内固定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2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秀率(91.94%)明显高于对照组(79.03%),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未见再次骨折、骨不连、静脉血栓和压疮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尹明明;马群莹;崔君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双黄连对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将乌头碱中毒的患者分为双黄连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双黄连组则给予双黄连1.2g/d静脉滴注,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双黄连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中毒所致心律失常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煜;易峰;陆海湖;袁旭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