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控镇痛泵对胆石症患者术后止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研究

王晓

关键词:胆石症, 护理, 镇痛控制, 硬膜外麻醉
摘要:170例胆石症患者均予以胆囊切除或者胆总管的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将其分为AB两组,A组86例予以PCA泵进行镇痛,B组84例予以哌替啶肌肉注射进行镇痛.结果在术后的不同时点内A组镇痛效果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睡眠状况在术后的24h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排尿困难与腹胀的发生率与B组相比较,不具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A组仅出现4例皮肤瘙痒.胆石症患者在术后应用PCA泵(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效果显著,同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临床并发症,应予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多西他赛为主两方案在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组织学明确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2组.A组25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B组25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化疗,3周期化疗后均行卵巢癌减灭术.比较2组患者减灭术满意率,术中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卵巢癌减灭术明显高于A组,手术情况B组明显好于A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 P<0.05).轻度消化道副反应占比A组>B组,生活质量≥80分占比B组>A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 P<0.05).骨髓抑制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卵巢癌的新辅助化疗中效果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雷侠;胡云峰;钱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自控镇痛泵对胆石症患者术后止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研究

    170例胆石症患者均予以胆囊切除或者胆总管的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将其分为AB两组,A组86例予以PCA泵进行镇痛,B组84例予以哌替啶肌肉注射进行镇痛.结果在术后的不同时点内A组镇痛效果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睡眠状况在术后的24h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B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排尿困难与腹胀的发生率与B组相比较,不具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A组仅出现4例皮肤瘙痒.胆石症患者在术后应用PCA泵(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效果显著,同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临床并发症,应予推广.

    作者:王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原发性高血压中肥胖因素对靶器官受损状况的影响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亚临床靶器官受损与肥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高血压非肥胖组96例,单纯肥胖组84例,肥胖合并高血压者80例.对三组研究对象的亚临床靶器官受损情况同肥胖、高血压的关系进行评估,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单纯肥胖组、肥胖伴高血压组患者的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单纯肥胖组与肥胖伴高血压组患者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合并高血压者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高,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作者:李贤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分析

    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随机分七氟烷复合吸入麻醉(S组)和丙泊酚完全静脉麻醉(P组).诱导至术毕均以0.5ng/ml效应室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插管后S组改用七氟烷,另一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观察记录血流动力学、血糖,认知功能(MMSE)、清醒及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OAAS)、是否发生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及不良反应.两组术中各时点AAI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术毕前、拔管后血糖均升高,相比基础值有差异(P<0.05),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差异.P组唤醒时间显著长于S组(P<0.05),但OAAS/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认知较术前低,2h后可恢复.24h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七氟烷或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能给手术带来满意麻醉效果,副作用类似,相比丙泊酚,七氟烷有更好可控性,术后醒来更加顺利、迅速.

    作者:凌建忠;胡志成;刘号;张小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护理分析

    20例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行血小板去除术,术后严密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症,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及康复指导.18例患者康复出院,经过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未复发.对进行血小板去除术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杨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实施建档教育管理模式前后治疗依从性的对照

    目的 探讨实施建档教育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2010~2012年在我院就诊的1000例糖尿病患者,建立电子档案,实施系统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结果 建档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均低于建档前,差异显著(P<0.05).建档后的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均高于建档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实施建档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代谢指标,提高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刘小兰;赵锡丽;蒋国萍;张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幽门螺杆菌阳性的168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年龄将168例患者分成两组,年龄>60岁组的患者82例为老年组,年龄<59岁的患者86例为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消化性溃疡症状的缓解情况,溃疡愈合率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中青年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预后率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明显好于老年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 应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明显,但中青年的疗效要优于老年人.

    作者:曾湘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

    40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西药(甲氨喋呤片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加中药(丹红注射液)滴注.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ESR 、RF的改变等临床症状方面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卫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0.8~1ml,bid,连续治疗14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两组患者在入院时C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14d后C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基本痊愈12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基本痊愈9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62.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颅内血肿2例,皮下血肿1例,大便隐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对照组颅内血肿1例,皮肤瘀斑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短期内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脑神经功能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旺;陈喜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初产妇分娩心理干预临床分析

    将住院的60例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产妇在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分析产妇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相对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要高,而阴道手术助产和剖宫产所占比例明显要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及总产程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住院待产妇做好的心理护理工作,可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调整情绪,有效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宋晓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7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试验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P<0.05).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李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长球囊和药物支架等的应用明显改善了介入治疗的疗效,内膜下成形术以及多种新技术、新器械的问世,显著提高了长段闭塞性病变的开通率.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常用的血管检查方法、TASC Ⅱ分型、介入技术(包括穿刺入路的选择、闭塞段的开通、经导管溶栓、PTA、支架植入、内膜下成形术和机械性辅助技术等)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彦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药疗法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微创穿刺引流术,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助中药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达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4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化或死亡方面,试验组为12例,对照组为2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疗法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中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海洋;吕杰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选择2007年3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糖尿病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分别对其进行护理,分析并发症原因.结果本组无死亡及低血糖休克发生,术后随访,发现手术后切口感染者12例.Harris评分:优:90~100分,20例;良80~89分,38例;70~79分,10例;差<70分,2例.优良率为85.3%.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如无严重伴发疾病,应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渡过手术期,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作者:蒋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护理方法

    72例脑外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针对脑外伤引起的意识障碍者,定时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安全防护;对神经症类、精神分裂症者,运用暗示、共情、认同等心理治疗手段,保护患者的安全,稳定患者的情绪,再进行药物治疗.治愈48例,好转20例,4例转院治疗.对智能和记忆障碍者,尽早给予记忆康复训练,争取家属的支持和理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倪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早期活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与其早期活动的关系.方法 从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有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康复组40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合一般的功能锻炼.于治疗前后ADL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个月),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早期活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作者:汪雨珠;朱元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桑菊清解汤对大鼠急性肺损伤作用的病理观察

    目的 观察桑菊清解汤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大潮气量通气组(B组),桑菊清解汤预处理组(C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喂养,C组在实验前10d予桑菊清解汤(300mg)灌胃,1次/d,A组和B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除对照组A组,另外两组连接小动物呼吸机,接受机械通气2.5h,通气参数均为:潮气量(VT)=40 ml/kg,呼吸频率(RR)=40次/min,吸呼比(I:E)=1:1,呼气末通气压力(PEEP)=0,吸入氧浓度(Fi02)=21%.通气结束后收集肺组织标本,光学显微镜下肺组织病理学结构的变化.结果 机械通气2.5h后,肺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病理评分按程度的“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然后累计总分,研究发现: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与B组比较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桑菊清解汤预处理可以一定程度减轻肺组织的损伤,为进一步实验有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常龙海;刘志群;戚志超;梅全喜;朱小兵;胡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支原体肺炎不同给药方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试验组30例患者静脉注射红霉素2w后口服希舒美巩固2w,对照组30例患者口服希舒美4w,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随访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w后试验组痊愈16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10例,总有效率76.66%;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平均费用825.5±23.5元,试验组平均费用527.5±23.5元;随访两组患者发现对照组30例患者痊愈后2个月内有7例(23.34%)发生呼吸道感染,而试验组仅3例(10.0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红霉素静脉点滴2w后口服希舒美巩固2w治疗支原体肺炎显效快、治愈率高且治疗彻底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对肿瘤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对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癌抗原125等标志物含量的测定,同时将100例正常体检者的检测结果作为常规对照.结果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明显的流变学特性,测定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有助于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蒋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007~2011年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的应用分析

    了解并评价近5年来我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的应用情况,统计我院2007~2011年核苷酸类抗HBV药物的主要品种及其金额、用量,进而进行临床应用评价.结果2007~2011年药品构成排序的变动中可看出拉米夫定逐渐呈下降趋势,阿德福韦酯用量排序来看,2010年~2011年呈下降趋势,与各种新药的进入临床有关,但在我院仍处在处方量第一的位置,可见其临床应用中的分量是比较重的,替比夫定2007年才上市,进入医院的时间比较短,临床医师对它的了解度相对比较低,从价额优势来看也无太大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在我院的处方情况一直比较平,但略有增长,恩替卡韦在我院的用量及金额排序的增长幅度是大的,这与其本身是一种高药效低耐药的核苷酸类药物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其价格甚高,因此在我院仍旧没能占据第一的位置.核苷酸类抗HBV药物的特性正逐步的被临床医师所熟悉和认可,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也将逐步的规范化,但程度上仍旧深化的比较慢,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指南的更正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可靠依据,相信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李文华;范晓琴;董雅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